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

  • 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多久恢复(视频)

    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多久恢复
    主动脉夹层分成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A型手术主要通过开胸手术治疗,部分A型夹层也可通过介入的方法恢复。如果需要开胸手术治疗,恢复时间较长,因需要通过血管重建,术后需度过肺部感染等关口,一般手术后7-10天恢复。如果合并有其它器官疾病,可能术后恢复时间会延长。 如果通过介入的方法做血管重建,包括原位开窗或者支架等其它治疗方法,通过微创的方法治疗可能恢复时间较短,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每个患者不同选择治疗方法。介入微创的方法,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可能1-2天即可恢复。
    2023-08-02
  •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何会导致腿脚发软(视频)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何会导致腿脚发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可造成下肢淤血,患者可表现为下肢肿胀、软弱无力的感觉,这是最基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后,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回流困难肿胀、坠胀不适的感觉很难消除,即使经过专科医生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治疗,也无法消除。因此,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应该及时到相应的专科医院治疗。
    2023-08-02
  •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视频)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凝固,所造成的深静脉回流障碍。血栓在深静脉内形成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下腔静脉,到右心房、右心室,进而到肺动脉,栓子脱落后,进入肺动脉,可造成致死性肺栓塞,属于最致命、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突然猝死的重要原因。 此外,血栓形成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即造成下肢浅静脉扩张,以及下肢溃疡、肿胀、行走困难等症状。
    2023-08-02
  • 腿部深静脉血栓怎么消除(视频)

    腿部深静脉血栓怎么消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主要通过抗凝促进血栓消融。血栓既可以形成,也可以消融,即机体既有消融系统即溶血系统,也有凝结系统。所以,血栓形成后要激发机体的溶血系统,使血栓消融,即可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者腿部深静脉血栓消除,首先要了解深静脉血栓的机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三大原因,具体如下: 1、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2、静脉损伤; 3、凝血机制出现问题。 任何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都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寻找原因,任何一个原因都可以造成深静脉血栓。
    2023-08-02
  • 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视频)

    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是由三个方面造成,相应预防方法具体如下: 1、活动减少可造成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需适度加大运动量,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 2、需要防范血管损伤,如尽量减少输液次数,以及减少对下肢机体有损伤的锻炼或运动方式; 3、积极进行凝血功能障碍检查。 以上三种方法的预防必不可少,即多运动、积极进行检查,同时减少运动本身造成的血管损伤,适度运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最好方法。
    2023-08-02
  •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视频)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即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凝块形成后堵塞下肢静脉回流,造成下肢肿胀、疼痛,严重时会造成下肢动脉供血出现异常。临床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称之为股青肿,即静脉回流以后造成下肢肿胀影响动脉供血,造成下肢缺血、坏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也可引起很多后遗症。最常见后遗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由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下肢淤血、下肢浅静脉扩张、下肢皮肤坏死、溃疡,导致患者行走出现异常等。
    2023-08-02
  • 直肠多发息肉怎么治疗(视频)

    直肠多发息肉怎么治疗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隆起性病变,多见黏膜慢性炎症引起的局部黏膜增生、肥厚形成,也可以是腺瘤、错构瘤等肿瘤形成。所以该息肉也可以单发,也可以几个或几十个多发。有带蒂的,少数有广基的,所以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升高,多数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常见的息肉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乳头状瘤。因此常见于家族性息肉病,这些都是息肉发生的原因。 大多数息肉样腺瘤主要是外科切除、肠镜下套扎手术,或者用电烧直接烧掉。无蒂、小息肉可直接用电烧直接烧掉。但是炎性息肉和青少年性直肠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可通过内镜灼烧或者切除手术,通常术后恢复较好。家族性息肉病多数属于腺瘤样的,容易癌变,所以多数主张用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息肉大多数都是良性,外科手术或者经内镜治疗以后预后都比较良好,但是其容易复发,部分息肉可恶变,所以发现息肉应尽早处理。
    2023-08-02
  • 直肠黏膜脱垂怎么检查(视频)

    直肠黏膜脱垂怎么检查
    直肠黏膜脱垂诊断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具体如下: 1、指诊,即肛诊,指诊时手可以触摸到很多皱襞,就像麻团一样,而且手指进肠壁时会不顺畅,慢慢蠕动才能进去,有时堵到肛门边上都进不去,这也是诊断直肠黏膜脱垂的初步诊断; 2、肛门镜检查,做肛门镜时会发现,直肠黏膜特别松弛,都堆砌到、压迫到肛门镜边缘,而且直肠黏膜有水肿,这是判断直肠黏膜脱出的主要方法。有些直肠黏膜脱垂特别明显,基本上脱到使劲用力或蹲下用力时,直肠黏膜直接脱出肛门外,肉眼就能看到,这样诊断就更明显。但是有些直肠黏膜脱垂还要做深一步的检查,包括排便造影、肠镜及各项检查,才能进一步诊断。
    2023-08-02
  •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怎么办(视频)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出现肿大需要通过相关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全身PET-CT是一种无创的方法,可以通过判断纵隔淋巴结或肺门淋巴结有无代谢,来确定淋巴结的肿大是否由转移引起。 如果无创的方法没有办法判断,也可以通过穿刺的方式,如通过EBUS-TBNA,也就是气管内放入气管镜,气管镜穿刺出一根穿刺针,来取得淋巴结组织,然后判断肿瘤性质。也可以做纵隔镜手术,通过纵隔镜取出淋巴结组织,做明确的病理诊断,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确定淋巴结的性质之后,才能做后续的治疗。 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非常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多数是因为肺部或支气管有一些炎症的表现,刺激淋巴结肿大,出现感染。肺癌也容易转移到纵隔或肺门的淋巴结,出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需要针对肺癌和纵隔淋巴结做统一的治疗。
    2023-08-02
  • 纵隔淋巴结肿大怎么治(视频)

    纵隔淋巴结肿大怎么治
    纵隔淋巴结肿大非常常见,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较多,需对因治疗,具体如下: 1、结节病:需要做比较高剂量的激素治疗; 2、淋巴瘤:化疗是第一选择; 3、肿瘤转移:先要判断肿瘤的性质,再进行相应的治疗。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较多,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 其他原因,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引起的淋巴结核。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