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朱晓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消化肝病科
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或称胆汁性胃炎、反应性胃炎,患者多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加重。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主要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上腹痛往往是患者第一主诉,腹痛多位于上腹部,与进餐无明显相关,有些患者腹痛可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可能与夜间胆汁反流发生有关,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通常对H2受体阻滞剂无明显反应,但铝碳酸镁及促动力剂有效。\n此外,有些人主诉口苦、反苦水,甚至反胆汁或呕吐食物等。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者常伴有胆汁性腹泻,甚至贫血、体重下降等,当同时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时,可表现为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及反酸等。胆汁反流至气道可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干咳,一般认为酸反流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因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胆汁和酸与胆汁混合反流对食管黏膜损伤尤重,临床上多依靠内镜下诊断,胃镜下表现为胃内有胆汁反流、胃黏膜发红、水肿、质脆易出血、吻合口黏膜肥厚和隆起,病理学组织检查表现为壁细胞及主细胞消失,产生黏液细胞增加、腺体萎缩、黏膜下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