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瑛

  • 5分钟搞懂系统性红斑狼疮(视频)

    5分钟搞懂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生育期的女性,以15-45岁多见。临床上以血清中出现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两个主要的临床特征。具体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疲倦、感觉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的症状,鼻梁、颊部蝶形红斑等皮肤和黏膜症状,肾脏损害,多浆膜腔积液,关节痛、肌肉酸痛、肌肉无力等骨骼和肌肉症状,以及其他系统表现。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药物因素有关。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生化检查、尿液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其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应长期持续用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忌食光敏性食物、规律作息时间、勿随意减停药、注意预防感染、症状加重时及时就诊。
    2023-08-01
  • 5分钟搞懂缺铁性贫血(视频)

    5分钟搞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体内的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因铁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加,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等情况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虽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改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逐年下降,但仍普遍存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尤其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育龄期的妇女发病率最高。可出现贫血及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还可出现铁蛋白酶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常见乏力、易疲倦、头晕、头疼、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伴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增快等贫血表现。亦可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枯、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严重者指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等组织缺铁表现。原发病表现包括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黑便、血便,便后滴血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的改变,妇女的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导致的消瘦等。可通过血象检查、骨髓象检查、铁代谢检查等进行诊断。主要治疗方法为病因治疗和铁剂治疗。成人可通过药物铁、铁强化食物或增加营养摄取足够铁元素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患者应保证日常饮食中有足够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食物。哺乳期妇女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宜在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贫血的发生。
    2023-08-01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注意事项(视频)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积极的应对疾病; 2、平时不要吃无花果、香菇、香菜、芹菜等光敏性食物; 3、作息时间要规律,不宜过度劳累、避免熬夜; 4、不要自己随意减停药,特别是激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容易加重病情,导致疾病反复; 5、注意预防感染,不宜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6、当患者出现乏力、发热、脱发加重,反复的口腔溃疡,关节炎、皮肤红斑和皮疹加重的时候,应该及时就诊。
    2023-08-01
  •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提醒(视频)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提醒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饮食比较重要,其饮食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光敏性的食物,如芹菜、香菜、无花果、蘑菇、烟熏类食物、苜蓿类种子、豆荚等可诱发红斑狼疮,应尽可能避免; 2、要注意低盐饮食,多食香蕉、苹果、橙子、西红柿等含铁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3、长期服用激素而引起高脂血症的患者,应注意少吃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含铁较高的食物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也应该少吃。
    2023-08-01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视频)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基因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分析可能与以下的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会出现皮损现象,往往发病与某些特殊的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有关; 2、遗传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母亲患病,就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常有其它因素参与导致疾病发生; 3、内分泌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以育龄期妇女多见,雌激素可能会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性激素的分泌,比如患者在妊娠后期或者哺乳期,病情容易加重,这与患者的雌激素和泌乳素水平升高有关; 4、药物因素:部分化学药品或者药物,可能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胺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