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军

  • 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视频)

    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面对孩子的叛逆,许多家长非常紧张、焦虑和痛苦,因为越教育越叛逆,最终也无法使其完成学习,甚至产生不当的行为习惯,包括打架、逃课、沾染恶习。面对叛逆的孩子,作为家长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稳定孩子的情绪。因为叛逆的孩子非常有能量,并且具有创造力、想象力、自己的方向等,因此可以理解为叛逆的孩子也具有优秀的方面,值得去尊重; 2、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多一些思考。因为叛逆背后反映出来的不单单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也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家长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去尊重成长规律。即当孩子在婴幼儿、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的不同时期,需要学会断奶、分床等,适当情况下保持相对的距离和界限。家长不应该盲目的干预和满足孩子。而对于孩子的需求,在其需要帮助的时候也需要学会拒绝。面对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尊重成长的规律,从而才能够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而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使其拥有良好的健康心态和完善的性格,最终达到能够自我教育,能够拥有良好的方向、目标。使其在成长过程当中,不单单去学习文化课的知识,还能够懂得礼貌、懂得帮助他人、懂得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上述即为非常良好的理想教育过程。而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应该采取上述的策略,最终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023-08-02
  •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视频)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好发于12岁以前的儿童,多数患儿往往在婴幼儿时期过于活泼好动,不听指令。儿童多动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唤起、维持困难以及行为多动、冲动,可导致患病儿童情绪障碍、人际交往障碍、适应环境障碍以及学习障碍等。仅部分患者随年龄增长,症状有所改善,大部分患者受影响颇深,建议尽早治疗。
    2023-07-30
  •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有哪些(视频)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有哪些
    自闭症孩子的典型特征有三个,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 首先,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的孩子往往缺少和其他孩子一块玩的时候,往往独自一个人玩自己的,到了幼儿园的时候越发的明显,他们不参加集体的活动,不听老师的指令,显得尤其的特别。 第二个,是语言的交流障碍,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这些孩子说话比较晚,在两三岁的时候,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言语简单,甚至不说话,有的孩子表现为曾经会说一句话、两句话,但是慢慢的变得倒退,不会说了,他们缺乏目光的交流,不能够有效地给我们互动,缺乏表情,一些非语言交流也会出现明显的障碍。 我们和他互动的时候,这些孩子没有点头,不会摇头,不会用手去指某个东西,好像对我们爱答不理,这是交流方面的障碍。 第三个,就是兴趣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这些孩子可以长时间地沉溺于一个物品,比如他会沉溺于自己的一个破被子,不让家长去洗;出差、旅游或者到亲戚家去住的时候都要带着这个被子,不带他就会哭闹。而对于普通孩子所喜欢的游戏、动画片、玩具却失去兴趣,他们有一些非常刻板的动作行为,比如重复的走一条路线,反复的开门关门。 当然他们的感觉也会出现异常,要么很迟钝,有的孩子身上起个包或者摔伤了、摔破了,都没有疼痛的感觉,不会哭泣,或者对一些声音、光线过于敏感,他们会有惊恐的反应,在其他的孩子都能够正常走路的这个过程当中,而他们显得比较笨拙,四肢的协调性非常差,我们称为共济失调。 所有这些孩子的表现明显的落后于其他的孩子,或者已经发展出来的语言、社交能力出现恶化,都提示我们孩子存在自闭症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的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的确定诊断,尽早的进行综合干预。
    2023-07-30
  • 自闭症如何治疗?(音频)

    自闭症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黄建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
    自闭症发病较早,在治疗上需要综合的治疗策略。首先,药物治疗,目前为止,还没有治疗自闭症的特效药,药物治疗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许多自闭症的孩子伴有的情绪障碍、冲动行为、刻板重复的动作,这些可以用精神科的药物进行干预,可以得到一个有效的缓解,这样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康复训练。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的策略就是康复训练,各种康复的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应用在这些孩子的训练过程当中,常用的有应用行为分析方法、结构化的教学,或者感统训练或者地板时光等等,取决于机构或老师的受训背景。通过这样的一些训练,帮助孩子发音,帮助孩子去理解语言,帮助孩子去识别物品,帮助孩子去进行人际交往等等。第三个,就是心理治疗。自闭症的孩子除了表面上的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他们的心理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过于封闭、自卑,包括各种认知上的偏颇,心理治疗可能需要多种形式,包括沙盘游戏、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帮助这些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纠正一些日常的刻板的冲动性的行为,帮助孩子发展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许多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尤其是需要心理帮助。第四个,治疗的策略就是一些辅助性的仪器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等一些物理治疗,去有效的刺激大脑的语言区,大脑细胞的发育促进代谢。最后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的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积极地参与进来,要学习自闭症的知识,要学习自闭症孩子的培养技巧,要去懂孩子的心理,切不可一味的依赖训练机构,我们一定要最大化的让孩子在早期得到最充分的训练,无论是在训练机构、家里面、商场里、马路上,家长掌握了这些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教育方式,无疑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训练,这样才能会收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 儿童多动症怎么治疗(视频)

    儿童多动症怎么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心理和家庭治疗。首先,多动症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有一些代谢和功能的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所以一些改善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比如说哌甲酯长效和短效制剂。还有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通过这些药物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能够在症状上缓解他们的专注或者多动的程度,有时需要配合其它的抗精神病药。当然,孩子6岁、7岁之前,我们用药通常还是非常慎重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心理治疗。这些孩子由于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业往往受影响,人际关系往往很糟糕。这个时候老师、家长会给他们太多的批评和否定,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心,帮助他们去发展出人际关系的一些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处理冲动行为的一些技巧。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动力性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等等,多种的流派和理论都可以去帮助到孩子和家长。最后,多动症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理解和帮助。这里要避免两个极端,第一、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正常,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习惯或性格的问题,比如认为他们孩子跑来跑去,多动和冲动觉得是调皮,认为他们的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当我们家长有这样的认为的时候,可能给予孩子的不是理解,而是指责、否定,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我们切不可太过悲观,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这么小,就得了这种精神心理的疾病,而且还要用药,同时他们的学业也不太好,往往会过度的悲观失望,这个时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综合多种策略,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多动症的孩子的治疗和培养,才能帮助他们逐渐的减少症状,同时发展出学习人际交往的能力,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2023-07-30
  •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视频)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思想、强迫表象及强迫冲动;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不合理,却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患者往往具有反强迫的意识,却不能有效控制其症状,因而内心非常焦虑。
    2023-07-30
  • 强迫症怎么治疗(视频)

    强迫症怎么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神经心理疾病,病程较长,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 1、药物治疗:用以平衡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氯米帕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2、心理治疗:强迫症患者往往过于追求完美,心理治疗可以完善其性格缺陷,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使其不断成熟。
    2023-07-30
  • 抽动症的表现(视频)

    抽动症的表现
    抽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表现分类有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短暂性抽动障碍:通常这类患者的症状持续在一年之内,最多不过一年,主要表现是眨眼,无法控制,或者抽鼻、耸肩等,身体的某个部位不由自主的进行抽动。而这些症状时轻时重,并且发作会和情绪有关,越是紧张,越是焦虑,比如人多时、考试时抽动越明显; 2、慢性抽动症:往往这种抽动会持续更长时间,通常会持续一年甚至几年。抽动的形式和慢性抽动形式类似,局限于某个部位,如眼睛、鼻子或者面部或者胳膊、腿等某个部位抽动,个别会有几个部位的抽动; 3、抽动秽语综合征:此类患者在整个抽动表现稍重,除抽动之外,还伴随着发声,包括单调的声音,有的是粗话,骂人、说脏话,所以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这类患者治疗较为复杂,需要进行综合的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 对于上述抽动症,只要给予积极治疗,包括心理上的关怀、心理支持,使孩子拥有更多的安全感,有更多的自信心,通常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越来越轻。干预的目的是让抽动对个体影响尽可能小,以至于对学业、生活不会造成较多影响。
    2023-08-02
  • 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视频)

    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孩子如果不好动,特别安静,反而让人担心,面对好动儿童的教育如下: 1、尊重孩子的天性,欣赏孩子的活泼,同时根据这种特点制定更多的体育运动,让孩子进行活动,给予更宽广的空间,发挥特点; 2、适时引导,由好动转变成恰当的活动和平静,引导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比如从10分钟到半小时逐渐过渡。好动的孩子通常可以遵守规律,但前提是一定要设计出相对较有趣的游戏和奖赏,多加鼓励; 3、建立规则意识,一定要存在规则,需要提前告诉孩子制定的规则、怎样遵守。如果完不成规则或者破坏规则,一定要存在适当的惩罚措施,此时好动的孩子才能逐渐养成对规则的识别功能,也能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单单感受自己的感受,不单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动,同时也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顾及到团队的意识; 4、如果有些孩子确实属于多动症,此时需要家长更多的关心,甚至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帮助,进行专注力训练,培养自信心。严重时还需要药物干预,需要精神科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药物的调整治疗。 无论是多动症的孩子还是好动的孩子,干预越早效果越好。通过积极的教育,通过良好的策略,这些孩子最终都能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自信心也会建立起来,孩子的天性、创造力、想象力也能得到尊重。
    2023-08-02
  • 强迫症的治疗(视频)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个人心智成长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药物治疗:对于多数强迫症患者,尤其偏重强迫症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学业,应使用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强迫症状,降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出现的频率,缓解内心焦虑体验; 2、心理治疗:对于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帮助而言,首先帮助患者认识强迫症状,有时强迫思维无法控制,有些想法过分、多余,但是患者在没有认识的时候可能会沉浸在这种强迫思维当中。心理疏导还可以帮助患者分析强迫症状背后的心理因素,通常存在压抑的冲突、内心纠结、种种不愉快,或者人际关系上的控制、被控制的体验,而在现实当中的困难,通过心理的疏导可以帮助患者去理清心理的纠结,能够有效缓解强迫症状的出现的频率; 3、个人的心智成长:因为强迫症患者单纯依靠药物和心理咨询被动治疗时存在困难,在治疗当中缺乏主动性,治疗效果差。患者需要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和咨询师或者治疗师一起分析症状背后的原因,认识自我性格特点。对于过分的追求完美,过分的没有安全感等,通过心智成长松动僵化认知模式,从而有助于强迫症康复。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