胡志

  • 肝钙化灶是什么(视频)

    肝钙化灶是什么
    肝钙化灶是在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体检报告或者平常在检查其它疾病时会报告患者,提示肝脏有钙化灶,其实不必过于紧张。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导致钙化灶的发生: 1、受过外伤或者炎症修复后,会有先天性瘢痕,或者有钙质沉积; 2、存在寄生虫,其会导致钙化灶的产生; 3、肝内胆管结石,较为多见,而钙化灶和胆管结石难以区分,需要进一步进行特殊检查; 4、肝内存在恶性肿瘤,肿瘤壁存在钙化,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警惕。 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帮助明确是否为单纯钙化还是肝内胆管结石。如果为单纯钙化灶,无需紧张,定期观察随访即可。但如果进一步区分是否是肝内胆管结石,则需进行核磁检查,因为在核磁下其特征表现不同。如果是肝内胆管结石,在远端发现有扩张胆管存在,且能够看清胆道走行。所以肝内钙化灶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征象,患者无需紧张。出现之后进行超声检查能够帮助明确情况,进一步做核磁检查则能更加明确了解肝脏钙化灶位置,以及其是否为结石。
    2023-08-02
  • 肝结石检查什么(视频)

    肝结石检查什么
    对于肝结石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能够了解肝内胆管结石位置、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合并肝脏实质病变,如肝脏萎缩、肝脏硬化等情况。另外较为精确的检查是腹部增强核磁,对于肝脏是否合并恶性肿瘤,以及胆道显影会更为清晰。 在做肝脏切除手术前,必须进行相关核磁检查,CT检查也能够起到类似作用。但目前在肝脏胆管结石过程中,更愿意接受核磁影像结果,因为对胆道显影更有优势。除特异的影像检查外,还有常规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凝血以及肿瘤标志物,均为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以及肝脏功能情况的重要指标。如果预计切除肝脏一部分,还要进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检测残余肝脏是否能够维持身体所需,做出十分精准的评估。对于复杂肝脏切除手术,甚至需要进行3D重建,借助于影像学技术,对于需要切除肝脏和切除病灶进行可视化三维重建,从而对规划手术方案、医生了解切除病变非常具有帮助。
    2023-08-02
  • 肝钙化灶怎么治疗(视频)

    肝钙化灶怎么治疗
    对于肝钙化灶首先需要明确病变性质,属于单纯钙化灶、肝内胆管结石,或因为有肿瘤钙化之后钙化灶的表现。如果是单纯钙化灶,则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定期观察随访即可,也是最多见的一种情况。 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也分为很多种情况。如果是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无任何症状,未引起肝脏萎缩,没有引发任何不适,如腹痛、发烧、黄疸表现,通常也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引起肝叶的萎缩,建议通过手术把部分肝脏切除,因为长时间炎症刺激会导致肝内胆管癌的发生。还有一种情况是肿瘤发生钙化,这种情况下是有实质性占位存在,如果明确诊断一定需要积极进行手术。而对于肝内钙化灶则需要根据钙化灶性质做出判断,多数是单纯钙化,此时则无需进行手术处理。
    2023-08-02
  • 肝结石怎么形成的(视频)

    肝结石怎么形成的
    肝结石通常指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中是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但可能与胆道感染、寄生虫,如胆道蛔虫,以及胆道先天结构异常有关,与营养也有一定关系。 如果胆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胆管壁反复增生,胆道壁受损后容易形成结石。以前在卫生条件相对差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胆道蛔虫,对于老年人经常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长期处于素食状态的患者,胆汁分泌异常也容易形成结石。还有一类患者因为存在先天性结构异常,包括肝内胆管扩张症,该类患者因为存在扩张也存在狭窄,所以容易形成结石。因此,采取健康均衡饮食习惯,可能对于预防结石具有一定帮助。
    2023-08-02
  • 肝积水严重吗(视频)

    肝积水严重吗
    肝积水严重程度需要根据病因和腹水程度区分。肝积水通常称为肝腹水,在临床过程属于较为常见的情况,很多疾病都会导致肝腹水的发生。正常人在腹腔内可能存在100-200ml腹水,而在女性例假时,则会有稍微增多的情况。因为腹水存在会帮助腹腔肠道脏器润滑,对蠕动具有帮助。此外,轻微炎症下也会产生相应腹水。 肝腹水通常是因为肝脏病变、血管病变,或者营养状态问题导致,其中肝硬化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另外还有肝脏血管病变,如门脉高压症,或者是因为肝脏回流受阻,如肝窦阻塞、腔静脉阻塞以及营养状态特别差,容易导致腹腔渗出较多,这些均会导致肝腹水发生。如果是较为严重的肝硬化、大量腹水,疾病则处于比较严重的状态。如果合并有黄疸、严重肝性脑病或肝脏肿瘤,通常称为终末期肝病。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方式有限,通常需要内科积极治疗,同时也可能需要外科进行肝移植。
    2023-08-02
  • 什么情况下需要电除颤(视频)

    什么情况下需要电除颤
    心脏骤停在院内、院外都非常常见,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以冠心病,尤其是心律失常引起最常见。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需要进行电除颤治疗。电除颤通常用于抢救室颤,即心室颤动,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肌发生无规则颤动,此时无血流输出。 室扑即心室扑动,类似于心室颤动这一类可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通过电击使心脏最高起搏点能再次掌控心脏搏动,而起到治疗目的,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也需要进行除颤治疗。心脏骤停的患者如果在院外,需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在医务人员的专业救治下进行监护治疗,判断是否有心室颤动。如果出现心室颤动,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治疗。
    2023-08-03
  • 心脏复苏术的方法(视频)

    心脏复苏术的方法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损害,心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程序,首先需要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操作程序如下: 1、判断患者意识,用双手轻拍患者双肩,问怎么啦,患者无反应,检查呼吸,观察患者胸部起伏至少5-10秒,告知没有呼吸,及时呼救和推抢救车、除颤仪; 2、判断患者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需判断5-10秒以上; 3、松开患者的衣领以及裤带; 4、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胸骨正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 5、打开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注意患者口腔有无分泌物、假牙; 6、进行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7、继续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心肺复苏,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周期,最后需要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复苏以后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2023-08-03
  • 人工呼吸的频率(视频)

    人工呼吸的频率
    心脏骤停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需要用拇指、食指捏紧患者鼻孔,吹气一定要用力,吹气量以一口气吹进去能见到患者胸部略有隆起为度,人工呼吸的频率为12-15次/分为宜,口唇需要严密包合,不能漏气。口唇离开后需松开捏鼻的手指,以保证每次通气的效果。 除了人工呼吸之外,还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手的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是100-120次/分,按压的幅度约为5-6cm。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频率比率约为30:2,需要按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之后还需要判断复苏的效果,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自主心率。
    2023-08-03
  • 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电除颤(视频)

    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电除颤
    电除颤的禁忌症如下: 1、洋地黄中毒引起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不能进行电除颤治疗,但洋地黄中毒引起室颤可以进行除颤治疗; 2、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高度或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严重低钾血症的患者都不能进行除颤治疗。 心脏骤停非常常见,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为冠心病,比如中毒、脑血管意外也可以导致心脏骤停,尤其是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最常见。心律失常以心室颤动最常见,如果出现心室停搏,需要进行电除颤,电除颤不能盲目进行。不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颤治疗。
    2023-08-03
  • 怎么缓解中暑症状(视频)

    怎么缓解中暑症状
    中暑在日常生活非常常见,尤其是夏季高温中暑会比较常见,中暑患者的处理方式如下: 1、紧急救护,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让患者平卧,头部抬高,松衣解扣; 2、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以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起到即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采用人工散热的方法,使用电风扇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患者吹风,防止造成感冒; 4、采用冰敷的方法,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也可应用冷水或者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每10-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