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军

  • 肝部小囊肿怎么治疗(音频)

    肝部小囊肿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对于肝脏部分的小囊肿,一般治疗需要患者积极观察,每一年查上腹部彩超看肝脏囊肿直径、大小的变化。但是首先患者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肝脓肿、肝脏的原发肿瘤以及继发肿瘤,还有肝包虫病等疾病,必要时患者需要查上腹部的增强CT以及肿瘤标记物等,积极的予以鉴别诊断。如果经过上述鉴别诊断之后,诊断为肝囊肿,如果复查上腹部彩超,患者肝囊肿<5cm,此时不建议患者治疗,患者可以继续观察,如果患者复查上腹部彩超囊肿直径超过5cm,此时囊肿有可能压迫肝组织而引起肝组织的肝细胞坏死以及肝功能不全。所以此时建议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肝囊肿穿刺引流,并且在引流结束之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进一步毁损囊壁,也有部分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引流术。在囊肿位置最低处无血管区取除部分囊壁,再放置腹腔引流,经过3-6天左右的时间,患者肝囊肿也可治愈。
  • 肝多发囊肿有什么危害(音频)

    肝多发囊肿有什么危害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肝脏多发囊肿,如果囊肿过多而且较大,有可能压迫肝脏实质,致使肝实质萎缩,引起肝功能不全或者肝功能衰竭的可能,对于肝脏多发囊肿应及时观察。如果患者查上腹部彩超或者上腹部CT确诊为肝脏多发囊肿,并且排除转移性肿瘤的可能,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1年复查上腹部彩超,看肝囊肿直径大小的变化,如果肝囊肿直径小于5cm,此时患者可以每半年或者1年复查上腹部彩超,继续观察。如果患者复查上腹部彩超提示肝囊肿最大直径超过5cm,此时可以选择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肝囊肿穿刺引流术,并且在引流结束之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毁损囊壁;另外一种方法是腹腔镜下的肝囊肿去顶引流术,此类方法适用于肝囊肿位于肝脏表面且多发的情况。经腹腔镜进入之后,在囊肿最低位置切一小口,并且将囊肿壁取出一部分,给予腹腔引流,经过1周左右的治疗,患者多可恢复好转或者痊愈。另外一种比较特殊情况,患者需在上腹部彩超检查时,同时观察有无双肾的多发性小囊肿,如果同时合并有双肾多发性小囊肿,考虑多囊肝、多囊肾可能,此类疾病为遗传性疾病,目前暂无特殊药物治疗,后期患者会出现肝功能的衰竭以及肾功能的衰竭,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患者一般预后也较好。
  • 肝左叶囊肿是什么意思(音频)

    肝左叶囊肿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肝左叶肝囊肿一般是指位于肝脏二段、三段、四段之内的肝囊肿。一般肝囊肿确诊之后需要定期复查,每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上腹部彩超或者上腹部的CT平扫,看囊肿的直径,如果肝囊肿的直径小于5个厘米,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上腹部彩超或者上腹部CT平扫。如果患者复查肝囊肿超过5个厘米,建议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皮经肝肝囊肿穿刺引流术,待引流完毕之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毁损囊壁,部分患者会痊愈。另外一种治疗方式是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引流术,此类方式适用于肝囊肿位于肝脏表面,经腹腔镜进入之后在囊肿最低位置切开小口,并且将肝囊肿的囊壁取出一部分。通过此类方法经过积极引流,患者也都会痊愈。
  • 多发性肝囊肿吃什么药(音频)

    多发性肝囊肿吃什么药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对于多发性的肝囊肿,首先,患者应查上腹部彩超,看有无合并多发性的肾囊肿,双侧肾脏是否都有。如果双侧肾脏都有多发性小囊肿,肝脏多发小囊肿,此时就要考虑多囊肝、多囊肾的可能。此类疾病主要是遗传类疾病,暂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需要患者及时定期观察。发现较大的囊肿,进行治疗,避免发生肝功能不全衰竭以及肾功能的衰竭。另外,对于单纯性的多发性肝囊肿,患者一般不需要服用药物,而且服用药物对囊肿治疗基本无效,应定期观察,半年、一年复查彩超一次,看囊肿直径大小的变化。如果囊肿小于5cm,此时不建议治疗,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囊肿超过5cm,对于多发性的囊肿,建议患者可以考虑开腹或者腔镜下的肝囊肿去顶引流术。在腔镜或者手术直视下,在囊肿最低部位无血管区,将囊肿壁切除一部分。在手术之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经过3-6天左右的引流,患者多可痊愈。
  • 肝脏长了个囊肿怎么办(音频)

    肝脏长了个囊肿怎么办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患者如果是肝脏的单发囊肿,此时需要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如肝脏的原发肿瘤以及肝脓肿等疾病。经过复查上腹部CT或者彩超,排除上述疾病之后,需要及时复查,每半年或者1年复查上腹部彩超,看囊肿直径的大小变化。如果患者查上腹彩超提示肝囊肿直径小于5cm,此时建议患者继续观察,不做任何治疗和处理,药物服用基本无效。如果患者复查肝囊肿大于5cm,此时建议患者可以选择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肿穿刺引流术,并且引流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将囊壁毁损,一般可以治愈。另外一种方法是腔镜下或者开腹的肝囊肿去顶引流术,在直视下将肝脓肿最低位置无血管区切除一部分囊壁,并且放置腹腔引流管,经过3-6天左右的引流,患者肝囊肿也多可痊愈。
  • 怎样治疗肝囊肿(音频)

    怎样治疗肝囊肿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一般对于肝囊肿的治疗,如果彩超检查在5cm以下,建议继续观察,半年或1年复查,如果超过5cm,就要考虑行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引流术,并且在引流3-5天之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或者聚桂醇,毁损囊壁,之后拔管。另外一种方式,如果超过5cm,可以选择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引流术,此类治疗适用于囊肿突出肝脏表面,且为多发,治疗方式比较合适,而且引流效果也比较好。肝囊肿的患者应及时查上腹部彩超,看有无肾囊肿的可能性。如果患者有双肾囊肿以及肝囊肿多发,就要考虑多囊肾的可能,这是一类遗传性疾病,暂时没有特效药物,定期观察,如果超过5cm,及时行穿刺引流。
  • 肝囊肿的禁忌(音频)

    肝囊肿的禁忌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肝囊肿的禁忌:肝囊肿的患者应避免饮酒、劳累、熬夜,尤其要注意日常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避免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减少总热量的摄入。一般可以适度的锻炼身体,但是尽量不要熬夜、劳累。在饮食方面,患者应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适量的吃一些瘦肉以及白肉,尽量少吃肥肉以及动物的内脏等食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积极的排尿、适度的休息,尽量不要吃蛋白质高的食物。另外,对于油炸类的食物,也应适量或者尽量不吃。进食以后应注意不要剧烈活动,避免引起肝囊肿的破裂。
  • 肝囊肿能喝酒吗(音频)

    肝囊肿能喝酒吗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对于肝囊肿的患者,不建议饮酒。因为对于肝囊肿的病因来说,暂时还没有完全明确,但是饮酒或者劳累之后有可能加重患者肝囊肿的情况,以及诱发肝脏的其他疾病可能性。所以对于肝囊肿的患者,应定期观察上腹部的彩超,看肝囊肿直径大小的变化。如果肝囊肿的直径超过5cm,就要积极考虑行进一步治疗,可以选择经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引流,也可以积极考虑行肝囊肿的腔镜下去顶引流术。具体哪种方式,要看肝囊肿的具体位置,另外对于肝囊肿的患者,如果长期饮酒,有可能进一步并发酒精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性。这种情况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如并发腹膜腔的积液以及脾脏增大,进一步引起患者脾功能亢进以后,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低。这时患者进一步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可能性,曲张的静脉如果破裂,会进一步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 肝囊肿与肝结节的区别(音频)

    肝囊肿与肝结节的区别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如果在彩超下面发现肝囊肿,其囊内是液体、低回声。肝脏结节有可能是低回声,也有可能是高回声或者是等回声。这种情况如果要进一步区别,患者必要的时候需要做上腹部的增强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经过增强CT或者是核磁共振检查,都能确诊患者是肝囊肿还是肝脏的结节或者是其他的占位性病变。对于肝脏囊肿来说,需要和肝脏的转移瘤进行鉴别,经过增强CT检查,以及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多可以做明确的诊断。另外,对于部分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患者来说,可以积极考虑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但是对于肝包虫的患者来说,不建议进行活检穿刺,因为会进一步诱发囊液外渗之后,引起患者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所以对于肝囊肿、肝脏结节的鉴别,主要是考虑做增强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
  • 肝囊肿腹腔镜手术过程(音频)

    肝囊肿腹腔镜手术过程
    讲解医师:邢文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对于肝囊肿的患者,行腹腔镜的肝囊肿去顶引流术的具体步骤,患者需要经彩超检查以及核磁检查或者CT检查,确诊患者是肝囊肿,而且囊肿位于肝脏表面。这种情况考虑行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引流术,患者在肚脐下以及剑突下,各置入5mm的戳孔,然后放入戳克。再经右锁骨中线和肋缘的交点下方一横指做第三个穿刺点,放入腹腔镜以及操作钳。然后在腹腔镜下找到患者肝囊肿的部位,在肝囊肿囊壁无血管区以及最低位置区,然后将囊壁切除一部分,将囊液吸净放干之后,尽量的多切囊壁,然后放腹腔引流管。必要的时候需要将网膜填塞入囊肿腔内进行填塞,手术之后网膜会包裹,避免囊肿复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