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军

  • 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视频)

    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
    自闭症的成因目前尚不明确,怀疑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自闭症孩子的遗传几率约为37%-90%,大约15%的患者由基因突变诱发; 2、环境因素:高龄产妇,或者胎儿曾受到丙戊酸钠等理化因素的影响; 3、大脑发育异常:颅内结构异常或者颅内神经递质异常等; 4、心理因素:不良的养育方式,如缺少关爱与陪伴等。
    2023-07-30
  • 自闭症如何治疗(视频)

    自闭症如何治疗
    自闭症发病较早,在治疗上需要综合的治疗策略。首先,药物治疗,目前为止,还没有治疗自闭症的特效药。药物治疗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许多自闭症的孩子伴有情绪障碍、冲动行为、刻板重复的动作,这些可以用精神科的药物进行干预,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这样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康复训练。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策略就是康复训练。各种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应用在这些孩子的训练过程当中。常用的有应用行为分析方法、结构化的教学,或者感统训练或者地板时光等等,取决于机构或老师的受训背景。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发音,帮助孩子去理解语言、识别物品,帮助孩子去进行人际交往等。第三个,心理治疗。自闭症的孩子除了表面上的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他们的心理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过于封闭、自卑,包括各种认知上的偏颇。心理治疗可能需要多种形式,包括沙盘游戏、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一些日常刻板的冲动性的行为,帮助孩子发展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许多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尤其需要心理帮助。第四个,辅助性的仪器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等一些物理治疗,去有效的刺激大脑的语言区。最后,非常重要的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积极地参与进来,要学习自闭症的知识,要学习自闭症孩子的培养技巧,要去懂孩子的心理,切不可一味的依赖训练机构。一定要最大化的让孩子在早期得到最充分的训练,无论是在训练机构、家里、商场、马路上,家长掌握了这些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教育方式,无疑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训练,这样才能会收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2023-07-30
  • 孩子厌学逃课怎么办(视频)

    孩子厌学逃课怎么办
    在孩子整个的上学阶段出现厌学、逃课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同时也是家长们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孩子在厌学、逃课状态下,家长们会使用打骂或是恳求孩子的方式,但均为下策,不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面对孩子的厌学和逃课,作为家长应该恢复亲子关系。家长不要因厌学、逃课而进一步责骂和责怪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一定是遇到了麻烦和困难。分析厌学逃课背后的原因,一般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人际关系的问题,孩子在学校中和同学存在矛盾、关系不和、被排挤等; 2、学习的问题,孩子在学校理解能力差,学习跟不上进度,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从而无法接受; 3、罹患心理疾病,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孩子在患有抑郁症之后,大脑反应能力下降,各种兴趣爱好和运动都会下降。 所以家长要去分析厌学背后的原因,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最终找到解决方法,并且尽可能避免应试教育,不能将孩子的教育只盯在学业上、成绩上、排名上,而应该更广泛的去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责任心和担当。形成全面教育模式,鼓励孩子自律,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体育运动等方面。从而孩子才能开心、快乐,找到自己的方向,鼓励其自我学习,使其喜欢上学习,家长才会更加轻松。从而也验证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即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不再去教育孩子,使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2023-08-02
  • 二胎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视频)

    二胎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二胎产后抑郁症和一胎产后抑郁症均存在符合抑郁症诊断或者临床表现的特点。如果一胎产后有抑郁症表现,二胎产后会更容易患抑郁症。一胎和二胎产后抑郁症表现形式相同,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不开心、无聊、觉得自己没有用处,有时候情绪比较激越,容易发脾气,抱怨丈夫不关心自己,与家人争吵,甚至认为婆婆或者妈妈照顾自己不够合适等等,并且思维比较迟缓,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下降,丧失一些兴趣。患者容易早醒、易做噩梦,食欲下降,有时还有自杀的观念和行为。 产后抑郁症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而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存在矛盾,如果进行药物治疗,就需要停止哺乳,因为有些药物对婴儿存在负面影响。通过积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家人关怀、心理疏导,二胎产后抑郁症患者可以康复。
    2023-08-03
  • 妄想症的表现(视频)

    妄想症的表现
    妄想症是一种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经过别人的沟通、交流,患者较难改变自己的想法,其为一种妄想的状态。而妄想症可以见于多数精神疾病,具体如下: 1、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各种各样奇怪的妄想,比如被害妄想,总觉得别人会伤害自己; 2、钟情妄想,总觉得某个异性对其有强烈的好感,实际上并非如此; 3、嫉妒妄想,患者总觉得伴偶、伴侣存在不忠诚行为,继而采取跟踪、监视等反应模式; 4、妄想也会见于抑郁症,比如有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会有罪恶妄想,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周围的同事、朋友等,觉得自己糟糕,活得没有意义,不值得活着等; 5、夸大妄想,躁狂症患者有时也会出现夸大,觉得自己异于常人,能力突出等。 所以不仅需观察其妄想症状,还需要观察到其它症状,例如是否存在情绪问题,情感高涨还是低落,或者是否存在其它怪异行为和想法等。只有综合所有症状之后,才能形成更加恰当的诊断。无论何种妄想,都需要及时、尽早进行治疗、就医,最终确定诊断,以便尽早治疗。
    2023-08-03
  • 双重人格有哪些表现(视频)

    双重人格有哪些表现
    双重人格是分离转换症状中的一个亚型,或者癔症中的一个亚型,指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体验到不同的身份,比如一个人平常是自己,但是一旦进入某种状态时,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说话内容都会改变,这个人甚至可以是某个死去的人。这种双重人格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体验到的是不同的身份,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发作之前往往存在生活事件,比如生气、吵架等诱发因素。有的在宗教仪式或者某个去世的人的周年庆典、祭祀或者葬礼等场合下容易出现此类双重人格,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多重人格,即有3种、4种等更多种人格障碍。 通常在大众的认识中,双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有时也指每一个人所具备的人格的不同方面同时存在。有的人形容为存在不同思想的人格。但是这种人格在精神科中不是双重人格,只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而已。当一个个体出现双重人格时,需要得到及时关注,包括受到保护,不能使患者受到自己的伤害,同时通过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可以缓解病情,而且这种症状的预后也较为理想。
    2023-08-03
  • 空心病的形成原因(视频)

    空心病的形成原因
    目前精神科的诊断中,尚无空心病的诊断、名称。但是现在多数医生、心理老师或者大众对空心病感兴趣。因为其反映一类现象,即某些人无论是大学生、小学生,以及其它成年人处于生活没意思、无聊、消极、被动状态。而这种状态同时反映出其价值观念、世界观,通常患者较为消极和被动。有这类体验的人群中有正常人,也有的存在心理疾病,比如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甚至其它心理问题。此时则需要患者存在相应表现之后,及时就医、诊断。 空心病反映出来的是人格特点,即在普遍的认知方式上、行为模式上是消极和被动,倾向于无聊、没意思的特点。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方式通常是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往往存在此症状。因为过度保护下,其衣食无忧,有些家长宁可委屈自己也会满足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会缺乏追求。同时在应试教育下,其兴趣爱好更多的是被培养到学习、考试上,而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其对学业缺乏兴趣、目标之后,生活就会陷入一种无聊的状态。因为其它的社会功能没有发展,其不懂得责任、感恩,不懂得更好的人际交往等。 独生子女家中孩子较少,父母过多保护孩子,同时又过多的控制孩子,不尊重其愿望、创造力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逐渐失去创造性,失去为自己学习,为团队、家庭、社会有所担当的一种意识和责任。以至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方向,整个成长过程中相对被动,比如长大之后,父母不在身边,不能给其充足指导时,这时完全依赖自己,有时其会陷入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不知所措。内心中也激发不出一种强烈、向上的愿望,以至于在其生活中显得缺乏激情,较为灰暗,甚至对未来没有希望。
    2023-08-03
  • 边缘性人格障碍如何表现(视频)

    边缘性人格障碍如何表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非常常见的一个人格障碍类型。患者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最主要表现在自我感受,患者对待自己有时非常自卑,有时候又很高傲,觉得自己异于常人,别人都应该去尊重、爱戴、喜欢自己,自我印象非常不稳定; 2、人际关系非常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忽好忽坏。好的时候,无论是普通的朋友、还是亲密的伴侣往往都没有界限、距离。但是这种关系非常不稳定,很快就会有争吵、各种不满,觉得对方不理睬自己、忽略自己,从而吵架,甚至为了保护自己、避免伤害,部分患者会提前终止这段关系,所以人际关系也非常不稳定; 3、患者在行为模式上也表现得非常不稳定或者有冲动行为。患者对待自己有伤害性的冲动,比如酗酒、抽烟,甚至拿刀片反复划自己。这种冲动是一种继发于内心的恐惧、无聊,患者觉得生活没意思、痛苦,患者伤害自己时反而在精神上获得了安慰,属于冲动行为。这类患者在精神科表现类似于患有抑郁症,因为患者存在自杀、自残的行为,对自己贬低十分严重。有时患者也有躁狂发作的表现,表现得十分自信,觉得自己异于常人,精力十分旺盛,做什么都能成功等。 但是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从精神科的诊断上都是一种现象的局部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从人格的结构描述进行诊断,并不冲突。但其在治疗上和单纯的抑郁症或者单纯的双相障碍的治疗并不相同,更需要有系统的、专门的、专业的治疗,才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摆脱边缘人格所带来的烦恼。
    2023-08-03
  • 边缘性人格障碍怎么诊断(视频)

    边缘性人格障碍怎么诊断
    边缘性人格障碍在精神科的诊断中属于人格障碍的范畴。诊断标准有9条诊断条目,需要符合其中的4-5条诊断条目才能够进行诊断。诊断条目主要分布在个体情绪、人际关系和关于行为的管控,但整体特点为不稳定或者是变化,具体如下: 1、关于自我感受,患者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或者非常优秀,并不稳定; 2、人际关系不稳定,与他人可能关系很好,两人没有界限、距离;或者十分糟糕,过不了一段时间就会吵架、打闹,甚至分分合合; 3、行为上表现为过于冲动,患者存在自我伤害,比如酗酒、疯狂的驾驶汽车,甚至有自残或者是自杀等行为,均带有一定的冲动性。 患者平常一个人的时候更多的是体验到无聊、无助、空虚,甚至在应激的状态下,比如强烈的吵架或者是某段关系分开之后,患者会陷入一种片段分离的状态,甚至出现周围环境不真实的感觉等。诊断则需要患者和临床的心理医生有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观描述、周围人的介绍比如家人、朋友等描述的关系以及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过程中的体验,最终进行诊断和评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预后取决于治疗的过程。若对于患者给予了充分的治疗和充分的心理疏导,再加上个人的心智成长,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则变得越来越弱,最终得以康复。
    2023-08-03
  • 边缘性人格障碍会失眠吗(视频)

    边缘性人格障碍会失眠吗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失眠比较普遍,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非常的不稳定,以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患者感觉自己有时很糟糕、痛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责备自己,所以患者非常烦恼,此时患者伴有睡眠的问题; 2、患者的人际关系非常不稳定,且在关系当中十分敏感,容易考虑别人是否会喜欢、抛弃自己,特别没有安全感,关注别人的一举一动,且夜深人静时,患者的孤独感、焦虑感异常明显,此时失眠也非常突出; 3、患者生活上因为受到情绪的影响存在冲动的行为,以至于生活十分没有规律,可出现睡眠颠倒或者是失眠等现象。所以失眠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一个突出的症状,需要给予格外的关注。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