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高

  • 低级别胶质瘤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低级别胶质瘤是怎么引起的
    低级别胶质瘤为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神经元胶质细胞瘤,分别来自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混合少突胶质细胞或者神经胶质细胞,这些广泛分布的细胞导致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 因为这些细胞分布广泛,所以低级别胶质瘤可以长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常见部位为小脑半球,其次是大脑半球,3/4大脑半球的胶质瘤都是低级别胶质瘤。其它常见部位包括视路,从双侧视神经到视交叉到视束、下丘脑区域,以及丘脑、脑干以及脊髓。多数特殊基因突变可以增加胶质瘤的发生风险,如神经纤维瘤病容易发生视路胶质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见于结节性硬化病。因此,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和细胞来源、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
    2023-08-02
  • 低级别胶质瘤怎么确诊(视频)

    低级别胶质瘤怎么确诊
    低级别胶质瘤通过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分子诊断相结合的方式确诊,影像学主要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为主,尤其是核磁。低级别胶质瘤通常在T1序列上为低信号,T2序列上为高信号,多数边界清楚。60%的低级别胶质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强,和成人不同,在儿童这并不是恶性特征。波谱核磁MRS多数会有相应提示,最终诊断需要通过手术或者活检获得肿瘤细胞病理,最终确诊和分级。 影像学是从宏观来判断,组织病理学是从细胞水平判断,基因诊断是从分子角度协助判断,为重要补充。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肿瘤级别不同,可以生长不均匀或存在多种成分,因此单纯活检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经验的医生从CT上或核磁上就可以大体判断出低级别胶质瘤,但是准确判断还需进行病理检查。
    2023-08-02
  • 低级别胶质瘤严重吗(视频)

    低级别胶质瘤严重吗
    虽然低级别胶质瘤为偏良性肿瘤,但是为脑子中的肿瘤,仍然较为严重。低级别胶质瘤总体预后好于恶性高级别胶质瘤,尤其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有些只引起癫痫,只要将低级别胶质瘤切除,癫痫控制好,就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手术切除是低级别胶质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一般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儿童的总体生存率和总体症状控制率,尤其是进行手术全切,很多孩子可以获得治愈,复发几率也很低。低级别胶质瘤为良性肿瘤,只要全切除,基本不会再长,后续也不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对于引起癫痫的低级别胶质瘤,除手术以外,还需要给予癫痫药物的辅助控制。手术切除以后,只需要吃1-2年抗癫痫药物,没有癫痫发作即可停药。此类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较好。 部分低级别胶质瘤较大,如超过6cm,位置也较深,或者累及重要区域,如脑干、丘脑,甚至从一侧长到另外一侧,无法手术全切,只能做部分活检,会影响到总体治疗效果,这种情况需要密切观察,个体对待。
    2023-08-02
  • 低级别胶质瘤是脑癌吗(视频)

    低级别胶质瘤是脑癌吗
    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良性、恶性的胶质瘤都不称为癌症,因此也就不是脑癌。癌症指除神经系统和区域以外的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是由肿瘤细胞来源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来定义,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即使是神经系统的高度恶性肿瘤,如高级别胶质瘤,也不用癌症或者Cancer,包括其它区域的癌症转移到脑内,也称为转移瘤,而不称为转移癌。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神经系统肿瘤有通用明确的分级系统,通过细胞异型性、有丝分裂、血管增生和坏死,将肿瘤从良性到恶性分为Ⅰ-Ⅳ级。低级别胶质瘤指Ⅰ级和Ⅱ级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即细胞长的更接近于正常细胞。高级别胶质瘤细胞明显有异型性,长的和正常细胞不同,有丝分裂为重要指标,体现细胞增生、分裂、生长趋势,高级别胶质瘤有丝分裂会明显增快。Ki67指数体现有丝分裂程度,高级别的胶质瘤Ki67超过10%甚至20%。血管增生和坏死为高级别胶质瘤的特点,代表肿瘤周围有较多新生血管,肿瘤长的速度快,甚至周围血供的营养无法满足肿瘤的生长,肿瘤细胞发生坏死。
    2023-08-02
  • 低级别胶质瘤是否可以保守治疗(视频)

    低级别胶质瘤是否可以保守治疗
    低级别胶质瘤推荐积极手术治疗,多数低级别胶质瘤边界清楚、手术风险较低,全部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且并发症也较少。但是部分位置较深,处在重要功能区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会引起并发症,如视路胶质瘤,可以保守切除或者活检,加上积极的化疗辅助控制肿瘤。 低级别胶质瘤的保守治疗基本是观察,如中脑顶盖区低级别胶质瘤,肿瘤直径<2cm,没有强化、没有症状,或者只引起脑积水,可以只解决脑积水,而对于肿瘤采取定期复查的策略。部分较小、位置较深的类似低级别胶质瘤,如果患者完全没有症状,也可定期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核磁,如果肿瘤有进展或者出现症状,仍然要选择积极的手术治疗。
    2023-08-02
  • 颅咽管瘤术后发烧危险吗(视频)

    颅咽管瘤术后发烧危险吗
    发热指腋下温度超过37.4℃,颅咽管瘤术后发烧是否危险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术后发热多数为反应性,这种情况并不危险,有时是术后修复性应激状态造成的发热,低龄患儿更容易出现,一般术后发烧不超过3-5天,会自行缓解; 2、由于手术中打开脑室或者较大脑池,引起脑脊液反应,此类发烧通常时间会较长,甚至超过1周。有时患者甚至需要做腰穿,将术后不干净的脑脊液放出,加速脑脊液的循环清洁; 3、需要警惕感染引起的发热,包括颅内感染、伤口感染、深静脉置管感染等,此类情况比较危险,需要抗生素逐步升级,进行腰穿引流,拔出深静脉血管等抗干扰措施; 4、还要考虑下丘脑相关发热,下丘脑相关发热最危险,这是由于手术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造成了影响,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热,同时患者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和相关症状。 因此,任何手术术后发热,尤其颅咽管瘤,需要医生仔细鉴别各种原因,从而进行相应处理。
    2023-08-02
  • 室管膜瘤能治愈吗(视频)

    室管膜瘤能治愈吗
    只要室管膜瘤有机会获得手术全切除,就有机会治愈,但是能获得全切除的室管膜瘤较少,约50%。不能全切除的室管膜瘤则较难治愈,其结果往往是复发,并且放疗和化疗的效果都较差。室管膜瘤在不同区域表现出的差异性大,有2/3-3/4的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下的后颅窝区域,此区域的室管膜瘤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型,即长在脑干背侧四脑室里面,切除比率较高,一种是侧方型,发生在四脑室旁边侧隐窝,多见于低龄儿童,有着特殊的基因突变,常累及脑干侧方,并且和神经根粘连,全切的几率低,复发和播散几率较高。 中间型室管膜瘤大孩子偏多,手术切除希望大,治愈效果好。长在幕上的脑室旁室管膜瘤全切几率比幕下高,患者预后比幕下好。但是其中有特殊的基因,如RELA基因突变类型,则容易复发。椎管内的室管膜瘤可以为良性肿瘤,无论发生在脊髓内还是发生在终丝,手术全切除都可以获得治愈,但是室管膜瘤在儿童中相对少见。
    2023-08-02
  • 儿童癫痫怎样治疗?(音频)

    儿童癫痫怎样治疗?
    讲解医师:曾高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儿童癫痫的一线治疗是药物治疗,如果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癫痫的发作,并且不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发育,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失败,经过两年的规范的两种以上的药物的治疗,仍然不能良好的控制,每个月发作次数在2-3次以上,称为难治性的癫痫。这种难治性癫痫需要多种的临床手段去评估,包括脑电,包括核磁、脑磁图、SPECT等等。作为外科医生,要去寻找癫痫的起源灶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可能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去切除掉起源灶,让癫痫得到控制。
  • 低级别胶质瘤CT如何显示(视频)

    低级别胶质瘤CT如何显示
    低级别胶质瘤包括多种病理类型,常见的有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神经元细胞肿瘤等。混合神经元细胞肿瘤包括神经节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肿瘤,不同类型的肿瘤CT表现也不同。多数低级别胶质瘤长在大脑或者小脑半球,CT上多显示为低密度的占位灶。占位对于周围正常组织有一定推挤,伴有钙化或者囊变,如有明显的条索样钙化,多提示少突胶质细胞瘤。如果有大的囊性变,则可能为神经节细胞瘤或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CT对于脑外伤、脑出血的判断较有优势,但对肿瘤的分辨能力有限。想要了解肿瘤的详细影像学特点,除CT以外还要进行核磁检查,特别是头部的增强核磁检查。因此,CT只是初步筛选,发现占位以后应尽早做头部核磁检查,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的特点。
    2023-08-02
  • 低级别胶质瘤不能手术应该怎么治疗(视频)

    低级别胶质瘤不能手术应该怎么治疗
    低级别胶质瘤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如果不能做手术,也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1、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的胶质瘤多数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2、不能手术切除的低级别胶质瘤不是长在半球的区域,而是长在较深的区域,或者大脑和小脑的重要功能区。视路胶质瘤长在视路上,沿着视神经、视交叉、视放射长,手术很难做到全切除,因为全切除会伤到视觉功能; 3、丘脑和脑干的胶质瘤一般位置较深,周围多为重要的神经核团,手术也很难做到全切除。 随着显微技术和立体定向技术发展,基本突破了所有手术禁区,但并不代表所有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如果肿瘤较小、位置较深,又在重要的功能区,可以通过立体定向获得肿瘤的病理,然后根据肿瘤性质,判断是做放疗、化疗,还是继续观察。少数中脑低级别胶质瘤较小,有时出现脑积水,治疗以三脑室内造瘘,解决脑积水为主。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