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

  • 病理性黄疸多久能治好(视频)

    病理性黄疸多久能治好
    病理性黄疸首先得知道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理性黄疸是一个疾病状态,不同疾病引发的病理性黄疸,它的结局、转归和治疗的时间都不相同。如果是比较简单的母乳性黄疸,一般如果能够停母乳3天,基本黄疸是能够降下来。但是对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它的转归很慢,如有一些宫内感染,或者败血症引起的黄疸,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要控制体内感染。有一些重症的败血症,只有炎症控制住了,黄疸的症状也才能慢慢缓解。还有因为溶血引起的黄疸,或者先天疾病、胆道疾病引起的,可能要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或者是换血治疗,才能够达到病理性黄疸的缓解。所以到底多久治疗能够完成,完全根据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不同,结局和时间不完全相同。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知道最后能够缓解的时间。而且每个孩子也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样的原因,结局和治疗时间也不完全相同。
    2023-08-02
  • 小儿黄疸的表现(视频)

    小儿黄疸的表现
    黄疸一般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首先从头部开始,逐渐加重波及躯干,四肢近端及远端,最后达到手掌脚掌。如果出现手掌脚掌发黄,说明已经非常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即亮黄,大多数黄疸患儿都为此类型,是间接胆红素增高所致,用蓝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阴黄是暗黄,是直接胆红素增高所致,是否能采用蓝光照射需要医生进行鉴别。通过经皮测胆仪检测,再结合大夫的经验,初步判断黄疸是否为异常,最后以血的化验结果作为最终判断。 正常新生儿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是指出生24小时后出现的黄疸,生后3-5天达到高峰,高峰时黄疸应<12.9mg/dl,出生后7-10天消退。如果早产儿<15mg/dl的高峰值,黄疸在14天内消退均为正常。病理性黄疸是指出生后不足24小时出现黄疸,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足月儿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15mg/dl,则属异常。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10天,早产儿超过14天则为异常。若黄疸退黄后再出现复发也属异常现象。病理性黄疸说明患儿存在溶血、感染、胆道闭锁等病因,需要进一步查明及早治疗。
    2023-08-02
  • 结肠癌怎么检查(音频)

    结肠癌怎么检查
    讲解医师:王志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结肠癌最多的是靠肠镜筛查的。在早期的时候比较多的是病人有症状之后主动去就诊发现的,或者例行体检的时候发现了血里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或者大便潜血阳性,或者病人有腹部的症状,然后去就诊,通过做肠镜或者做CT、超声、核磁的影像诊断,发现了可疑病灶,再去做肠镜检查。还有一小部分病人,手诊发现了肠梗阻,或者大便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或者是穿孔,甚至脓肿这种少见情况,这种情况常常看急诊发现的。不能有了症状去查才发现大肠肿瘤,提倡老百姓定期去复查,有防病的意识。认识这个病,在早期发现它,这样效果才最好。
  • 宝宝突然发烧抽筋翻白眼是怎么回事啊(音频)

    宝宝突然发烧抽筋翻白眼是怎么回事啊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宝宝发烧的时候出现抽筋、翻白眼,很有可能出现了惊厥的情况,多数是与热性惊厥有关,因为小宝宝本身脑神经发育并不是很完善,在发热的时候脑细胞可能出现异常放电而出现热性惊厥。在热性惊厥的时候孩子可以表现为四肢抽搐、双眼上翻,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呕吐或者伴有大小便失禁。这个时候应该紧急进行处理,适当的进行体温的下降,就是给孩子进行降温处理,像把衣服及时解开,孩子进行侧卧位,让孩子的呕吐物或者分泌物尽量排出体外,避免造成窒息或者误吸的情况,可以按压孩子的人中,让孩子的抽搐得到部分缓解。给孩子处理之后应该送到医院进行处理,进行对症的检查和治疗。
  • 小孩多久断奶(音频)

    小孩多久断奶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母乳是婴儿的最好的口粮,小孩断奶的时间最好延迟到1岁左右,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更有好处。\n一般孩子6个月之内要尽量母乳喂养,这时靠母乳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能够补充液体的需要。母乳对于孩子而言,特别是初乳可以提供很多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免疫力。同时,母乳中的成分更容易吸收和利用,基本上能够满足生理需要,对于孩子应该是最天然、最方便的营养来源。母亲和孩子喂奶的过程也可以增进感情,同时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所以,一般6个月之内建议不要停母乳,要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随着辅食的添加,可以适当根据母亲的工作情况或者作息时间,调整母乳喂养的时间。因为有很多家长在这时已经开始工作,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在6-12个月之内选择可以给孩子断奶,但尽量能够延迟到1岁左右。\n在断奶期间需要注意一下几点,不能够忽然断奶,断奶还是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让宝宝减少吸允的次数,同时妈妈少喝汤,避免去吃催奶的食品。在断奶期间奶涨的特别厉害,可以适当用淡竹叶和麦芽泡水喝。
  • 早产儿血小板低严重吗(音频)

    早产儿血小板低严重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引起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病情也很复杂,不同程度可能造成的损伤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其发病率和胎龄正好成反比,越是早产的孩子,发病率越高,可能造成的出血或者神经系统后遗症也越严重,甚至可能出现死亡。因为本身早产儿的血小板过低可能引发很多并发的出血,不仅在皮肤出现瘀点或者瘀斑,有可能消化道也会出血,最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n不同原因、不同情况造成的结果不相同,相对比较轻的孩子可能适当输注血小板后慢慢就能得到缓解。但是有的孩子的血小板降低非常严重,可能直接造成消化道出血或者颅内出血,如果治疗不是很及时或者病情发展的很严重,同时合并感染,预后应该不是很好,相对来说不容易治愈。
  • 宝宝得了白血病还有救吗(音频)

    宝宝得了白血病还有救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白血病是一组病症的名称,这是儿童时期非常常见的血液性恶性肿瘤,可以是淋巴细胞系统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以是急性髓系白血病。还有些是慢性白血病,其分型会有些区别,预后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预后所进行的治疗方法不同。\n随着现在的医疗水平的提高,对白血病的治疗除了过去比较经典的放化疗以外,可以适当的进行分子的靶向治疗以及骨髓的移植、免疫性治疗,对孩子白血病的缓解都会有症状上的改善。\n最近10年来对于化疗方法也是不断的改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其5年的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75%-88%。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期完全缓解率可以达到80%,5年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40%-60%,所以并不是孩子得了白血病就没有救了,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有50%以上的孩子可能会得到缓解。
  • 儿童白血病有哪些病因及临床表现(音频)

    儿童白血病有哪些病因及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儿童白血病是一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病因并不是很清晰,总体跟基因遗传因素有相关性,但也并没有完全明确是某一个基因因素,可能跟某些病毒感染有关,也可能与环境中的化学因素有关,比如甲醛或者其它化学因素的刺激可能会有影响。放射性因素可能跟白血病的发病也有关,频繁的接受放射的照射可能会引发白血病的发生,所以这些因素可能跟白血病的发病有关,但并不是完全明确。\n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儿童有血液系统方面的症状,典型的是有发热的症状,一般是中低度发热,抗生素使用无效。另外可以有贫血等相关症状,像面色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也可有出血的倾向,像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或者淤斑,白细胞有浸润的症状,像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症状会略有区别,会有相关的特异性诊断,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确诊。
  • 孩子ab型血父母是什么血型(音频)

    孩子ab型血父母是什么血型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孩子的血型是来自于父母双方各一支染色体,血型的染色体基因中包括的是A、B或者是O。如果孩子是AB型血,父亲和母亲双方各给提供了一个A,提供了一个B,父母的血型分别应该是父母双方可以都是AB或者是一个人是AB,一个人是A或者是一个人是AB,一个人是B,或者是父母分别是A或者B,这种多种组合都可以出现孩子是AB型血型。\nAB型血型本身是一个遗传性染色体决定的,染色体的种类为A、B、O三类。如果是父母双方是纯粹的A型或者是纯粹的B型,都可以生出一个AB型血的孩子。如果父母双方都是AB型血的人,孩子也可以是AB型血的孩子。或者是父母双方有一方是AB型血,另一方是B型血或者是A型血,孩子也可能生出来是AB型血型,所以它是一个多种情况都可能产生的一种复合的情况。
  • 宝宝中性粒细胞低是怎么回事(音频)

    宝宝中性粒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中性粒细胞低指外周血中的细胞低于1.5×10^9个/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根据数值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在1.0-1.5×10^9个/L,中度是0.5-1×10^9个/L,重度是小于0.5×10^9个/L,重度也称为粒细胞缺乏症,一般与外周血的生成减少或者破坏增多、分布异常有关,比较常见的是在感染时或者被外界的化学药物、电辐射影响后,可能会造成中性粒细胞生成的减少。\n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病毒感染以后,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可能是消耗过多或者分布异常,一旦粒细胞减少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同时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干预,进行随诊,适当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