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 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会导致消化不良吗(音频)

    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会导致消化不良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没有办法按需供给以及计算需要的量,所以比较容易造成孩子消化功能出现紊乱。\n首先,母乳和奶粉的成分相对来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母乳孩子吸收利用度更好,虽然奶粉尽量模仿母乳的成分,但是仍然不能和母乳的成分完全相同,奶粉中氨基酸的比例和母乳并不相同。同时所含的蛋白质,即酪蛋白含量相对比较多,容易形成胃内较大的凝块,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次,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喂养过量或者喂养不足的情况,因为单纯的母乳喂养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尽量按照孩子的需要量进行喂养。奶粉是相对固定的数量,但是母乳和奶粉进行混合喂养的时候,既没有办法按需供给,也没有办法计算需要的量,所以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功能出现一些紊乱。\n建议在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的时候,可以采用代授的方法,几吃一顿母乳,之后再有一次纯粹的奶粉进行替代,称为代授法。还有一种是补授法是母乳喂养的时候母乳量不足,一般先让孩子尽量吃母乳,尽量把两侧的乳房都吸空以后再适当的补充奶粉,两种办法可以用混合喂养。
  • 儿童驱虫药多久吃一次(音频)

    儿童驱虫药多久吃一次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小孩感染寄生虫后应该在医院由医生进行鉴别诊断之后对症进行用药的规划,家长不要盲目用药,因为寄生虫的药物对孩子也有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在没有明确孩子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下,不建议常规服驱虫药。\n既往因为寄生虫发病率很高,孩子可能会定期服用寄生虫的药物,现在因为随着卫生水平的提高,多数的孩子已经没有寄生虫感染,所以一般不用常规的服用寄生虫药物。如果确实存在孩子有一些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在医生检查之后确定寄生虫感染的时候,如果是蛔虫感染,一般来说2岁以上的孩子服用1次就可以了,如果缓解就不用再服用。像有一些囊虫感染的孩子,可以服用2次,一般第1次服用15-20天以后可以进行第2个疗程的服用,可以重复2-3个疗程,治疗的效果会更好。此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寄生虫病,如线虫,可能需要连续服用6天,也可能会重复给药,根据孩子具体的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吃多久或者是吃的疗程会有差异性。\n建议儿童遵医嘱服用驱虫药时要空腹,服药后适量喝水,可以吃粗纤维的食物,如玉米、芹菜等促进排便,另外吃打虫药的同时不可与其他消炎药如头孢等配伍使用。
  • 母乳储存方法和时间(音频)

    母乳储存方法和时间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母乳对于新生儿或者是6个月之内的婴儿,几乎是他全部营养的来源,也是他最理想的食品,所以这个时候它的储存方法和时间非常重要,保证孩子营养的安全和合理性。一般来说,母乳如果储存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经过消毒的、安全卫生的储奶器,进行封闭以后,根据季节的不同,常温储存的时间会明显不同。\n如果是在夏季,一般建议1-2个小时左右,如果是在冬秋季可以适当延长时间,5-6个小时,如果在冷藏保存的时候,就是0-4度左右,可以保存2-4天左右,如果希望再长时间进行保存,可以进行冷冻保存,可以保存几个月的时间。\n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不要让母乳保存过长时间,因为这时候母乳中的成分,除了原则上给孩子提供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一些微生物和矿物质以外,还有些非常珍惜的免疫球蛋白,对孩子的抵抗力是非常重要,它经过加热可能就会有一个凝固,就起不到明显增强体抗力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尽量能够让孩子直接吸吮妈妈的母乳,尽量减少保存的时间,如果实在不可以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进行保存。
  • 4个月宝宝奶量和次数(音频)

    4个月宝宝奶量和次数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4个月宝宝的奶量和次数,根据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不太相同。\n如果是纯母乳喂养,这时候奶量是根据他的需要来供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量。喂养的次数一般是3-4个小时供给1次,具体的情况根据孩子的需求,所以对于母乳的孩子并没有严格的规定。\n对于奶粉喂养的孩子,一般也是3-4个小时左右1次喂奶。喂奶量按照公斤、体重来计算,一般是100-120mL每天每公斤体重。这时候的体重平均应该是在5-6kg,或者更高一些,这时平均每天的奶量应该在600-700mL左右,按照6-8次,一次量差不多在150mL左右。\n当然每个孩子的胃容量不一样,要根据孩子的体重增长情况,或者每次喂完奶之后能坚持多长时间,也可以看出他的奶量够不够。再要看一下大便情况怎么样,如果吃得过多、消化不好,可能会出现大便性状的不好。所以每个孩子的奶量和次数要因人而异,不要过于刻板。
  • 婴儿几个月不用拍嗝(音频)

    婴儿几个月不用拍嗝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每个孩子的发育并不是完全相同,同时与孩子的喂奶情况以及他的吞咽情况有关。\n孩子的胃的发育在出生的时候处于一个水平状态,容量比较小,所以特别容易出现胃食道的反流,造成孩子出现溢奶和吐奶的情况,一般随着孩子的发育,在4-6个月左右他的胃的发育逐渐成熟,完全发育成熟一般是在一岁左右,这个时候如果进食的液体比较多,或者是吞咽的时候吞咽下一些气体,将造成孩子出现一种呛奶或者是误吸的情况。多数的时候需要进行拍嗝处理,但是每个孩子的发育并不是完全相同,同时与孩子的喂奶的情况以及他的吞咽的情况有关,一般4-6个月左右之前还是需要进行拍嗝处理。但也有的孩子相对吞咽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气体吸入,一般就可能不需要拍嗝处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到6个月左右还是容易出现胃食道反流,这个时候还是需要进行排嗝的。所以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所进行的处理方式不同,每个孩子会有一些个体差异,多数的孩子如果开始喂辅食、添加辅食,添加半流质的食物或者是开始出现固体的食物,一般就不需要再进行拍嗝处理。\n所以,一般平均的年龄在4-6个月左右,有的孩子会长一些,有的孩子会短一些,不同的孩子要根据自身的状态进行拍嗝或者不拍嗝处理。
  • 小儿拉痢疾一般多久会好(音频)

    小儿拉痢疾一般多久会好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一般情况下,普通小儿痢疾若控制的好,1-2周左右康复,但重症痢疾如中毒性菌痢,其病情更严重,也更凶险,治疗周期相对更长。\n痢疾也称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等症状,平均疗程是1-2周。痢疾本身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如带有志贺杆菌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手、食物、水再通过口腔进入人体造成人体的疾病传播。儿童为易感人群,因其消化道功能相对较弱,以及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容易造成感染,逐步发展为慢性痢疾。此外,平时生活护理不及时引起交叉感染,使痢疾易反复发作。所以针对痢疾的治疗,除了强调抗炎治疗外还要注意卫生隔离。\n在治疗痢疾期间,要注意儿童的饮食搭配,在确保足够营养跟能量的摄入下,综合考虑患儿的胃肠道功能,忌食用过硬、不易消化、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适量补水、多休息。
  • 宝宝积食发烧大便拉出来就好了吗(音频)

    宝宝积食发烧大便拉出来就好了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宝宝积食发烧,拉出来大便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并不一定完全就能好。因为本身积食并不一定都是出现大便干燥,也有些孩子本身积食以后就会出现大便酸软,容易出现多次排便的现象,所以这种情况并不是说拉出大便就完全能缓解。再有引起积食的发热并不是单纯积食造成,因为积食作为一个诱因,孩子因为积食以后抵抗力下降,可能会感染一些细菌或者病毒出现发热,这个时候拉出大便有可能症状会得到部分缓解,但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就好。\n所以,还是要针对孩子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小孩在积食发烧的时候,尽量要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的同时要给孩子多喝水,清淡饮食。积极寻找原发疾病,积食以后作为一个诱因,可以引发孩子出现扁桃体发炎,也可以是上呼吸道的感染,只有针对性进行对症治疗,发烧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 宝宝米粉吃到多大就可以不吃了(音频)

    宝宝米粉吃到多大就可以不吃了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宝宝米粉一般建议从六个月开始到十二个月左右,每个孩子因为辅食添加的问题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不一定都一定完成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有的孩子可能会吃得更长一些,有的孩子可能更短的时间就已经停止吃米粉。因为孩子六个月之前是完全的母乳或者是配方奶的供应,从六个月开始孩子的吞咽能力、消化功能开始有一个转变,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已经逐渐由乳类为主食物,转化为进食固体为主食物的过程。\n第一个开始进食的辅食就是从米粉开始,可以从米粉或者是菜泥、水果泥等等,因为添加之后可以减少一次奶的喂养。从七到九个月开始,逐渐吞咽和咀嚼能力的增强,可以不再单纯吃泥状食物,可以开始增加末状食物。此时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像软饭、菜末、肉末、鱼泥、豆腐等等。到十到十二个月左右可以添加一些碎的食物,像软饭、碎肉、碎菜、豆制品、水果等等。所以一般来说,孩子在六个月到七个月之间需要添加米粉,七个月到十二个月根据孩子的吞咽和进食情况,可以适当的添加。但一般一岁以后,孩子基本可以吃一些碎状的食物和相对固体的食物,口腔的味觉和咀嚼功能都逐渐在发育,所以此时基本上可以不再使用米粉。
  • 小孩心跳一分钟多少次(音频)

    小孩心跳一分钟多少次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小孩心跳一分钟多少次,根据年龄会略有区别,一般新生儿心率在120-140次/分,小于一岁的小孩心率在110-130次/分,1-3岁的心率在100-120次/分,4-7岁的心率是80-100次/分,8-14岁的心率是70-90次/分。小孩在运动、情绪改变或者发热时,都会有心率次数的改变,所以所说的这个指标,一般是指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情况,同时每个小孩的心率也会有个体差,受很多因素影响。\n如果小孩出现心率增快或者心率减慢,都属于异常情况,如果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婴儿超过150次/分、年长儿超过120次/分,可以定义为心动过速。如果新生儿心率小于90次/分、婴儿小于80次/分、年长儿小于60次/分,可以定义为心律过缓,都属于异常的情况。
  • 宝宝心肌酶高多久能降下来(音频)

    宝宝心肌酶高多久能降下来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对于宝宝心肌酶增高的现象,一般心肌酶下降,如果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逐渐恢复后,一般在一到两周之后,心肌酶就会有相对的下降。如果出现心肌炎,则心肌酶下降下来的时间可能会相对比较久,因此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来进行判断。\n心肌酶一般是因为心肌受损以后,心肌细胞释放出的心肌酶,增高的程度不同,所降下来的时间,也会有差异性。分不同的类型,像比较常见的有一些病毒感染以后,引起心肌一过性受损,引起心肌酶的增高,随着病毒感染的恢复,逐渐心肌酶增高也会缓解。也有一些孩子,心肌酶受损的程度比较重,不单纯是心肌酶的增高,可能还有心脏外形的改变以及心率的改变,可能出现心肌炎的情况。这个时候心肌酶的恢复就相对来说比较慢,可能会在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当然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心肌损伤,像出现爆发性心肌炎或者是心肌坏死,也可以引起心肌酶的明显增高,这个时候恢复起来时间会比较长。\n宝宝心肌酶增高,主要是对症进行控制病毒以及感染,同时要营养心肌,让心肌酶尽快缓解。如果孩子心肌酶持续增高,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对孩子的心脏的造成终身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