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军

  • 肛裂出血的治疗(视频)

    肛裂出血的治疗
    肛裂是一种多发的肛肠疾病,常见于青壮年,指肛管的裂口溃疡不容易愈合,主要症状表现为是排便时肛门非常疼痛,甚至数分钟以内疼痛才能减轻或者消失,又因为括约肌的痉挛引起剧烈的疼痛。另外,可能出现大便有血的情况,当然这是一种鲜血。肛裂治疗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要保持软便,便硬也可以导致肛裂加重。如果比较重,可以用开塞露润滑大便,尽量不要让肛裂加重,同时还可以用坐浴缓解疼痛的情况,也有利于减少出血。 对于月经期的患者,还要注意局部的卫生的问题。另外其它的疾病,比如克隆氏病,即克罗恩病、大肠炎等,如果合并肛裂,应该到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到医院进行肛门检查时,比如肛门指诊、肛门镜等检查,一定要提前告知大夫,尽量避免这样的检查而加重肛裂的症状。
    2023-07-31
  • 胃息肉有哪些分类(视频)

    胃息肉有哪些分类
    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比较小,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均在胃肠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或其它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胃息肉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类,增生性胃息肉和腺瘤性胃息肉。增生性胃息肉癌变率较低,但腺瘤性胃息肉癌变率较高。具体而言,增生性息肉在胃息肉中占有主要比例,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肿瘤,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蒂或无蒂,表面较光滑,癌变率一般较低,不会超过1%-2%。 腺瘤性息肉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比例不大,在10%-15%,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没有蒂,表面较光滑,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癌变率较高,达到30%以上,尤其瘤体直径>2 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等,恶变率更高。所以要对胃息肉有清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护理措施,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
    2023-08-01
  • 胃上有息肉需要切除吗(视频)

    胃上有息肉需要切除吗
    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样组织,常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均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及其它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患有胃息肉需不需要切除,要根据具体情况,根据息肉大小、形状及数量决定。如果直径<1cm,且数量较少,可以定期检查。如50岁以上病人可以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了解息肉变化情况,如果不生长,可以不手术,继续观察,也可以切除。如果息肉直径在1-2cm,一般认为可以切也可以不切,然而如果数量较多,则切除较安全,可以通过胃镜下切除。 如果直径>2cm,必须切除,因有癌变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胃镜下切除。如果有风险,需进行腹腔镜切除,更加安全。另外,需注意腺瘤性息肉是较常见的肠胃息肉类型,致癌可能性较高,切除后易复发,癌变可能性也较大。所以对于这样的息肉,不但要切除,还要达到根治性切除。
    2023-08-01
  • 做胃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视频)

    做胃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胃息肉摘除术后首先要注意饮食,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可以进食有营养、易消化、易吸收的软食或半流食。一般情况下1个月内需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具体而言,做完胃息肉手术后不可以吃东西,可以喝少量水,每次喝水间隔要在2个小时左右,如果胃息肉手术后第2天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进流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胀气,避免甜食,如米粉、藕粉等。饭后可以平卧20-30分钟,如果胃息肉手术后恢复顺利,3天后可以进食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食等,做到少吃多餐,避免胃部出现不舒服的现象。 胃息肉患者在手术后1周左右如果恢复好可以出院,但需注意吃偏软易消化食物,对偏冷、油炸的食物尽量避免,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再恢复几天即可过渡到正常饮食。如果在胃息肉手术后创面较大,病人有腹部不适、腹痛,可以适当应用药物,如奥美拉唑等来保护胃黏膜,促使疾病尽快愈合。同时还要注意根据疾病特点,及时到医院复诊。
    2023-08-01
  • 胃息肉疼吗(视频)

    胃息肉疼吗
    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更谈不上疼,但如果发生癌变可以产生疼痛。在体检时发现胃息肉,如果较小,一般没有症状,定期观察即可。如果出现症状,如上腹隐痛、腹胀等,需考虑是否有恶变可能性。如果出现胃息肉疼痛,又合并糜烂或溃疡,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阳性或黑便,呕血较少见。如果胃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除疼痛外可能还会有吞咽困难的症状。 所以,胃息肉虽然没有疼痛,但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果出现症状,如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断和治疗。
    2023-08-01
  • 胃息肉容易复发吗(视频)

    胃息肉容易复发吗
    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样组织,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常在胃肠钡餐造影、胃肠检查及其它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胃息肉是良性病变,只要及时处理得当,可以避免复发。大部分病人胃息肉摘除后即可达到治愈目的。但一些少部分人,如腺瘤性息肉的病人可以复发。另外单发胃息肉,不排除复发可能性。如果属于增生性,应进行病理切片诊断,明确有无恶变可能性,此类息肉可以复发。 因此,胃息肉手术后,需定期检查,才能做到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所以总体来说,胃息肉手术后有复发可能,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息肉性质及是否癌变、有无家族史来进行综合判断。
    2023-08-01
  • 胃息肉癌变前兆(视频)

    胃息肉癌变前兆
    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及其它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比较容易癌变的胃息肉主要包括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幼年性息肉病。 胃息肉在发生癌变之前一般可以有先兆,如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及感觉胃部灼热感、腹泻等,考虑是不是有胃息肉,有没有癌变的可能性。如果胃息肉发生在贲门部位,有吞咽阻挡感,活动性受到限制,就有癌变可能性。发生在幽门管的胃息肉,如果发生癌变,可以出现幽门梗阻,腹痛加重伴明显恶心呕吐。从排便情况来看,胃息肉发生癌变后可以出现黑便和呕血症状,胃息肉癌变率较低,平时没有明显症状,所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对胃息肉病人要详细询问病史,如果有家族性息肉病及其直系亲属中得胃肿瘤的病人,要高度警惕,要及时、定期复查,进行有效治疗。
    2023-08-01
  • 腹部积水症状(视频)

    腹部积水症状
    腹部积水一般是指腹腔游离液的积聚,在病理情况下腹腔积液超过200ml,可以称为腹积水。腹积水本身就是症状,而具体其它的症状,一般是体外原有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比如常见心脏疾病,心脏疾病病人可以表现为发绀、周围性水肿、心律失常等;另外肝脏疾病的患者可以表现为黄疸、面部巩膜黄染,还有肝掌、蜘蛛痣等,也就肝功能受损所导致的腹部积水症状;肾脏疾病可以表现为全身的浮肿或者面色的苍白,肾功能不全等。所以对于腹部积水的性质判断非常重要,判断性质以后才能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2023-08-02
  • 腹腔积水怎么治疗(视频)

    腹腔积水怎么治疗
    引起腹腔积水的原因非常多,对于腹腔积水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腹腔积水的性质,并且要找到引起腹腔积水的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在临床过程中确实不能找到原因,可以采取对症性治疗,主要方法如下: 1、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通过限制钠盐摄入缓解腹腔积水; 2、补充蛋白质:通过补充蛋白质也可以缓和积水发生; 3、用利尿药:通过利尿药也可以缓解腹腔积水的症状。 如果通过对症治疗不能缓解,还可以进行腹腔积水的排出,也就是拿穿刺针到腹腔,放出腹腔积液,以缓解腹腔积水的压迫症状。另外,为了尽量减少蛋白质的丢失,还可以采取腹腔积液浓缩的回输,通过这种方式补充蛋白质,也就减少蛋白质的流失。腹水的治疗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找到病因,只有把病因解除了,腹腔积水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和治疗。
    2023-08-02
  • 便血鲜红无疼痛怎么回事(视频)

    便血鲜红无疼痛怎么回事
    便血以后如果出现鲜红色的血液,实际上症状背后的原因可轻可重,有的可能是饮食造成。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所以不管是哪类原因,患者还是最好到医院进一步的检查,尽早的查明原因,以免耽误病情。 具体而言便血可分为无痛性便血和疼痛性便血两种,无痛便血一般是消化道的疾病,比如结肠息肉、结肠炎、结肠癌等,从颜色方面,可以是鲜红色、脓血便和黑便三种。如果便血是无痛的鲜血,一般常见痔疮,痔疮可以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都可以导致大便出血,但是一般表现是大便表面会有鲜血或者便后滴血。直肠息肉表现为排便时候出血,但一般排便结束以后就会停止。如果是比较严重直肠脱垂,有的患者可以出现便后出血。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