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表现(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往往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临床分期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或者仅有眼前有闪光感、波纹感,即使眼底有轻微的出血或者渗出,也不一定有视力改变; 2、随着眼底病变的进一步加重,大部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这时往往提示视网膜病变已经累及到黄斑区; 3、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出血、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牵拉后方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时,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能仅仅有光感视力,甚至是失明。 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积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目的(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目的,目前来讲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全世界最公认的治疗的有效的措施,既安全有效,又可以阻止病变进展,阻止视力的进一步损害,减少患者失明的可能性。通常有两种情况需要做激光治疗,具体如下: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时,可给患者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减少血管的渗漏,从而减轻水肿,提高视力; 2、当发现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或者有大片视网膜无灌注区时,需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使新生血管萎缩或者阻止新生血管的生长。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理是光凝破坏视网膜的外层,降低外层的新陈代谢和耗氧量,使视网膜内层得到更多营养和氧的供给。 光凝可使小动脉收缩和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和闭塞,从而减少血管渗漏,使视网膜渗出和水肿减轻。光凝封闭大片无灌注区使视网膜缺血得到改善,从而减少因缺血而诱导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使之消退。
    2023-08-03
  •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意思(视频)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意思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称为单纯型或者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前期改变。 眼底表现主要有微动脉瘤的形成,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硬性渗出以及棉绒斑。在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时,可不出现视力下降,临床上有较多的患者往往有眼底出血、渗出、病变累及黄斑区影响视力时来诊。建议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这项检查可进行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诊断,医生会根据不同分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不同治疗。如果疾病已经进入了增殖期,可能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或者手术治疗。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指征具体如下: 1、不吸收的玻璃体出血,少量的玻璃体出血短时间内可以吸收,眼底可见的要及时做视网膜光凝治疗。玻璃体出血量多、吸收慢,而且过去未做过全视网膜光凝,要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2、玻璃体增殖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增殖期,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纤维增殖,从周边视网膜沿玻璃体皮质向眼内生长,导致反复性玻璃体出血与周边视网膜牵拉,只有通过玻璃体手术去除玻璃体内积血,解除周边视网膜牵拉并联合视网膜光凝,才可能挽救眼球; 3、目前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有多种,传统黄斑区局部光凝或格栅样光凝,近年开展的玻璃体内注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都可以使黄斑水肿减退,但是黄斑水肿伴有玻璃体后皮质增厚,或玻璃体牵拉是玻璃体手术的适应症。
    2023-08-03
  • 翼状胬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视频)

    翼状胬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翼状胬肉术后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术后护理,刚做完手术的眼睛由于缝线的作用,会眼部磨涩、流泪,多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待开放点眼后要注意眼部卫生,按时点眼、避免脏水入眼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不能用力挤眼及揉眼,术后初期不能见强光,外出时可配戴太阳镜,术后2周避免剧烈运动; 2、术后用药,通常需点眼药1个月时间,按复诊时病情恢复,调整用药时间和频率,术后用药对于术后恢复和稳定非常重要。手术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后用药,患者应当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和改变用药时间,以免影响切口恢复。点眼时不同的眼药,最好间隔10分钟,每次点眼仅需要一滴眼药水即可。点眼后闭眼休息,能更好的促进药物吸收以及药物作用时间,通常眼药水在白天使用,眼药膏在临睡前用药; 3、要定期随诊,这一点非常重要,定期随诊可防止出现二次治疗的几率。
    2023-08-03
  • 翼状胬肉不切除会怎么样(视频)

    翼状胬肉不切除会怎么样
    翼状胬肉多双眼发病,常常发生于睑裂部,鼻侧球结膜上,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胬肉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可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静止的胬肉,不影响视力者不需要治疗,临床上胬肉持续进展,侵犯角膜甚至涉及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有一定复发率,临床上确实会有一些患者因为担心复发问题,而未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可能会持续有轻度眼部磨涩、流泪等不适当。 当胬肉侵犯角膜时可能出现散光、视力下降,明显影响患者的美观以及生活质量,所以目前的治疗原则是如果胬肉为进行性,或者已经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到了需要手术切除的时间,尤其是引起明显散光,不切除会影响视觉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2023-08-03
  • 翼状胬肉复发的原因(视频)

    翼状胬肉复发的原因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尽管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或者完全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胬肉复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为多种原因所致,比如个体差异、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护理、术后是否遵医嘱按时点眼用药、有无按时随诊等。 通常双眼患病的复发率高于单眼患病,单纯手术切除的复发率最高。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各种移植术,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能够对翼状胬肉复发起到屏障作用,进而避免发生术后结膜上皮下组织蔓延扩散,明显降低复发率。复发的病例主要表现为术眼结膜充血,手术区域有新生血管即翼状胬肉增生和睑球粘连,复发的胬肉生长速度较快。建议患者术后按时复诊,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023-08-03
  • 翼状胬肉药物可以消除吗(视频)

    翼状胬肉药物可以消除吗
    翼状胬肉一旦发生,药物治疗无效,而且也不会自行消除。胬肉较小而静止时通常不需要治疗,炎症反复发作,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角膜可以引起散光及视力下降,可进行手术治疗。在这里需要提到和一种疾病的鉴别就是睑裂斑,睑裂斑是一种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球结膜的变性病变,也位于睑裂部、球结膜,在角膜缘内外侧有黄白色的隆起斑,经过一定时间可逐渐扩大,睑裂斑这个疾病不侵入角膜,通常无需治疗。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通常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也是睑裂部、球结膜以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的病变组织,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球结膜鼻侧或颞侧的局部隆起病灶,并侵犯至角膜缘内。
    2023-08-03
  •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视频)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通常认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复发率最高,可高达24%-89%,联合各种组织移植能明显降低复发率10%。翼状胬肉手术主要分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还有切除加各种组织移植,包括结膜瓣的移植、羊膜移植、角膜缘的移植,各种术式的复发率不一样。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与手术医师操作的方式不同,术后术眼的药物治疗、术眼的护理不同、患者术后依从性不同而复发率有显著的差别。从手术源头降低复发率,具体如下: 1、要保证将胬肉组织彻底清除,尤其是对残存血管纤维组织进行彻底清扫,以降低残留组织对患者角膜的影响; 2、要在手术过程当中尽量避免破坏患者的角膜实质层,以降低对患者角膜的损伤,以防术后患者因角膜损伤而引起视力缺损及视力下降,保护患者角膜的功能正常; 3、要加强对患者翼状胬肉术后护理和抗炎治疗。
    2023-08-03
  • 怎样预防帕金森(视频)

    怎样预防帕金森
    目前临床尚未发现预防帕金森病的有效措施。但帕金森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方法具体如下: 1、避免不良用脑习惯,改变长期强脑力生活方式,应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放松心情; 2、避免不健康生活习惯,如大量抽烟、饮酒、长期熬夜等; 3、避免接触有毒物品,如农药、一氧化碳等,烧火炉取暖时需开窗通风,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蓄积导致脑部损害; 4、调整生活习惯,如洗菜洗干净,吃水果去皮,食用有机蔬菜; 5、调整部分食物、药物可引起帕金森症状,如降压药、镇静药、胃肠动力药等。患者服药后出现帕金森症状应及时就诊,若考虑药物导致则应及时调药; 6、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高血压、糖尿病。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