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苏欣

  •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音频)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主要是有一定的遗传风险基础,更重要的是后天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多吃少动、肥胖,就会增加胰岛负担,使胰岛素的分泌量远远不能满足生理的需要,血糖就会升高,进而会得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吃动平衡,并避免肥胖,即便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有一定的遗传基因携带,也可以通过将后天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合理的有氧运动,抵消遗传的风险,不一定会发生糖尿病。\n得糖尿病主要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使唯一降糖的胰岛素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导致。肥胖、多吃少动,就会出现胰岛素的作用不足,容易导致糖尿病。
  • 白天不渴半夜渴是糖尿病吗(音频)

    白天不渴半夜渴是糖尿病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如果白天不渴,半夜渴,可能是糖尿病,也有可能不是糖尿病,常见判断如下:\n1、不是糖尿病:因为没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能因为阴虚火旺、白天吃了过多的油腻食物,或者某些其它疾病,例如结核病、咽部的炎症,也能在夜间出现咽干、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会引起极度口渴的感觉。有的人因为肝肾阴虚造成的这种体质,或者除糖尿病以外的其他疾病造成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的体质,都可能有白天不渴,半夜渴这样的病理反应。总而言之,这种病理反应导致夜间口渴,提示夜间体液不够,才会引起口渴的感觉,这个时候要检查原发疾病。\n2、是糖尿病:不可否认,糖尿病又叫消渴病,中医的消渴病就是由于血糖过高,使丢失体液过多,加上夜间张口呼吸、皮肤不显性失水等,都可能导致此类患者在夜间出现口渴。\n所以出现白天不渴,半夜渴的情况时,建议到医院去进一步的检查,来判断是否有糖尿病。因为毕竟糖尿病出现白天不渴,夜间渴的几率,比其他疾病要高一些,所以要警惕患有糖尿病。
  • 糖尿病的尿液特征(音频)

    糖尿病的尿液特征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尿液的特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n1、容易有泡沫:主要是由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并发症引起的蛋白尿,导致尿液有泡沫。\n2、容易招蚊虫、蚂蚁:尿液里面含糖量高,也可以招蚂蚁或者是蚊虫。\n3、尿液量比较多: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的时候,存在渗透性多尿,尿液的排出比一般人多,出现尿频的情况。\n4、多饮与口渴:大量的水排到体外,病人还会有多饮、口渴的情况。\n出现尿液的这些特征,都提示糖尿病的血糖没有控制好。血糖控制好的尿液中没有以上特征,跟普通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尿液的这些特征是不是血糖控制不好所造成,应该到内分泌专科去进行相关的检查,来印证这些情况。
  •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油炸食品吗(音频)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油炸食品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建议不要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含脂肪量非常高,据食物专家研究,油炸食品中每一克脂肪所含的热量,是同等重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几倍,含脂肪高的油炸食品吃了以后,相当于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到体内。\n糖尿病是能量利用障碍性疾病,高能量食物摄入体内,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不足或者分泌的缺陷,不能将高热量的食物转化、利用,所以就会以血糖这种有害的形式堆积在血液当中,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病人应该尽量避免吃油炸食品,就可以尽量的减轻胰岛负担。为了稳定血糖,不建议糖尿病病人吃油炸食品。
  • 糖尿病患者吃药有什么副作用(音频)

    糖尿病患者吃药有什么副作用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吃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下:\n1、低血糖:很多降血糖的药物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患者饮食不规律的情况下或者用药方案不合理,如剂量过大又没有及时调整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低血糖一旦出现,轻者可以给身体带来明显的不适,有饥饿感、出汗、手抖、心慌等情况,如果严重,可以出现低血糖昏迷。对于有心脑肾并发症、年纪大的人,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危及生命。在降糖的药物中,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的风险最大,而且如果长期注射胰岛素,容易引起内脏性肥胖,也抵消了胰岛素降糖带来的身体的获益。\n2、其他副作用:磺脲类药物对肝、肾、血象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吃这些药的时候要定期监测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n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是首选生活方式干预,尽可能减少吃药,这样就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 糖尿病人能吃煮玉米吗(音频)

    糖尿病人能吃煮玉米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能吃煮熟的玉米。玉米本身就是升糖指数低的杂粮类,含膳食纤维非常丰富,膳食纤维进入人体肠道内后,可以吸附水分,有饱腹感,并且还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的情况,而糖尿病病人便秘的情况也比较普遍,所以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煮熟的玉米。\n玉米虽然是杂粮,升糖指数低,但是吃多了也有可能会有一定的热量转化成糖,因此要限量,而且最好用玉米来取代平时主食里的精米、精面等精加工的高碳水化合物,这样总热量就不会超标。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多吃玉米以及其他的一些杂粮,例如燕麦、荞麦、藜麦、苞米碴等粗粮、杂粮,和精加工的精米、精面混合吃,是比较合适的主食选择。
  • 甲亢怎么医治(音频)

    甲亢怎么医治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甲亢在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有三种医治方法:1、口服药物治疗;2、碘131放射治疗;3、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在中国还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首选的方法。最常用的抗甲亢药物是甲巯咪唑,商品名叫赛治;还有一种药物叫丙硫氧嘧啶,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都是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选用,一般患者会选用赛治,也就是甲巯咪唑治疗,相对副作用小,治疗的疗效更好。但是对于怀孕的妇女如果用了赛治,容易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丙硫氧嘧啶非常少或者几乎不通过胎盘,对怀孕妇女患有甲亢病人影响更少,怀孕的妇女会选用丙硫氧嘧啶。这两个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表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毒性作用,有一部分病人对这些药物过敏,有时斟酌不同病人情况决定选择哪一种药物。如果患者这两种药物都不能耐受,不管是用丙硫氧嘧啶还是赛治,出现过敏、肝功能损害或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等等情况,病情无法控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药物选择,建议患者选择碘131放射治疗,虽然也是破坏性治疗,但是碘131的破坏不动刀子,对患者不留疤痕。对甲亢治疗的疗效、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对甲亢碘131治疗以后,遗留甲减的风险比药物治疗高。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选择手术治疗,例如甲亢时间比较长、有甲状腺腺瘤或者甲状腺肿大,还可能伴有压迫食道的现象。
  • 甲亢可以吃鱿鱼吗(音频)

    甲亢可以吃鱿鱼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甲亢患者可以少量吃鱿鱼,还有偶尔吃一点海产品。甲亢患者主要是甲状腺激素释放过多,而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其中很重要的是碘元素。大多数海产品都含有碘,所以医生经常建议甲亢的患者,尤其是甲亢初期病情没有控制的高峰期,要比较严格的控制含高碘的食物。大多数海鲜就是含高碘的食物,还包括加了碘的食盐,都要尽量控制,但是偶尔吃一次应该问题不大,毕竟甲亢更重要的是与自身免疫导致的甲状腺破坏有更大的关联性,碘只是提供了制造的原料。\n偶尔吃一次鱿鱼或者是海鲜,并不能明显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偶尔吃一次关系不大,主要是指避免长期大量的吃海产品,可能对疾病的控制不利。注意甲亢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不是吃碘所造成,当然碘过多对甲亢的控制不利。如果免疫缺陷是有遗传因素的存在,长期吃含碘的食物有容易诱发甲亢疾病的风险。一旦发病以后,主要是控制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甲亢。
  • 治疗内分泌失调的方法(音频)

    治疗内分泌失调的方法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治疗内分泌失调的方法,要取决于是哪一种内分泌失调,这个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内分泌腺体非常多,每个内分泌腺体都可以分泌内分泌激素。分泌的内分泌激素不足叫内分泌功能减退,分泌内分泌激素过多叫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亢进。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来看,主要有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垂体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所分泌的内分泌激素、胰腺分泌的内分泌激素、肾上腺所分泌的内分泌激素,还有男性和女性的性腺所分泌的内分泌激素。所以根据以上主要的人体内分泌腺体所分泌激素的功能正常与否,称为内分泌失调与否,给予相应的靶器官激素的替代治疗。如果分泌的功能减退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如果分泌的功能亢进,所分泌的内分泌激素超过身体的需要剂量,可以给予抑制内分泌腺体分泌相应内分泌激素的治疗方法。
  • 低血糖是什么症状(音频)

    低血糖是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主要是心慌、手抖、出汗、疲乏、无力、饥饿感越来越重,这个时候应该及时摄入能量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或者糖水之类的食物。如果没有及时摄入这些物质,低血糖的症状会进一步加重,这个时候的重度低血糖可以表现出神志方面的改变,病人嗜睡或者谵妄,甚至兴奋、狂躁,再进一步的严重就是陷入低血糖的昏迷状态。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患有自主神经病变,或者是年纪大的老年人,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往往没有典型的上述症状,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所以对于这一部分人应该更加警惕低血糖的发生,而不应该以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出现与否来判断是否出现了低血糖,以免延误抢救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