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丽

  • 血液病是什么病(音频)

    血液病是什么病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者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是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的范畴。目前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很多,诸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者是直接原因。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是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生产的产物,从而使血液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可以说血液病是一种现代病。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往由于缺乏特效的疗法,许多疾病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许多疾病得以治愈,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 rh血型是什么(音频)

    rh血型是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RH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称之为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的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的输血反应。
  • 红细胞正常值(音频)

    红细胞正常值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每天都有许多红细胞因为衰老而死亡,另外又有许多新生的红细胞取代衰老的红细胞,使红细胞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有多种原因可以造成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平衡失调,结果一方面使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是增多,从而引起贫血或者是红细胞增多症;另一方面使红细胞在质量上发生改变。通过对红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及生化改变的检查,对鉴别和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4-5)×10^12/L,婴儿为(6-7)×10^12/L,儿童为(4.2-5.2)×10^12/L。增高时可以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减少可以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和化疗等。
  • 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值是多少(音频)

    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值是多少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在常规化验英文中缩写成RBC。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素包含在特定的细胞中来进行其机能活动,这种血球称为红细胞,或者称为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其它的血细胞,如白血球则是免疫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值:男性为83-93FL,女性为82-92FL。增高主要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腺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降低的时候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 血凝四项能查出什么病(音频)

    血凝四项能查出什么病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凝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四项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常用于监测肝素的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Ⅺ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Ⅺ缺乏症,降低的时候见于高凝状态。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可以监测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纤维蛋白原主要反映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鉴别急性心肌梗死,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的肝炎、肝硬化等。凝血酶时间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可以鉴别DIC的纤溶亢进期、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等。
  • 骨髓增生怎么办(音频)

    骨髓增生怎么办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骨髓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通过抽取骨髓进行骨髓像检查,可以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和判断预后,协助诊断某些疾病,也可以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是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液涂片中有细胞核的细胞与无细胞核的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以判断骨髓细胞的生成情况和指导诊断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有核细胞越多,说明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越高。临床上把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降低以及增生极度降低。根据骨髓增生的程度,可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意义。比如增生极度降低,见于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极少数的低增生性白血病、肿瘤、白血病等化疗中骨髓被抑制时。增生活跃见于健康人、非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及早期的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尚未出现造血系统紊乱的血液病,以及少数不典型的白血病、贫血、细菌感染。增生明显活跃,见于各类型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等,以及不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增生极度活跃,鉴于各种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和各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所以骨髓增生活跃和明显活跃是正常人可以见到的正常的骨髓象,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 白细胞偏低怎么办(音频)

    白细胞偏低怎么办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为4000-10000/L,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如果<4000/L时,称之为白细胞减低。白细胞减低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都可以使粒细胞减少,其中药物引起者最为常见。治疗可以采用中医治疗,也可以有针灸治疗。可以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同时西医治疗以升白药物为主,现在的升白药物种类非常多,但是疗效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维生素B4、鲨肝醇、康力龙等。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白细胞回升效果。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促使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时,可以有较好而持久的疗效。同时白细胞减少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搭配,可以提高白细胞的饮食有瘦肉、蘑菇、牛蹄筋、灵芝、黄精、鸡血藤、黄芪等。
  • 白细胞酯酶弱阳性严重吗(音频)

    白细胞酯酶弱阳性严重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白细胞酯酶是人体白细胞内含有的一种特异性酶类,临床常用这种酶类来检测标本中有没有白细胞的存在。白细胞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白细胞酯酶只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在其他的四类细胞内则没有。所以,白细胞酯酶不能检测其它类型的白细胞,只能检测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炎性细胞,结果弱阳性说明所检测的标本中有白细胞的存在,也就是有中性粒细胞的存在,表示有炎症存在,但是不能说明是什么样的病原感染。所以,白细胞酯酶弱阳性只能说明有炎症的存在,但是没有特异性。
  • 白细胞正常值范围(音频)

    白细胞正常值范围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10)×10^9/L,可以因每日不同时间和机体的不同功能状态,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白细胞不是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的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当白细胞减低时,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危害(音频)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危害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此项升高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体内有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根据病情采用对症的抗生素治疗。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是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这种情况中,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在病毒感染的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会异常升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机体有过敏的时候,中性粒细胞略高,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如果在后期继发细菌性感染,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升高。所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主要还是考虑有炎症有感染的存在,可以造成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感冒发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