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苏欣

  • 什么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视频)

    什么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生长在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或身体里嗜铬组织的肿瘤,但80%-90%都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可以释放儿茶酚胺类激素,包括去甲肾上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以及收缩和舒张血管的肽类物质,使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阵发性高血压,或在持续高血压的基础上,阵发性出现血压明显升高。患者血压升高剧烈时,可以导致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危急状态,通常还伴有高代谢症状群、皮肤潮红或苍白、腹痛、腹泻、血压升高、血压降低,甚至休克状态。上述不确定的临床表现,通常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释放的各种肽类物质引起的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这些肽类物质有明显收缩血管的作用,也有些肽类物质有明显舒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导致血管收缩时血压骤然升高,血管舒张时血压又突然降低,脸色苍白,甚至休克。嗜铬组织还可以释放糖类物质,导致血糖升高,嗜铬细胞瘤的成分还可以加速肝糖原释放增加,也可以升高血糖,因此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有时会有血糖升高的情况。通常采取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方法,缓解患者高血压的危象,如果不及时治疗,反复高血压可以导致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脑病、卒中、心衰等更加危重的并发症。
    2023-08-01
  • 糖尿病可以吃花生吗(音频)

    糖尿病可以吃花生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有必要时可以适量吃花生,花生主要含有植物优质蛋白,含一定的脂肪和少许碳水化合物,还有一定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成分。因此花生的这些成分对人体都有利,可以为人体提供需要的能量,而花生的升糖能力又比较低,所以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但是脂肪和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能量的同时,最终被人体消化、吸收时也会转化成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作用有缺陷,这种能量高的物质摄入体内后,需要有足够的胰岛素发挥作用,才能被消化、吸收、利用。\n如果胰岛素的分泌或者是作用不足,花生在转化成葡萄糖后不能被摄取、利用,就容易以血糖的形式堆积在体内。花生虽然不像食入体内的糖类物质、淀粉类物质以及碳水化合物一样的迅速升高血糖,但后期会慢慢转化成葡萄糖。所以吃了花生以后升高血糖会比较慢,但最终还是容易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只能限量吃花生。
  • 高血糖要吃什么(音频)

    高血糖要吃什么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存在高血糖的问题或者糖尿病的患者,要选择吃粗粮或者是粗加工的食物,例如蔬菜、低糖的瓜果,还有豆类的食物,尽量避免吃含单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含单糖类的糕点、糖果,蔗糖类的食物有蜂蜜、甜饮料。食物加工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升高血糖,所以这些食物都要尽量避免吃。主要是养成吃饭的良好习惯,要先喝汤再吃蔬菜,再吃瘦肉这些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升糖的指数非常低,升糖的速度慢。另外最后吃主食的时候,尽量吃粗加工食物和精加工大米混合样的主食。
  •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音频)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它们的治疗的方法是不同的。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一般来说如果早期发现,我们会测定他的胰岛功能,发现他的胰岛功能虽然有缺陷,但是跟正常人比还不是太差,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给他一些口服的降糖药来刺激胰岛素分泌,满足生理性的对胰岛素的需要,从而控制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但也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来就诊的时候胰岛功能已经非常差,或者血糖已经非常高,甚至有些急慢性并发症都已经发生了,以这种并发症来首次就诊。对于这一部分病人,我们可能首当其冲的给他胰岛素强化治疗,来控制血糖,另外这样的病人往往合并有心、脑、肾的并发症,我们还要进行心、脑、肾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并不是单一的控制血糖的治疗,它包括血糖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我们控制血糖最终的目的也是预防并发症。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就是一旦确诊以后,首当其冲的选用胰岛素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不同,它就是胰岛功能自身免疫缺陷导致胰岛功能衰竭。对于这种胰岛功能衰竭的患者唯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选胰岛素的替代治疗来控制他的血糖,最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2型糖尿病遗传吗(音频)

    2型糖尿病遗传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也就是糖尿病和遗传有一定相关性,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不良生活方式。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有多个遗传易感基因,有50多种遗传易感基因被研究发现出来。当多个遗传易感基因聚集在一个个体身上,再加上后天的不良生活方式,很容易诱发糖尿病。所以,目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也是种复杂病。\n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此种遗传因素发病的很重要因素,如果后天生活方式正确,或者强化生活方式的管理,可以大大抵消遗传的风险,使糖尿病发病风险大大降低。所以,对于有遗传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有家族史的人还没有发生糖尿病,更要注意正常的生活方式抵消遗传的风险,也不见得一定发生糖尿病。
  • 糖尿病发病年龄(音频)

    糖尿病发病年龄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根据不同的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分析如下:\n1、2型糖尿病: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年龄相对比较迟,一般在50-60岁发病,但是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也就是30-40岁的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增多。总而言之,糖尿病Ⅱ型发病的年龄,比其它类型的发病年龄要迟一些,都是成年以后发病,所以2型糖尿病一般可以30-60岁发病,甚至更大的年龄才发病。\n2、1型糖尿病:发病的年龄比较年轻,可以在幼年、童年、青年的时候发病,总体来说发病的年龄比较低。\n3、妊娠期糖尿病: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仅是在妊娠的期间,由于胎盘激素和体内内分泌的激素变化,抵消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妊娠期间的血糖升高,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年龄是在生育年龄妇女的年龄阶段。
  • 吃鸡蛋血糖会升高吗(音频)

    吃鸡蛋血糖会升高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吃鸡蛋有一定升高血糖的作用,因为鸡蛋是一种能量物质,所有的能量物质在糖尿病患者吃到体内以后,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不足,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血糖升高,但是这不等于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鸡蛋,只要是合理的吃鸡蛋就不会明显的升高血糖,还能满足生理上对蛋白质的需要。\n鸡蛋是一个好东西,建议患者每天的早餐吃一个鸡蛋,蛋白、蛋黄都可以吃。鸡蛋虽然能够升高血糖,但是升高的速度很慢,因为它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吃到体内以后,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转化成血糖。蛋白质转化为血糖的过程当中,如果患者配合适当的运动,就可以使它转化成血糖,在下一餐空腹之前,不至于造成血糖过低,还能提供能量。还要适当的运动,使多余的糖分除了供人体基本的活动需要、提供能量以外,多余的部分在运动当中消耗,吃鸡蛋就不会明显的升高血糖,多余的糖类通过运动消耗掉,也就是尽可能的做到吃动平衡。鸡蛋吃得合理,能满足营养的需要,还不会升高血糖。
  •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木糖醇吗(音频)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木糖醇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木糖醇,因为木糖醇跟蔗糖、葡萄糖不一样,不会像蔗糖、葡萄糖一样进入体内,迅速分解成单糖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不会明显增加胰岛负担,也不会迅速升高体内的血糖。所以糖尿病病人可以适量选用木糖醇,作为甜味剂添加在牛奶或者是食品里。\n糖尿病病人虽然可以吃木糖醇,但是也要限量吃,虽然木糖醇不明显增加胰岛负担,但是能够提供一定的热量。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也会增加胰岛负担,减少体内其它葡萄糖的消耗,所以也会间接使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足以消耗而升高血糖。\n另外,建议糖尿病病人最好不要养成吃甜食的习惯,喜欢吃甜食以后,如果没有木糖醇这样的一些食物,可能吃起食物来就觉得很乏味。木糖醇这种物质吃多了也会多少间接影响血糖,所以最好不要养成吃甜食的习惯。
  • 2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音频)

    2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就是在不良生活方式和一定的遗传风险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从而引起的血糖升高,这样的糖尿病叫2型糖尿病。\n糖尿病分为4型,分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了绝大多数,几乎占整个糖尿病患者的90%-95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没有衰竭,只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因此2型糖尿病只要强化生活方式管理,以及运动、饮食吃动平衡,有绝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就能够控制,甚至对于早期的2型糖尿病,通过吃动平衡、强化生活方式的管理,不用吃药也可以使疾病逆转,达到不吃药,但是血糖长期维持正常的情况。如果2型糖尿病长期管控不好,也会得慢性的糖尿病并发症,时间长了也会伴有胰岛功能细胞逐渐衰竭,少数病人可能需要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 糖尿病血糖值控制在多少(音频)

    糖尿病血糖值控制在多少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我国糖尿病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上述范围内就属于正常。以上是平均空腹、餐后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会根据不同年龄、糖尿病病史长短、是否合并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和其它伴发疾病等,一定程度上灵活掌握范围,主要情况如下:\n1、年轻患者:若刚刚得了糖尿病,没有其它脏器并发症,就会要求其血糖值控制的更加严格,低于上述平均正常值范围,即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到7.8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小于6.5%。\n2、年纪大的患者:如60多岁的老年患者,又有相关并发症和年纪大的其它疾病风险,就会将上述标准放宽,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标准控制在上述高限状态都可以。\n所以,糖尿病正常值的范围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身体状况,给予高度个体化的管理,也叫分层管理,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