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 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高吗(视频)

    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高吗
    院外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比较低,需要尽早、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成功率。另外,也和患者原发疾病有直接关系,比如溺水、触电,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抢救成功率可能更高。若是疾病终末期的患者,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 如果能够及时找到AED,即除颤仪,能够及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其它生命支持,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2023-08-03
  • 猝死的前兆是什么(视频)

    猝死的前兆是什么
    猝死的定义是突然发生心脏急症,患者在1小时之内发生死亡,大多数没有任何先兆。有些患者可能在之前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加、疼痛性质加重,或者有胸闷、气短、容易疲劳等。但是,出现这种症状不是肯定就会发生猝死,因为不具有特异性。 有些患者可能发生猝死之前没有任何症状,没有预兆突然发生心跳骤停,瞬间死亡。一旦出现这种紧急情况,应该立刻开始紧急施救,即心肺复苏,同时要呼救、拨打120,请专业人员尽快到达现场抢救。
    2023-08-03
  • 腰椎前倾怎么治疗(视频)

    腰椎前倾怎么治疗
    腰椎是非常有序列的上下椎体扣在一起,形成正常的腰椎向前的凸起的生理曲度。如果腰椎整体向前突起,向前弯,都说是腰椎的前倾,实际上还有一个名字叫腰椎反弓,腰椎曲度变直都是腰椎前倾的代名词。一旦出现了腰椎前倾,腰椎前方的肌肉松弛,后方肌肉进行加强的功能锻炼,让肌肉松弛,功能锻炼把后方的肌肉锻炼的更结实,锻炼的更短的时候,腰椎的前倾就会向后恢复。还有患者比较重,腰椎的前倾非常严重,往往是腰椎的突出或者椎体骨折的后期变形后,而出现的腰椎的反弓的状态,这种腰椎前倾非常严重,多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不是特别严重的,可以保守正过来。患者俯卧在床上,采取牵弹三步法,在牵弹三步法时让患者再进行牵引,从后向前来按压腰椎,让腰椎的前倾变成向后的模式,腰椎生理曲度就完全恢复了模式。正骨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于特别严重,甚至影响下肢及大小便,而出现了一系列的表现的患者,有可能需要手术。这类患者如果反弓、前倾特别严重,一定要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2023-08-03
  •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就是腰椎向前凸。腰椎有一个曲度,把手掌可以放进去,一般说有30°左右。如果经常坐、弯腰等情况,腰椎生理曲度就会慢慢变直。躺在床上完全腿伸直时,把手可以放在腰下面。如果蜷着腿时,发现手就被腰压住,这就是在姿势情况下会改变腰椎的生理曲度,引起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原因分为以下三个: 1、慢慢劳损型:经常弯腰、久坐的人,如办公室或经常开车的人,经常弯腰、劳累、疲劳,在这样情况下,腰椎生理曲度慢慢就变直; 2、腰椎扭伤:急性的扭伤,扭伤腰部的肌肉,腰部骨骼出现腰椎小的错位,肌肉痉挛让腰椎曲度变直了; 3、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以后会让顺应性来改变身体的姿势,就是为了保护不压迫神经,不让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更严重的情况下自己代偿,让腰椎来变直,减少对神经的压迫。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也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重要原因。
    2023-08-03
  •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恢复方法(视频)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恢复方法
    腰部有很多疾病都会引起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一旦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情况下,恢复包括以下锻炼: 1、动态锻炼:如燕飞锻炼,即俯卧在床上,进行小燕飞或者大燕飞的功能锻炼,让腰曲向后仰,慢慢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还有拱桥。平躺在床上臀部向上抬起,抬起时就会缓解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当然还有倒走,一步一步向后倒走,在倒走时腰椎生理曲度也会变直。目前很多患者都在做一个锻炼叫爬行训练,对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来说,都可以用爬行锻炼来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这是动态的恢复; 2、静态恢复:对于静态的恢复,很多人都可以做,如躺在床上,在大腿处垫两个枕头,在胸部垫两个枕头,让腰向下凹,凹完以后保持这样的状态,每次坚持30秒钟,起来再坚持30秒钟放下来,通过这样静态的训练,也可以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还有就是在走路时如穿负跟鞋,爬山时走路时尽量腰椎向后仰起,这样的锻炼都可以让腰曲生理曲度变直,恢复到正常情况。
    2023-08-03
  • 腰椎疼怎么治(视频)

    腰椎疼怎么治
    腰椎疼在家可以用设备,如中频、高频、低频等物理方法,冷、热、电、光、磁等都可缓解腰部疼痛,还可以做中药热敷、自我按摩。疼痛治疗需根据腰椎疼痛的原因,如因为有水肿导致疼痛,首先要消除水肿,腰椎水肿可以分为肌肉水肿、神经水肿、骨骼水肿。 治疗时往往用物理治疗或者药物的应用,或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口服药物来消除腰椎周围的水肿。消除水肿以后一定要告诉患者,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腰部疼痛,如劳损或久坐,要去除这样的病因,再把骨骼位置的力线调整一下。腰椎的力线就是正常的腰椎有一个生理曲度,前后看腰椎是直的,左右看腰椎是前凸的凹形,在恢复腰椎的力线时,从前后来看一定要恢复到直的位置,就是腰椎周围的韧带和周围的骨骼达到一个平衡,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物力线。消除炎症、去除病因、恢复力线这三个方面就是让腰椎恢复正常的状态,恢复完以后再进行功能锻炼,保持住腰椎,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腰椎疼痛才能治好。
    2023-08-03
  • 腰椎失稳怎么治疗(视频)

    腰椎失稳怎么治疗
    目前非常多的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患者说下车一扭,腰椎就出现闪了,疼痛特别明显,在家卧床1-2天以后这些症状就缓解,此时说明患有腰椎失稳,就是腰椎骨头与骨头之间位置不能稳定。患者在弯腰、扭腰、转腰活动时,腰椎骨头很容易出现错位,这叫腰椎失稳。其实对腰椎失稳最重要的治疗是功能锻炼,让固定腰椎的四个方向的肌肉,前、后、左、右的肌肉完全固定好,完全固定住以后就像腰椎打了钢板一样,固定住腰椎,失稳症状就消失了。很多人都说出现腰椎失稳,就赶紧带个腰围固定住,带了腰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做锻炼,因为腰围固定,症状也缓解了,过了1-2个月以后,腰部肌肉更加的差,也出现了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去掉腰围,失稳就会更加的严重。 对于腰椎失稳,最重要的治疗就是锻炼,其次就是要佩戴腰围,更好的是佩戴腰围情况下加强做锻炼。对于专业的医生来说,腰椎失稳还有一系列的治疗,就针对失稳上下的椎体,把它的调整进行手法正骨,手法正骨以后上、下的椎体出现了调整,对于局部的失稳的椎体,它的症状就会缓解。因此对专业的医生,它的治疗有专业的方法。如果用腰围加锻炼的方法不能缓解的情况,尽量到专业医生进行专业指导。
    2023-08-03
  • 腰椎反弓怎么回事(视频)

    腰椎反弓怎么回事
    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腰椎左右看时,腰椎是向前凸起的正常的生理曲度,这样的曲度大概在弧度上有30°,如果出现了腰椎曲度从30°完全变成20°、10°、0°,最后变成了-10°、-20°时,都称之为腰椎的反弓。腰椎的反弓就是腰椎正常生理曲度的反过来的情况,正常生理曲度是向前突起,反弓就是向后突起,很多患者因为腰椎间盘的突出,腰椎的劳损、增生、错位等都会引起腰椎的反弓,最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以后,腰椎为了代偿不压迫神经而出现了腰椎椎体向前倾,在倾的过程中间,椎管是会扩大的,腰椎的神经的压迫是会减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腰椎的曲度就会慢慢的从变直达到反弓的情况。
    2023-08-03
  • 骨盆狭窄怎么治疗(视频)

    骨盆狭窄怎么治疗
    骨盆狭窄我们分为相对狭窄、中度狭窄、绝对狭窄,相对狭窄指的是骨盆的外径正常,内径有一些狭窄,特别在入口的地方,骨盆的前后径出现狭窄;中度狭窄是前后径在8-10cm之间,特别是入口的前后径在8-10cm之间;绝对狭窄是骨盆的内径在8cm以内,外径是左右径在16cm之内都称为绝对狭窄。狭窄骨盆特别是对孕妇的影响,对是否顺产有特别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常人生活,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如果治疗骨性狭窄,一定要看她的骨盆周围的髂骨、骶骨是不是生长出现了变形。如果只是生长出现变形,对于青少年可以进行手法矫正,让骨盆变的再宽大一点。松一松骨盆,耻骨挤压,调整骶骨的位置来进行治疗骨盆的狭窄。对于成人来说,特别是一些成人的女性要生产之前,要怀孕之前,要来调整骨盆的时候,难度是比较大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情况下来调整狭窄骨盆或者骨盆狭窄的时候,一般用手法来调整骶髂关节的松弛度,耻骨的松弛度,调整它的前后径、左右径,把它的外径和入口的内径进行调理,达到松弛的目的。如果能把髋关节打开一点,对骨盆的狭窄有一定帮助。
    2023-08-03
  •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是什么意思(视频)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是什么意思
    骨盆是由髂骨和骶骨共同形成的一个盆腔样、碗状的结构。它的关节有三个关节,第一个耻骨联合在我们正前方。还有两个是骶髂关节,即髂骨与骶骨之间的耳状面关节。骨盆形成这样的状态,在骨盆出现病变的时候,骨盆出现挤压、分离的时候,骶髂关节或者耻骨联合会出现一定的疼痛,这就是骨盆的分离挤压试验。骨盆的分离和挤压试验的做法,我们先说一下分离试验,让人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两只手按在髂骨的前方,髂前上棘的地方往外挤压。如果在挤压的过程中间出现骶髂关节疼痛,这就是骨盆分离试验阳性。这样的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骶髂关节炎症、磨损、错位,甚至关节出现脱位等等这种情况。骨盆挤压试验是双手挤住髂骨翼两侧的部位,髂骨翼向内侧挤压,如果出现骶髂关节的疼痛,也说明了上述的问题。如果骨盆分离挤压试验出现阳性,说明骨盆的骶髂关节,双侧的骶髂关节或者耻骨联合出现了一定病变。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