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 什么是汤姆立克急救法(音频)

    什么是汤姆立克急救法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临床医学中没有汤姆立克急救法,有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用来对异物或食物意外卡喉窒息进行急救的方法。病人进食时出现食物卡喉窒息,一般会将一只手放到喉部,并可能伴有痛苦表情,以上就是海姆立克征象。需注意的是,此时不要叩击其背部,可能会使情况恶化。发现有海姆力克征象后,可以询问其是否卡到,若点头,则需立即实行海姆立克手法抢救,对于成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如下:\n1、施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双臂环绕其腰部。\n2、施救者一手握拳,拳头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以下和肚脐以上的腹部,施救者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压迫其腹部,注意不能用拳击,不要挤压胸廓,用手上力量挤压,而不用双臂力量挤压。\n3、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为止。\n如果已经失去意识,可使其取仰卧位,施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其髋部,双手交叠,将处在下面的手掌跟,放在胸廓以下、肚脐以上的腹部,用施救者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其腹部,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为止。
  • 猝死能抢救过来吗(音频)

    猝死能抢救过来吗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是否能抢救过来,要分两个方面看,即猝死的抢救时间和原因。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一般认为是由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而最常见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就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在发生室颤或心跳骤停后,如果在4-6分钟内没有给予心肺复苏,则预后会很差。如果在八分钟内没有给予心肺复苏,则几乎无法存活。因此,立即实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心跳骤停患者出现生物学死亡的关键,抢救是否及时,对于抢救结果非常重要。\n猝死的原因也决定着抢救结果,比如因电击伤造成的猝死,绝大多数可以抢救过来。如果是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或肺动脉栓塞造成的猝死,则几乎没有抢救过来的可能。所以,猝死能否抢救过来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综合分析。
  • 自发性气胸最常见的症状(音频)

    自发性气胸最常见的症状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自发性气胸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胸痛。气胸大多发病急骤,突发性胸痛是气胸的典型症状之一。胸痛后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一般是由于胸膜牵拉撕裂引起,通常为刀割样痛或针刺样锐痛,并随深呼吸而加重,以后逐渐转为持续性隐痛。疼痛部位多为患侧的腋下、锁骨下、肩胛下。在胸痛后常伴有胸闷和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有咳嗽、气短,咳嗽呈刺激性。\n少量气胸时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是先有气急后逐渐平稳,大量气胸时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上的气胸的患者常常气急显著,同时伴有发绀,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可呈现进行性严重呼吸困难、有窒息感,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和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常引起死亡。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注意:\n第一、气胸的症状与病人的基础状态密切相关;\n第二、胸痛是气胸的典型临床表现,但并不意味着胸痛就一定是由于气胸导致,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 气胸有什么表现(音频)

    气胸有什么表现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气胸一般起病急骤,临床症状为突发性胸痛,继而有胸闷和呼吸困难,并可有刺激性咳嗽。胸痛是由于胸膜被牵拉,通常为刀割样疼痛或针刺样锐痛,并随深呼吸而加重,以后逐渐转为持续性疼痛,少数患者可有咳嗽、气喘。大量气胸时,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可呈现进行性严重,呼吸困难、有窒息感,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和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常引起死亡。气胸临床表现的轻重常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n第一、有无肺基础疾病及肺功能状态;\n第二、气胸发生的缓急;\n第三、胸腔内积气量的大小和压力的高低。\n如果原本肺功能严重减退,即使气胸量小,患者也可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而青年人肺功能较好,肺脏压缩达80%以上,症状也可以很轻。气胸的体表症状与气胸量有关,少量气胸时体征并不明显,当气胸量达30%以上时,患侧的胸部表现膨隆、呼吸运动减弱,大量气胸时可使心脏和气管向对侧移位。
  • 气胸怎么抽气(音频)

    气胸怎么抽气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气胸抽气指的是胸膜腔穿刺抽气,胸膜腔穿刺抽气是气胸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胸膜腔穿刺抽气法适用于小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较好的闭合性气胸患者,穿刺抽气可以加速肺复张,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具体的操作是患者可以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在患者患病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作为穿刺点,消毒后用胸穿针或细导管直接刺入胸膜腔,然后连接注射器或人工抽气机抽气并测压,直到患者呼吸困难缓解为止。一般情况下,单日抽气量不宜超过1000mL,胸膜腔压力下降到零左右即可。\n抽气操作可以每天进行一次,或者隔日进行一次,如果是危及生命的张力性气胸患者,则需要用粗针头迅速刺入胸膜腔,以达到临时减压的目的,穿刺部位与上述相同,但锁骨中线第2肋间为首选部位。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医疗手套,在针头尾部制作一个单向活瓣,以免胸膜腔内压力下降后,空气被反吸入胸膜腔,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
  • 气胸如何放气(音频)

    气胸如何放气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气胸的放气方法,临床上一般有胸腔穿刺抽吸法和胸腔闭式引流术,大致情况如下:\n1、胸腔穿刺抽吸法:适用于小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较好的闭合性气胸患者,抽吸治疗可以加速肺复张、迅速缓解症状。一般情况下,一次抽气量不宜超过1000ml,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对于危及生命的张力性气胸,在没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或现场急救中,可用粗针头迅速刺入胸膜腔,以达到暂时减压的目的。如有条件,可用医疗手套在针头尾部制作一个单向活瓣,防止胸膜腔压力下降后,空气被反吸入胸膜腔。\n2、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严重、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还有反复发作的气胸患者。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患侧的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经局部麻醉后置入引流管一枚,然后连接水封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排气效果较好,一般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到数天,肺脏即可完全复张。在目前的临床实际中,胸腔穿刺引流已经非常少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
  • 气胸病人胸腔穿刺部位(音频)

    气胸病人胸腔穿刺部位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气胸病人胸腔穿刺部位首选是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若气胸合并液胸或血胸,也可以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以上各种穿刺部位的选择都有其科学道理,但也不都是完美选择,各有各的缺点,主要分析如下:\n1、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只对单纯气胸有效,并且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到胸廓内动脉,从而造成失血性休克。\n2、腋前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虽然操作安全性高,但对气体引流效果差。\n3、腋前线第4-5肋间:在临床操作中很少用到,尤其是左侧腋前线第4-5肋间,距离心脏很近,穿刺操作可能会造成心脏损伤。\n穿刺排气的部位需要医生根据患者身体状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定选择。另外,穿刺虽然是气胸病人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用到,绝大多数情况下,气胸病人直接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可实现持续负压引流,方便观察气体残余情况,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性较高,是气胸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 气胸闭式胸腔穿刺位置(音频)

    气胸闭式胸腔穿刺位置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气胸闭式胸腔穿刺在临床上一般是指气胸胸腔穿刺排气或闭式引流术,其首选位置是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再就是腋前线第4-5肋间。如果是气胸合并液胸或血胸,也可以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以上各种穿刺部位都有其科学道理,但也不是完美选择,各有各的缺点,主要分析如下:\n1、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点:只对单纯性气胸有效,并且在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到胸廓内动脉,造成失血性休克。\n2、腋前线和腋后线第7-8肋间:虽然操作安全性高、副损伤小,但是对气体引流效果差。\n3、腋前线第4-5肋间:在临床操作中很少用到,尤其是左侧腋前线第4-5肋间与心脏距离很近,穿刺操作可能会造成心脏损伤。\n穿刺排气的部位或闭式引流术的插管部位,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定选择。此外,穿刺排气虽然是气胸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用到,绝大多数情况下气胸患者直接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
  • 中暑会发烧吗(音频)

    中暑会发烧吗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中暑会发烧,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常见症状根据以下分期,主要分析如下:\n一、先兆中暑阶段:体温可以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38℃,同时伴有口渴、乏力、多汗、头晕、恶心、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n二、轻症中暑阶段:体温可轻度升高,同时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面色苍白、潮红、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n三、重症中暑阶段: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当发生热射病时,体温可高达40-42℃,甚至更高,同时伴有皮肤干燥、灼热、谵妄、昏迷、抽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直至死亡。
  • 猝死是什么(音频)

    猝死是什么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是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死亡,发病前没有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或症状,意识突然丧失,并且在急性症状出现一小时内死亡,属于非外伤性自然死亡,其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n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通常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有关,9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但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也可于一小时内迅速造成死亡。此外,由于肾脏衰竭导致的高钾血症也能导致心跳骤停,导致患者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