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宝宝不吃饭怎么调理(视频)

    宝宝不吃饭怎么调理
    首先要减轻宝宝胃肠道的负担,少量多餐,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控制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要进食过凉、过冷的食物。 另外根据宝宝大便的性质,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大便,如果大便有奶瓣了,或者颜色有改变了,或者次数增多了,就要适当的调整饮食。一个是进食的时间或者是进食的份量,或者是食物的营养搭配,这些都要注意。 另外,餐前尽量少吃零食,常吃零食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注意饮食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边吃边玩,或者家长特别关注孩子饮食,常常催促进食。
    2023-07-31
  • 宝宝大便有奶瓣是怎么回事(视频)

    宝宝大便有奶瓣是怎么回事
    有奶瓣主要是与进食量有关系。进食量太多了或者进食比较急,吃的太快了,或者是进食一些含有脂肪和蛋白比较高的食物,容易出现奶瓣。如果是母乳的宝宝,大便有奶瓣跟妈妈有关系,妈妈的饮食中含脂肪和蛋白比较高的时候,宝宝进食以后就容易大便出现奶瓣。 建议妈妈在喝鱼汤、排骨汤时,可以把上面那一层含脂肪高的食物去掉,可以减轻宝宝大便带有奶瓣的情况。还有就是人工喂养或奶粉喂养或是喝鲜奶的宝宝,因为奶粉里边含有脂肪比较高,颗粒比较大,不容易吸收,大便里边也容易出现奶瓣。
    2023-07-31
  • 消化不良和积食的区别(视频)

    消化不良和积食的区别
    消化不良指一系列的上消化道症状,包括胃胀、胃痛、恶心、呕吐,或者腹胀、排气增加、腹泻。消化不良不是疾病的明确诊断,而是统一的说法。积食指由于饮食不良或者饮食不洁造成了消化不良,积食强调的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而消化不良只是一组症状,二者既有相关性,也有区别性。 积食之后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或者腹泻、腹胀。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可以采用抑酸的药物或者助消化的药物,也可以采用通便的药物,中药、西药均可。西药主要是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莫沙必利、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中药主要是木香顺气丸、保和丸、四磨汤、香砂六君子汤。
    2023-07-31
  • 慢性胃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慢性胃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胃炎的原因如下: 1、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以出现胃黏膜损伤,导致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甚至引起癌变,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或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2、部分地方的饮食以熏酱食物、咸菜为主,此类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可损伤胃黏膜,所以易发生胃炎甚至引起胃癌; 3、长时间口服阿司匹林的人,是慢性胃炎的高危人群。另外,长时间饮酒也是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因长时间饮酒之后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胃黏膜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恢复,长期下去易导致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发生癌变。还有吸烟也能够引起胃炎的发生,因为吸烟之后能够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胆汁反流。
    2023-07-31
  • 慢性胃炎多久复查胃镜(视频)

    慢性胃炎多久复查胃镜
    慢性胃炎多久复查胃镜要根据胃镜下之前诊断的慢性胃炎的程度。慢性胃炎分成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果患者明确是浅表性胃炎,无其它特殊情况存在,如糜烂等存在,只需要3-5年复查一次胃镜即可。如果患者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应根除幽门螺杆菌。 如果患者是萎缩性胃炎,要根据病理学检测的萎缩程度确定复查时间。如果患者是单纯性萎缩,3年左右可以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患者已经存在轻度肠化,可以1-2年复查一次胃镜。如果患者是中度或者重度肠化或者已经存在轻度不典型增生,应在1年左右复查胃镜。如果患者存在重度肠化或者中度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建议1-3个月左右复查一次胃镜,最长6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2023-07-31
  • 慢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视频)

    慢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
    慢性胃炎伴有糜烂首先应明确糜烂性质,在胃镜检查发现糜烂时,需病理学检测,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若为恶性,需行相应手术治疗,若只是慢性胃炎伴糜烂,无恶性因素存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去除病因:如服用阿司匹林之类药物,需停止服用或进行黏膜保护,服用的药物主要为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若患者长期饮酒,戒酒; 2、胃黏膜保护:去除病因之后,需对患者胃黏膜进行保护,主要服用药物为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或瑞巴派特等; 3、改善患者消化功能:使糜烂得到一定改善,所用药物主要为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吗丁啉或中药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 4、抑酸治疗:主要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还有一类为PPI抑制剂,即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
    2023-07-31
  • 脂肪肝的饮食治疗(视频)

    脂肪肝的饮食治疗
    脂肪肝的饮食治疗方法如下: 1、控制饮食:脂肪肝常见病因为营养过剩,表现为肥胖、糖尿病、体重增加等症状,需要通过节食的方式进行治疗; 2、营养支持:减肥造成的体重快速下降等因素,导致饮食中营养结构不均衡,出现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会造成脂肪代谢障碍,患者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载脂蛋白,避免脂肪肝的形成。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需根据原发病、出血量、是否有并发症等综合而定。食道静脉曲张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比如严重的肝硬化疾病患者,一般出血量比较大,预后较差,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有过一次出血,一年之内的死亡率可以达50%以上,所以这种情况比较危险。 部分患者的出血是因为胃癌,这种患者的预后也相对不佳。如果只是胃溃疡或者急性胃黏膜出血,预后相对良好。这种情况可采取抑酸、止血等方式治疗,情况严重时可适当输血。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如下: 1、便隐血试验:明确是否真实存在消化道出血,比如有些人发现大便颜色为黑色,此时需进行便隐血试验。如果便隐血试验阳性,可明确有出血存在。如果便隐血试验是阴性,说明没有出血; 2、胃镜或者胶囊镜:可对出血位置进行确认,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食管出血,也可能是胃的出血、十二指肠的出血,甚至可能为小肠出血,所以要进行鉴别; 3、病理学检测:如为胃溃疡,应进行病理学检测,明确溃疡性质和引起溃疡的原因。其次要进行呼气试验或病理学检测,排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4、血常规的检测:对出血程度进行评估,明确患者的贫血程度。
    2023-07-31
  •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是什么意思(视频)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是什么意思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病因不是十分明确的疾病,病理特点是在空肠和回肠出现多发性溃疡,溃疡与正常黏膜交替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慢性腹泻或脂肪泻、小肠蛋白丢失、消瘦并常有发热现象等。由于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无法进行针对性治疗,因此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预后不佳,患者在1-5年之内出现死亡。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