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华

  • 淋巴结在哪(视频)

    淋巴结在哪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里边所属的,有很多淋巴结,全身可以有几百个淋巴结,分布到全身各处,人体的很多地方都会有淋巴结。有一些淋巴结比较多比较集中的地方,比方人的颈部下颌部,就有很多淋巴结。 当你有口腔炎症,感冒,经常会发现有结节增大,很多患者一来说有个疙瘩。如果是炎症结节,淋巴结增大,因为正常人有很多淋巴结,它是软的摸不到,有炎症它变硬了,就摸到这是比较多。另外颈部、甲状腺周围多,还有腋窝淋巴结特别集中、非常多,还有腹股沟有很多,正常的也能摸到很多小结节。 另外就是在腹腔的器官周围,比方肝、胆、胰周围,都有16组淋巴结,每组有几个,做手术的时候,清除腹腔肿瘤手术,就可以切除很多淋巴结。比较多见的就是颈部、腋窝、腹股沟、腹腔,实际上全身两腿,什么地方都可以有淋巴结,范围是非常广的。
    2023-08-02
  • 胆囊息肉10mm×6mm需手术吗(视频)

    胆囊息肉10mm×6mm需手术吗
    胆囊息肉达到10mm×6mm大小时,需要进行手术。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在医学界所列标准,是胆囊息肉有一个直径达到10mm,因为此时已经有1%癌变率,所以应该进行手术,预防胆囊息肉癌变的情况。胆囊息肉是多见疾病,生长较缓慢,从开始2-3mm,达到5-6mm,再长到10mm大小,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所以能达到10mm大小,有一定癌变风险。出现1%癌变率,大概对人体影响较严重,所以所列标准是10mm,此时需行手术。99%患者并没有发生癌变,此时切除是为预防癌变。1%患者可能已经发生癌变,此时手术能得到及时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5mm×5m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5mm×5mm严重吗
    胆囊息肉5mm×5mm,为中等大小的胆囊息肉,通常并不严重。胆囊息肉是人体较为多见的疾病,多数情况都是由于饮食过量、平时活动较少,或者经常不吃早餐,或者食用蔬菜、水果较少等因素引起。所以在胆囊息肉达到5mm×5mm时,患者只需随诊观察即可。患者同时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少吃肉、蛋、奶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让胆囊息肉发展变缓。如果首次发现5mm的胆囊息肉,建议患者半年内复查1次。如果通过复查,胆囊息肉生长缓慢,如果经过1年也无法增长1mm,可以改为每年复查1次,动态观察胆囊息肉的生长情况即可。
    2023-08-02
  • 胆囊息肉病变吃什么药(视频)

    胆囊息肉病变吃什么药
    胆囊息肉病变也是常说的胆囊息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健康查体时可能有10%的人群都有患病。患者通常是发现胆囊息肉后较为紧张,想通过服用药物把胆囊息肉治愈或控制胆囊息肉病变。临床上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也尝试用利胆的药物或中成药进行治疗,但在临床经验中,治疗的数百例上千例的患者,观察结果效果不太明显。多数的胆囊息肉患者虽然吃药半年或1年,也没有明显效果,复查胆囊息肉时还会逐渐增长。胆囊息肉病变本身就是增长缓慢的疾病,所以虽然用药,但效果并没有明显观察到。因此对于胆囊息肉病变,多数情况下吃药的治疗效果有限,通常并不能通过药物,能够将胆囊息肉病变完全治愈。
    2023-08-02
  •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好(视频)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好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包括多种情况,如胆固醇结晶性的息肉、真性息肉、良性肿瘤、早期胆囊癌、胆囊腺肌症等,其中较多见的是胆囊的胆固醇结晶引起的息肉,而胆固醇结晶引起的胆囊息肉,通常是多发性的胆囊息肉。通常要根据息肉的发生、发展情况,判断较好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如下:1、随诊观察:如果在早期发现胆囊多发性息肉,且是比较小的息肉,在5-6mm或7-8mm以下,一般是随诊观察、定期做B超,如半年到1年复查1次B超。多发性胆囊息肉是胆固醇结晶性息肉较多,而胆固醇结晶性息肉的癌变发生率较少,所以多发性胆囊息肉没有必要太积极去做手术,虽然肉多发,如果体积比较小,例如<8mm甚至<10mm,通常没有必要积极手术,随诊观察是较好的选择;2、手术治疗:如果胆囊息肉生长较快,如每年增加3mm,超过8mm可能考虑做手术。如果长期随诊观察,息肉达到10mm大小,可能也需要做胆囊切除或保胆取息肉的手术。
    2023-08-02
  • 远端胆管癌分期预后(视频)

    远端胆管癌分期预后
    远端胆管癌是指胆管中下段的胆管癌,分期要根据胆管癌本身的大小、生长情况,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判断,预后情况主要如下:1、Ⅰ期:胆管癌仅局限于胆管内部,通常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远期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期可以超过50%,有比较好的预后;2、Ⅱ期:胆管癌侵犯到胆管外,也可能有紧邻的淋巴结转移,这时也可以手术切除以获得相当于根治切除的效果。但由于有淋巴转移,后期可出现转移、复发,预后相对较差,术后1-2年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较多;3、Ⅲ期:肿瘤已侵犯到胆管外,侵犯到胆管周边器官如胰腺、十二指肠、肝动脉、门静脉等。此时手术相对于是进行姑息性切除,术后0.5-1年复发率较高,预后相对差,长期生存超过3年的情况较少,也较困难;4、Ⅳ期:胆管癌已侵犯到胆管周边主要血管,除肝动脉、门静脉,可能侵犯腹主动脉或腹腔动脉干等器官,甚至出现远处转移。此时手术较难将胆管癌切除,治疗上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胆管放支架,进行胆肠引流以进行姑息性治疗。患者预后较差,较少能生存超过1年。
    2023-08-02
  • 胆管癌腹部积水的生存期(视频)

    胆管癌腹部积水的生存期
    胆管癌如果出现腹部积水,通常说明胆管癌已经达到晚期,患者生存时间一般较短,甚至可能只有数天或数周的时间。胆管癌晚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发现胆管癌时,患者已经到达病危的程度,胆管癌发展到晚期,如已经达到Ⅳ期,同时伴有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由于胆管癌可以造成胆管的梗阻、黄疸,严重影响肝功能,从而导致身体不能生产白蛋白,就会出现腹水,同时也可以影响腹腔门静脉血流的回流等。如果病变发展到上述程度,通常说明到达胆管癌的终末期,患者的生存期较短;2、如果是胆管癌发病过程中,虽然进行各种治疗,但也发展到出现腹水的程度,胆管癌到达晚期,而且发展到终末期,通常患者生存期也较短。可能只有数周时间,虽然经过各种积极的治疗,都难以挽回生命。
    2023-08-02
  • 脾脏囊肿的病因(视频)

    脾脏囊肿的病因
    脾脏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应该说是比较小的一个器官。主要功能就是免疫和储血功能。平时所见到脾脏病比较少,偶尔比较常见的脾脏有一个病,就是脾脏囊肿。脾脏囊肿有几个原因: 1、寄生虫性囊肿,特别是在一些牧区,有寄生虫到脾脏里,引起脾脏发生囊性病变; 2、脾脏真性囊肿,就是脾脏组织的代谢增生异常,形成囊肿,里头有一包水,像上周做一个手术,就是脾脏的巨大囊肿,直径达到了15cm,也是一个真性囊肿,给他做了开创引流治疗; 3、脾脏假性囊肿,它本身不是真性的,假性囊肿由于脾脏的其他疾病,或者脾脏周边其他器官的炎症,形成积液包裹在脾脏周围,紧邻脾脏看起来像脾脏,实际是一个假性囊肿。影像检查看到的是囊性病变,这个病变就有可能是寄生虫性的囊性病变。 脾脏囊肿的病因,一般上述三种原因比较多见。
    2023-08-02
  • 脾脏囊肿严重吗(视频)

    脾脏囊肿严重吗
    脾脏囊肿有三大类,寄生虫性脾脏囊肿、真性脾脏囊肿、脾脏假性囊肿。 一般来说,脾脏囊肿病变都不是很严重的病变,首先寄生虫性的囊肿,如果在脾脏上不停的长,还是应该做治疗,因为它可能长得很大,破裂,寄生虫造成的液体,可以引起人的休克,相对有危险性; 真性脾脏当中,它是自身长的,属于良性病变,对人体没太大影响,但是它如果长得特别大,挤压胃让人吃不好饭,也有不舒服症状,也应该治疗; 还有假性囊肿,看其他疾病相关应该怎么治。总体来说,脾脏囊肿都属于良性病变,不是癌症病变,所以相对比较轻。
    2023-08-02
  •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视频)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肝脏手术最大的就是换肝,整个肝脏都换。肝移植手术以后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肝移植早期并发症,换肝时里面有很多接口,如接血管、接胆管,如果接的血管比较细小,可能会造成狭窄,造成肝血供不足,或肝胆管狭窄,这些都可能会造成近期并发症,还会有出血。 远期并发症是移植的肝可能不成功,虽然肝移植成功,但是没有功能,也可能是因为缺血原因造成。还有重要的并发症就是免疫排斥反应,即移植的肝和原来很多免疫指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现在已经有很多药可以调整免疫功能,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多数可以控制,但是有少数会造成肝没有功能。如原来是肝癌患者,移植以后过几年,特别容易再长肝癌,也算是远期的一种并发症。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