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荣

  • 小孩手指被夹淤血发肿怎么办(音频)

    小孩手指被夹淤血发肿怎么办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孩子手指被夹,有淤血、发肿,要先注意判断孩子的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有没有障碍。如果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则需要考虑是否是神经、血管、肌肉,以及骨骼受到损伤。如果有这方面的损伤,建议及时去骨科就诊。如果孩子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没有明显障碍,只是单纯的淤血、肿胀,可以自行处置。\n自行处置在24-48小时之内可以局部冷敷,起到止血、消肿的作用,超过48小时观察孩子淤血、肿胀的范围没有继续增大,比较稳定就可以采用热敷,起到促进淤血消散作用。同时,手指的创面可以用碘伏消毒,每天3-4次起到预防感染。如果有创面,还可以用百多邦或者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起到消炎的作用。
  • 男孩包皮长怎么办(音频)

    男孩包皮长怎么办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男孩子包皮长,只要包皮口不狭窄,不影响排尿,并且包皮与阴茎头没有粘连,可以顺利下翻显露阴茎头,可以不处理。而且家长提出,孩子包皮长的问题,往往是在考虑孩子是否有包茎的问题。所谓包茎就是指孩子的包皮口狭小,包皮与阴茎头有粘连,不能顺利暴露阴茎头,则称为包茎。新生儿及一岁以内的小婴儿几乎都有包茎,属于生理性包茎。只要不影响排尿,没有反复发作的包皮炎,就可以不做处理。\n一般来说在孩子3-4岁的时候包皮与阴茎头可以自行分离,包茎的症状消失。如果包茎症状比较重,包皮口狭小如针,影响排尿,或者包皮与阴茎头粘连比较紧密,导致反复发生包皮炎,可以手法实行包皮口扩张,分离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的粘连,一般效果都比较好。如果手法扩张分离失败,或者孩子的包皮口有瘢痕、挛缩,就要做包皮环切术。
  • 小孩疝气不治疗的话会不会有影响(音频)

    小孩疝气不治疗的话会不会有影响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孩子疝气不治疗确实会有影响,具体情况如下:\n1、腹痛:因为疝气的存在,孩子在哭闹、咳嗽、便秘、腹泻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体内脏器,主要是肠管突出体外形成疝囊,时间长了没有及时还纳,可能会引起腹痛等不适。\n2、脏器的缺血性梗死:孩子腹压增高时,体内脏器突出体外形成疝块,如果没有及时还纳,可能会导致嵌顿,时间再长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影响,引起脏器的缺血性梗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需要急诊手术,也是疝气不治疗的影响之一。\n3、其他影响:腹压增高时会导致体内脏器突出形成疝块,孩子必然不敢过于频繁的剧烈运动,长期以往会影响其运动、锻炼、学习等。\n综上所述,如果发现疝气,还是应该及时治疗。
  • 婴儿鞘膜积液会越来越大吗(音频)

    婴儿鞘膜积液会越来越大吗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婴儿鞘膜积液有可能越来越大,因为鞘膜积液是小儿生后腹膜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腔内的液体通过未闭合的鞘突流出聚积在腹股沟区或阴囊的睾丸鞘膜腔内而导致。虽然一岁以内患有鞘膜积液的患儿有自愈的可能,但也可能鞘状突未闭合,所以在腹腔压力的作用下,积液越来越多,囊肿越来越大,具体治疗手段如下:\n1、继续观察:如果确诊为鞘膜积液的患儿在一岁以内,建议观察,因为一岁以内的腹膜鞘状突有可能继续闭合,即有可能自愈;\n2、择期手术:如果是超过一岁的患儿,腹膜鞘状突闭合的可能性往往比较小,积液很有可能越来越多,囊肿越来越大,故建议择期进行手术。
  • 怎么判断婴儿阴囊疝气(音频)

    怎么判断婴儿阴囊疝气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对于判断婴儿阴囊疝气的方法,是在孩子便秘、剧烈活动、玩耍时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在腹股沟区或者阴囊处可以摸到一个肿块,肿块质地比较柔软,没有明显的触痛,边界比较清楚,但是上端往往不清楚,因为上端通到腹腔内。如果用手电贴着皮肤照射,可以看到透光试验阴性,也就是在手电的光透过皮肤后,可以看到有阴影,提示肿块内有腹腔内脏器的存在,做彩超能明确诊断,在肿块内能看到肠管影,突出的疝块在平卧、入睡后,大多可自行还纳或消失。\n阴囊疝气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先天性的腹膜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腔内脏器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形成凸出而出现疝囊,从而导致发病。
  • 宝宝肛门裂了怎么办(音频)

    宝宝肛门裂了怎么办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宝宝肛门裂开了,实质是肛裂。肛裂多是由于慢性便秘,存在粪块干硬,排便时肛门口过度扩张、撕裂导致,宝宝肛裂的治疗方法常考虑以下几种:\n1、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蔬菜、水果等,以软化粪便,必要时可以服液体石蜡或者灌肠,要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n2、保守治疗:肛裂的局部可以采取热敷、温水坐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减轻局部痉挛,并缓解疼痛。清洁肛裂创面可以用碘伏消毒,3-4次/天,并且外敷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促进创面愈合。如果反复发生肛裂,必要时可以用酒精或者普鲁卡因封闭注射。\n3、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差,则要考虑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肛裂,或者急性肛裂保守疗法无效者,可以在局麻下扩张肛管、解除括约肌痉挛,也可以将肛裂切除,必要时可将创面缝合。
  • 宝宝摔了一跤,额头上鼓起个包怎么办(音频)

    宝宝摔了一跤,额头上鼓起个包怎么办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如果孩子摔倒后,额头上有鼓包,首先要看是否有晕厥、昏迷、喷射性呕吐、瞳孔不等大等现象,如果有上述现象,可能有颅脑的损伤,建议立即去医院就诊。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只是单纯的额头有肿块,要考虑局部的软组织损伤或者头皮下血肿。在受伤的24-48小时内,可以采取局部冷敷的方法,能起到止血、止痛、消肿的作用。超过48小时后,如果观察肿块比较稳定,考虑出血、渗血已经停止,可以采取局部热敷的方法,能起到促进淤血吸收、消散的作用。\n如果发现肿块鼓包处有明显的破溃,建议用碘伏每天进行规律的消毒,然后可以局部涂抹百多邦。此外还要再说明的是,如果鼓包比较大,可能是头皮下的出血量比较多,需要给予局部穿刺来排血,并进行局部加压和包扎。
  • 婴儿胆总管扩张的原因(音频)

    婴儿胆总管扩张的原因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如果小儿的胆总管扩张,称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是以胆总管囊状、梭状扩张,伴或不伴有肝内胆管扩张为特点的一种胆道畸形。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胆道发育畸形,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因的学说很多,目前的主流观点常见以下几种:\n1、胰胆管合流异常:也就是在胚胎期胆,胆总管、胰管未能正常分离,胆总管接近或者超过直角汇入胰管,从而导致两者的共同管较正常延长,而胰管内的压力较胆总管内的压力增高,胰液可以反流入胆总管,破坏胆总管壁的弹性纤维,使其管壁失去张力而发生扩张。\n2、胆管发育不良:是原始胆管在上皮细胞增殖,转变为实体性时,发育不平衡,导致下部胆管过度增生,在空泡化再贯通时,远端出现狭窄,近端扩张而发病。\n3、胆总管远端神经肌肉发育不良:胆总管运动减弱,远端出现功能性的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而逐渐扩张。\n4、病毒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感染可能引起胆道发育畸形,比如胆道闭锁、胆管扩张等。\n5、其他原因:比如胆总管远端的狭窄、闭锁、屈曲、瓣膜等。
  • 3岁宝宝每天尿十几次正常吗(音频)

    3岁宝宝每天尿十几次正常吗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三岁宝宝每天尿十几次是否正常,主要情况分析如下:\n一、正常的情况:\n如果宝宝活动量比较大,天气比较炎热,每天饮水量比较多,此时出现排尿频繁完全正常。\n二、异常的情况:如果宝宝每天的摄水量及活动量与正常差异不大,但是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则异常,这种情况通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n1、泌尿系感染:即细菌侵入宝宝的泌尿道所引起的炎症感染,致病菌多为胃肠道来源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一岁以内的宝宝是以男宝宝多见,学龄期的宝宝则以女宝宝多见。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主要表现为尿道口发红、排尿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常规检查常提示有感染存在。确诊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一般建议口服敏感抗生素7-10天,口服药物期间观察疗效,如疗效不佳及时更换抗生素。如果有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则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调整用药后继续口服药物7-10天以巩固疗效。如果宝宝口服药物效果欠佳,同时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则需要静脉输液抗感染对症治疗。\n2、神经性尿频:又称为心因性多尿症,其本质是心理紧张、焦虑导致频繁排尿的一种强迫行为。虽然每天排尿频繁,但每天的尿总量及尿常规检查正常,此时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给宝宝创造轻松自如的环境,多可自愈。
  • 三个月婴儿尿黄是怎么回事(音频)

    三个月婴儿尿黄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三个月婴儿尿黄常考虑以下两种情况:\n1、尿液浓缩:可能是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水分丧失较多,或者水分摄入不足,从而导致尿液浓缩,而使尿液外观上发黄。此时一般不需特殊处置,适当补充水分即可。\n2、泌尿系感染:细菌侵入婴儿泌尿道所引起的炎症感染,致病菌多为胃肠道来源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一岁内以男童多见,学龄期则以女童多见。泌尿系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尿道口发红、排尿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常规检查也常提示有感染存在。确诊泌尿系感染的婴儿,建议口服敏感抗生素7-10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疗效,若效果不佳,则需要及时更换抗生素的种类。如果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或出现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感染的症状,则需要及时静脉输液,进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