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 神经衰弱睡不着觉有什么办法(视频)

    神经衰弱睡不着觉有什么办法
    神经衰弱、睡不着觉的解决方法主要如下:1、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养成良好、规律的睡眠习惯,按时睡、按时起床,白天增加锻炼,不要思虑过多,不要过度地关注睡眠;2、认知功能训练:让身心放松,渐进性地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冥想等,养成睡眠是自然而然的过程的信念;3、药物治疗:若以上方法无效,可联合用药治疗。失眠的指南对中医中药进行了推荐,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使用相应的中药治疗。另外,也可联合西药的治疗,包括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比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还可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及抗抑郁药,综合地进行治疗。
    2023-08-03
  • 32岁失眠很严重怎么办(视频)

    32岁失眠很严重怎么办
    32岁患者存在失眠的情况,可能较为严重,通常与环境、行为等因素相关,如睡眠环境较嘈杂、拥挤,睡前喝兴奋性较高的饮品,如浓茶、浓咖啡,或进行娱乐活动导致兴奋性较高。部分失眠患者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的情绪存在,精神压力较大,甚至出现恐惧失眠的情况,如躺在床上会有害怕、睡不着的现象,引起失眠原因较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一、环境及行为因素导致失眠:此时患者可以营造较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同时在睡前尽量保持放松、平静状态,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眠的情况。二、心理因素导致失眠:1、心理治疗:患者要缓解对失眠的恐惧,即越是抗拒的状态失眠会越持久,患者应尽量保持接纳、随顺的心态,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及疏导;2、药物治疗: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唑吡坦、三唑仑等,对于睡眠维持相对较困难及清晨易醒的患者可以口服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药物,如果合并焦虑、抑郁倾向,可以口服米氮平进行治疗,在抗抑郁治疗的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睡眠。
    2023-08-03
  • 颈椎不好引起失眠该如何解决(视频)

    颈椎不好引起失眠该如何解决
    颈椎不好引起失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处理:1、治疗原发病:应对原发性颈椎疾病进行处理,可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牵引、局部热敷,再配合药物治疗,如口服塞来昔布、乙哌立松,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药。经过以上治疗,能使患者睡眠得到改善。生活中需要纠正不良生活、工作、学习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如果有心理压力,或者情绪变化,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和调整;2、使用安眠药物:患者可以短期服用舒乐安定、枸杞子等药物,改善睡眠质量;3、体育锻炼:患者每天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体力消耗,容易出现困倦。一般锻炼时间可以放在夜间,但不宜超过20点,如果锻炼时间过晚,可能会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反而不利于睡眠,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60分钟;患者经过以上几种方法调整后,即存在颈椎不好的情况,也不会引起严重失眠。
    2023-08-03
  • 青少年抑郁症能上学吗(视频)

    青少年抑郁症能上学吗
    临床建议抑郁症的孩子边治疗边学习,但严重者可能有自残或者自虐倾向,这时可能需要休一段时间甚至休学,但通常不建议孩子脱离学习环境进行治疗。很多孩子因为抑郁不愿意去上学,不愿意与同学相处,休学在家,通常第二年去上学的时候病情没有缓解,更不愿意上学,学习压力、陌生感更强,不到迫不得已,一定要坚持上学。 只要是没有自杀意念的孩子,一般建议上学,因为在心理干预中,包括在治疗中,教育方法需要时间检验调整,很多道理虽然孩子能听进去,但在家里的环境没有压力,父母都比较宠爱,心理干预措施无法落到实际,导致孩子第二年去上学的时候可能更差,不愿意上学。 除非是病情很重的孩子,实在没有办法坚持读书、上课,有自杀、自残意念,其余情况建议孩子上学。
    2023-08-03
  • 孕期焦虑症怎么治疗(视频)

    孕期焦虑症怎么治疗
    孕期患者焦虑症倡导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核心为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包括最简单的腹式呼吸,需持之以恒进行、身体扫描、正念冥想及肌肉的渐进性放松训练等。部分孕期女性喜欢做瑜伽,故建议坚持做瑜伽,喜欢打太极就坚持打太极,属于一种放松训练治疗方法。 除放松训练之外,可以尝试物理治疗,如低频经颅磁、穴位调控、生物反馈等对治疗焦虑较为有效。还应适当加强运动,对失眠、焦虑、抑郁有较好帮助。此外,作息及饮食要规律,饮食应清淡,三餐时间固定,固定时间上床、起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降低心理预期,调整心态,通过以上方式治疗孕期焦虑症。
    2023-08-03
  • 轻度焦虑症能自愈吗(视频)

    轻度焦虑症能自愈吗
    适度焦虑其实有好处,只要坚持完成重要的事情,即可达到自愈。但是较多患者对这种变化,尤其是对困难事情产生焦虑的适应感受比较陌生,会误以为是焦虑症。轻度焦虑过分担心、害怕是好事,等待事情积极改善、解决后,焦虑指数和焦虑程度会相应下降,符合正常生理表现过程。 焦虑症治疗见于以下: 1、若为较轻的生物学焦虑症,比如感觉身体上不适。建议通过积极的生活方法缓解,比如找人倾诉,做积极情绪释放,可以很快降低焦虑程度。只要降到可以接受和合理范围,就认为达到自愈程度,所以轻度焦虑症可以自己调节和自愈; 2、如果是中重度焦虑,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比如运动疗法、冥想疗法、心理疗法以及针对焦虑痛点,比如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有针对性的人际互动治疗或者家庭治疗这些有效手段,均可达到较快改善的方式,此类均为大众特别关注的一种自愈表达; 3、针对患者的素质性可能会用接纳疗法,或者从认知上做其它调整,让这种痛苦体验减轻部分。
    2023-08-03
  • 测试有没有抑郁症的方法(视频)

    测试有没有抑郁症的方法
    目前为止,测试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量表测试:机器测试的诊断标准并不确切,其金指标的诊断率也较低。因此机器测试的结果只作为临床参考; 2、心理测试:部分医院称为心理CT,心理测试使用较多。如果考虑患者抑郁程度较重,可以带患者到医院进行正规医学方面的心理测试。 如果患者自觉有抑郁倾向或者有症状,无法确定患者有无抑郁症,可以从网上找测试抑郁症的量表。比如90道问卷的筛查量表,判断患者有没有心理问题,是不是患有抑郁,或者有没有其它问题。现在临床上多用PHQ-9或者GAD-7,或者抑郁症自评量表,由有抑郁情绪或者抑郁症状的患者回答量表问题,比如患者心情如何。根据问话内容评估患者有没有抑郁症,或者抑郁症的轻、中、重水平。测抑郁症的其它评量表,具体需要到医院请医生评估。
    2023-08-03
  • 如何克服音乐强迫症(视频)

    如何克服音乐强迫症
    音乐强迫症不是医疗用语,从专业角度来讲,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个治疗阶段,把它叫做全疗程治疗。药物治疗一般从一线药物中选择,一线药物指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叫SSRI类的药物,例如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药物治疗需要足量、足疗程、全疗程治疗; 2、心理治疗。强迫症的发病跟病前性格、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创伤等密切相关,单靠药物治疗有时候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同时辅助心理治疗。目前强迫症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法、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森田治疗和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建议定期到治疗室,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3、物理治疗方法,如经颅磁刺激、电抽搐治疗、深部脑刺激、迷走神经刺激等,但是疗效往往不太确切,因此不主张以物理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所以对于多数强迫症患者,主张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时先后进行,因为比单独使用任何治疗的效果都要好。
    2023-08-03
  • 生完孩子记忆力下降怎么办(视频)

    生完孩子记忆力下降怎么办
    有些女性在生完孩子后感觉自己记忆力下降,实际上生孩子和记忆力下降没有必然关系,记忆力下降的处理方法如下: 1、生完孩子之后,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会出现情绪低落,自己觉得反应迟钝,不像以前反应较好。一旦出现产后抑郁症,需要积极治疗,有一些患者能够完全恢复。如果不进行治疗,有些产后抑郁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可以导致患者自杀,甚至影响孩子哺乳,影响家庭生活。所以,特别要重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注意识别和处理; 2、生完孩子后记忆力下降要警惕有没有其它疾病,比如脑部炎症、脱髓鞘、静脉血栓。一般脑部疾病很少单纯以记忆力下降为表现,但要警惕反应迟钝等情况,要进一步评估检查,找神经内科大夫看一看; 3、记忆力下降可能受精神情绪的暂时波动影响,比如孩子哺乳期影响睡眠,造成休息不好,第二天疲劳、情绪不稳,自己感觉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这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也有可能改善此种情况。
    2023-08-03
  • 小孩精神分裂症怎么治疗(视频)

    小孩精神分裂症怎么治疗
    小孩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采用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并且应根据不同症状,针对性进行个体化治疗,如:1、心理治疗:父母应了解导致孩子发生精神分裂的因素或诱发因素,如生长在单亲家庭,或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常受到打骂、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压力过大等,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均可导致其发生精神分裂症状。家长应注意改变教育方式,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在教育方面,应放低姿态,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其内心动向,积极化解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因素;2、药物治疗: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可配合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主要选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代表药物包括阿立哌唑和奥氮平,但应在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指导下,根据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程度,选择不同药物以及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家长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