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视频)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治疗经历了一个过程,具体如下: 1、早期时可能用羟基脲之类的治疗,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2、后续出现了干扰素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让部分患者坏的染色体,即ph染色体转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转阴; 3、随着病治疗技术的进步,后来出现了TKI,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革命性的治疗,目前是一线治疗药物,即标准治疗药物。TKI治疗包括一代的伊马替尼,现在伊马替尼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制剂,而且现在纳入了医保。后续除了一代TKI之外,还有二代的TKI,根据医生对药物的熟悉程度,根据患者的合并症来选择。
    2023-08-01
  • 慢粒白血病是什么病(视频)

    慢粒白血病是什么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病比较缓慢的慢性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是白血病,但是目前寿命比较长,而且治疗慢性白血病像其他慢性病一样,所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叫慢性白血病管理。因为它的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口服药物可以把该病控制得很好。如果患者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该病不能治愈,但是可以像高血压一样通过吃药可以控制得很好。所以对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像对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样管理可以控制得很好,而且这些患者的寿命很长,所以从本质上讲,它是个恶性的克隆性疾病,但是从疾病进程来看,是预后比较良好的疾病。所以得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不用过度焦虑。
    2023-08-01
  • 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白细胞高造成的原因较多,比如看其成分。白细胞里主要成分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具体如下: 1、如果白细胞高,同时是中性粒细胞升高,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比如病人得肺炎,白细胞总数高,再看看分类里是中性粒细胞升高; 2、有的病人白细胞高是淋巴细胞高为主,这时要警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病老年容易发生,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有时淋巴比例升高,但是往往白细胞高并不明显,所以如果白细胞高,成分里边是淋巴细胞升高,这时要警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可能。 所以白细胞增高,最好到医院让医生鉴别。如果刚好病人有感染,同时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这种情况下抗感染就可以。
    2023-08-01
  • 白细胞的作用(视频)

    白细胞的作用
    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抗感染,白细胞的作用其实种类较多,是人体内血成分里重要的细胞。比如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又分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跟体液免疫有关系,反映人的体液免疫能力。T淋巴细胞反映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跟细胞免疫功能有关系,所以淋巴细胞总体跟人的免疫功能有关。 白细胞的成分里有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主要起抗细菌感染,所以其是人体内防御的小卫士,所以中性粒细胞主要抗感染。白细胞还有其它细胞,比如单核细胞较少的巨噬细胞,比如巨噬细胞是人体内的清道夫,把体内的坏细胞吞噬掉。所以白细胞是体内重要的成分,又分多种,比如除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其实还有更细化的分类,所以其是人体内重要成分。
    2023-08-01
  • 白细胞16.6属于很高吗(视频)

    白细胞16.6属于很高吗
    白细胞16.6×10^9/L,即16600/mm^3,对正常人是高的,但并不是很高,往往这种看原因是什么。比如有细菌感染,白细胞往往能升到10000/mm^3多,甚至16.6×10^9/L。 比如刚好病人有咽峡炎,或有肺炎,白细胞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再看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往往这种情况就没事,是感染引起的。 有时这病人没有感染,白细胞涨到16000/mm^3,这就要看是不是血液病,比如任何骨髓增殖性疾病,白细胞都会高。有代表性的,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表现为白细胞升高,成分是中幼粒,晚幼粒都会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以涨到16000/mm^3,以淋巴细胞为主,这种高往往不伴随其它症状。所以白细胞到16000/mm^3,最好去医院让医生寻找原因。
    2023-08-01
  • 血小板过少会得什么病(视频)

    血小板过少会得什么病
    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到较严重的程度,如<30×10^9/L或<10×10^9/L,此时血小板无法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血管内皮细胞与头发一样,时刻进行新陈代谢,衰老的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新的血管内皮细胞再生长,此过程中需要血小板维持完整性。如果血小板过低,内皮细胞完整性无法维持,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导致身体多部位出血,如流鼻血、牙龈出血、女性月经量多等。 血小板减少也可能导致体内严重的出血事件,如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从而危害生命安全。因此血小板减少需要到血液科积极就诊,针对病因开展治疗。
    2023-08-01
  • 白细胞少容易得什么病(视频)

    白细胞少容易得什么病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主要成分是中性粒细胞,如果中性粒细胞持续降低,低于0.5×10^9/L时则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是体内的重要的抗感染卫士,如果数量过少,包围、吞噬和消灭细菌的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细菌在体内容易大量繁殖,出现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险的临床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白细胞减少需要根据减少的程度而言,轻度减少可以随访观察,重度减少甚至缺乏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2023-08-01
  •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的原因(视频)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的原因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高于正常范围称为血红蛋白浓度偏高。临床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分为两种情况: 1、相对性偏高:最常见于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下,身体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密度增加,从而引起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一般补充液体后血红蛋白浓度即可很快恢复正常; 2、绝对性偏高:由于血红蛋白绝对数量增加,如长期缺氧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地区居民、长期抽烟患者,均可能引起血红蛋白数量增加,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同样可以引起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高需要积极治疗。
    2023-08-01
  • 血小板太少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血小板太少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血小板生成不足:是指骨髓制造血小板能力减弱,可能是因为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化学毒物、使用抗生素等临床药物,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 2、血小板消耗或破坏过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的血小板抗体,从而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造成数量减少; 3、血小板分布异常:患者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在脾脏内部破坏过多,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4、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本身不低,但血抽到试管中后与试管内部试剂发生反应,形成聚集,导致机器判断血小板过少。 因此,血小板减少需要到正规医院血液内科就诊,以查明原因,再针对结果进行治疗。
    2023-08-01
  • 骨髓穿刺后能走路吗(视频)

    骨髓穿刺后能走路吗
    骨髓穿刺检查是临床上,尤其是血液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穿刺完成后如无任何不适,可以运动和行走,不会对身体产生后续影响。骨髓穿刺需要先找到适当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进行穿刺检查,皮肤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再进行骨髓穿刺。 抽取完骨髓液后,一般局部加压包扎10分钟左右,10分钟后如果患者局部无出血,即可起床行走,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但需要留意穿刺部位有无后续出血、血肿等情况。骨髓穿刺检查能够检测较多临床常见疾病,因此应用较广泛,操作也较为安全。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