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

  • 小儿多动症的预防方法(视频)

    小儿多动症的预防方法
    多动症作为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到目前病因还不清楚,所以很难找到一种针对性十分强的预防方法。但是多动症它的病因到目前为止,认为是多种因素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做预防性措施如注意产前的、产中或者孕期的或者围产期的保健。注意优生优育,会对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帮助,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多动症的发生。平常注意好的生活习惯,或者孩子出生以后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这些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来降低或者减少多动症的发生,但是很难有根本措施来预防这类疾病出现。
    2023-08-02
  • 精神发育迟滞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视频)

    精神发育迟滞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为智力低下或精神发育不全,它是一种以智力水平低于正常人,社会适应能力低于正常人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发育性疾病。这类疾病作为一种发育性障碍,需要和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种大脑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2、多动症和抽动症这两种神经发育障碍相鉴别,抽动症和多动症也是神经发育障碍,有时候也会和智力低下同时出现。 所以作为精神发育迟滞,最需要鉴别的就是其他神经发育性障碍。即孤独症、多动症和抽动症,还可以和其他容易导致智力低下的疾病相鉴别。如苯丙酮尿症、脑瘫儿,或者先天愚型孩子。但这些往往有明确的神经系统或者器质性证据,所以不难鉴别。
    2023-08-02
  • 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视频)

    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精神发育迟滞,到目前为止真正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所以也很难找到一种针对性强的根本性预防措施。找到某种方法绝对不会发生精神发育迟滞,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它的预防措施基本上有三步,也称为三级预防,具体如下: 1、一级预防:注重孕期或者产后、围产期的各种保健方法,心理、生理健康状态,确保优生优育; 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让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诊断,很早的时候就得到教育和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整体能力水平; 3、三级预防:尽可能减少残疾。在孩子确诊这个问题以后,要对孩子尽可能的实施早期及时的全方位训练和教育,尽可能让孩子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个体,有一定社会功能。 所以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可以分为这三个级别。
    2023-08-02
  •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视频)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
    精神发育迟滞也叫智力低下,它作为一种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性疾病,主要产生或发生于出生以前,这一类脑发育疾病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所造成,如遗传因素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但也带有不可逆的性质,所以治疗相对困难。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原则,越早时候孩子大脑还处在生长发育变化比较快的阶段,其可塑性比较强或者神经的可塑性比较强,此时早期教育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等孩子越来越大或者实施教育的时间非常晚,孩子大脑的可塑性就越来越差,此时起到的效果就比较差。所以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3-08-02
  • 抑郁症是怎么得的(视频)

    抑郁症是怎么得的
    抑郁症的发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定原因,常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如果抑郁症家族史比较明确,可能后代出现抑郁症风险较其他人高;还有心理社会学因素,如受刺激及重大创伤,或者遇到重大事情或障碍;个体因素,如性格、人格是否健全,还有阅历等都可能成为抑郁症患病因素。 所以抑郁症被认为是遗传因素或者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学因素相互作用或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2023-08-03
  • 感觉很压抑看不到希望怎么办(视频)

    感觉很压抑看不到希望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总是感到压抑、看不到希望,首先应想到抑郁症。人在抑郁时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兴趣缺乏,看问题总是看到悲观和不好的一面,看不到希望,自觉没有未来、绝望,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 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看精神科或心理医生,判断是否患抑郁症以及抑郁症程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配合医生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才能彻底告别此种现象。
    2023-08-03
  • 忧郁症早期症状(视频)

    忧郁症早期症状
    忧郁症学名抑郁症,以前会叫忧郁症,抑郁症应该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词汇,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心理疾病,较为常见,认为是“心灵上的感冒”。其实科学角度抑郁症是精神心理疾病中的重型疾病,不是简单的“感冒”。 抑郁症常见表现主要是情绪比较低落、提不起情绪,没有发自心底的快乐。思维迟缓,自觉脑子变笨、变慢,甚至记忆力、注意力都不如以前,说话慢、活动变少、干事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很多以前感兴趣事都变得没有兴趣,每天变得很懒散、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做事甚至不愿意工作。严重时会觉得活着没意思,进而发展为重度抑郁程度,所以不同程度抑郁,表现会有所区别,但都是围绕情绪低落为核心症状展开。
    2023-08-03
  • 总是想哭是怎么回事(视频)

    总是想哭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高兴时会笑,不高兴时会哭。每个人都经历过偶尔哭,或者遇到事、遇到相应情境,哭是正常现象。如果反复哭、经常哭,在不该哭的情境或氛围也哭,需考虑属于疾病范畴。 最常见疾病是抑郁症,情绪低时会感到绝望、感到悲观、感到失望,甚至感到自责自罪,觉得自己对不起任何人、觉得自己前途没有希望、觉得自己没有未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能会出于悔恨、出于自责、出于无望或者绝望而哭泣,情绪会变得特别敏感而脆弱,哭阈值会大幅度降低。可能以前没有强烈情绪反应,现在就会悲伤、流泪,这些现象在抑郁症患者身上最常见,如果看到一个人经常、反复无诱因流泪时,应该考虑是否为抑郁症。
    2023-08-03
  • 一天到晚怀疑自己有病怎么办(视频)

    一天到晚怀疑自己有病怎么办
    在生活中特别是中老年人,每天总怀疑自己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做各种各样检查,很多时候没有发现明显或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是心理学的一种常见现象。原来称为疑病性神经症,后来新诊断标准为躯体化障碍,即坚信自己患某种疾病,是一种心理现象,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这种现象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另外,隐匿型抑郁症也可能会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总怀疑自己患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抑郁治疗。
    2023-08-03
  • 如何克服自卑(视频)

    如何克服自卑
    自卑和自信是相反的词汇,自卑并非天生,多数是因为在生活中或学习经历中反复受挫而导致的一种结果,所以要克服自卑,需要找到自信途径。 建立自信一定要在日常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就感,如通过自己努力做成一件事情,就是一种成就感的积累,通过自己努力做成很多事情,成就感就多次积累,当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时候,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在心理学上,自信就是成就感不断的积累,只有找到自信的途径,才能真正克服自卑现象。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