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蕊

  • 1岁宝宝拉绿色便便什么原因(视频)

    1岁宝宝拉绿色便便什么原因
    1岁宝宝拉绿色大便,常见的原因可能与环境、饮食、胆汁分泌、服用铁剂和食物染色等因素有关,具体如下:1、环境因素:如果环境温度不合适,如所处的环境温度太冷或者太热,可能会导致肠蠕动增加,出现排绿色稀便;2、饮食因素: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没吃饱,在饥饿的状态下肠蠕动会增加,容易出现排绿色稀便;3、胆汁因素:脂肪消耗过程中,可能需要胆汁,多余胆汁随着大便排出,大便呈现绿色;4、铁剂因素: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奶粉中有铁强化剂或者存在贫血,需要进行补铁治疗,多余的铁剂不能完全被吸收,随着大便排出,会让大便呈现绿色;5、绿色食物:如果进食绿色食物,例如绿色蔬菜等,也会使大便呈现绿色。引起大便发绿,出现颜色变化的原因较多,大部分不是病态表现,只要大便次数和性状正常,不考虑疾病因素,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
    2023-08-02
  • 孩子手指甲长白色斑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孩子手指甲长白色斑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孩子手指甲上长白色斑点原因比较多,不要特别紧张,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疾病表现,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外伤因素:孩子比较活泼好动,但危险意识不强,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局部磕碰,导致指甲出现损伤。指甲磕碰后导致孩子指甲上出现白色斑点,如白块、白线等,此为孩子指甲上长斑点最常见的诱因;2、营养因素:孩子可能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存在甲营养不良或者微量元素缺乏等,导致手指甲上长白点;3、疾病因素:孩子可能有全身的病毒感染,如手足口病、疱疹病毒感染等,也有些孩子可能指甲本身存在感染,如真菌感染等,也会导致孩子手指甲上长白点。所以引起孩子手指甲上长白色斑点的原因多种多样,绝大部分可能关系不大。家长如果不放心,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在医生确认孩子的情况后,做相应的必要处理。
    2023-08-02
  • 宝宝长痱子怎么办(视频)

    宝宝长痱子怎么办
    孩子长痱子,通常身上会有较多皮疹,出现明显瘙痒症状,需进行局部护理,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保持环境温度合适,不能闷热、潮湿,尽量空间空气流通,保持相对凉爽,有助于缓解症状。另外,给孩子穿衣、盖被,应根据所处环境温度调整,尽量穿通风、透气、纯棉衣物,避免穿紧身衣服,避免导致孩子大量出汗,加重痱子。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进行局部皮肤护理,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温热水洗澡,打开毛孔进而促进痱子恢复。绝大部分情况下,无需外用药物治疗,如果痱子瘙痒较剧烈,可以适当给孩子外用炉甘石洗剂,进行局部止痒处理。不推荐使用痱子粉,尤其皮肤褶皱较多部位,孩子容易出汗,使用痱子粉易导致局部毛孔阻塞,反而可能加重痱子。
    2023-08-02
  • 婴儿白色糠疹怎么治疗(视频)

    婴儿白色糠疹怎么治疗
    如果确认是白色糠疹,实际上并不需要特别处理,即不需要特别治疗,可以等待自愈。发生白色糠疹比较常见,又称为单纯糠疹,白色糠疹本身的病因并不明确,与多种诱因可能有关系,比如没有注意防晒,经过日晒可能有一定影响。有些孩子可能有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皮肤清洁过度,没有做好皮肤保湿和护理工作等,都可能会引起白色糠疹。白色糠疹本身并没有太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面部,最常见是在面部会有白色斑块,即色素脱失斑。白色糠疹可以自愈,但可能复发,在护理上一般可以适当注意,比如平时注意防晒,做好防晒工作、局部皮肤清洁,但注意不要过度清洁,而且在做好皮肤清洁之后要积极外用大量保湿霜等,对于皮肤状态恢复有一定好处。婴儿白色糠疹多数情况下等待自愈即可,但时间往往会很长,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可能好转,但对生长发育等没有太大影响。
    2023-08-02
  • 小孩身上起红疹子怎么回事(视频)

    小孩身上起红疹子怎么回事
    小孩身上起红疹的原因较多,需要结合患儿表现判断,常见如下:1、环境温度不合适:小月龄孩子可能所处环境温度不合适,太热或穿太多衣服等,容易导致身上起热疹,调整环境温度,减少衣服之后很快会恢复;2、过敏:小月龄孩子会长湿疹,稍大孩子可能因为过敏长荨麻疹,通常和孩子对食物、药物或者吸入物、接触物过敏有关,要看皮疹形态做相应判断;3、蚊虫叮咬:导致身上出现皮疹,孩子会有剧烈瘙痒,还有孩子可能在出皮疹同时出现体温异常,有时伴发热;4、其他疾病:孩子长皮疹同时发烧,说明孩子可能有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如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可导致孩子身上长红疹。小孩子身上长红疹的原引较多,需要结合孩子各方面情况,包括喂养史、红疹形态综合判断诱因,再做相应对因、对症处理。
    2023-08-02
  • 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怎么办(视频)

    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若小孩发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需结合其症状或表现决定行何种处理,具体如下:1、部分小孩可在进行B超检查过程中发现患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此时可无任何异常表现,既无腹痛,也无呕吐、发热等相关表现,一切表现均正常。即使小孩患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也无需任何处理,无需特别用药治疗,观察等待即可;2、部分小孩出现腹痛后至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患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此时可考虑其存在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即较多小孩可在呼吸道感染后1-2周出现腹痛,行B超检查发现患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大部分由病毒感染所致,因此倘若无细菌感染证据,通常无需特殊抗病毒或抗感染治疗,无需特殊用药,仅需帮助小孩注意腹部保暖,可喝热水,食用温热食物,而后等待度过自然病程即可,通常自然病程为1-2周;3、部分小孩症状相对严重,如腹痛等,同时伴发热或呕吐等严重表现,若进行感染指标检查,发现孩子有细菌感染证据,此时可予以应用抗生素,有助于缩短病程与缓解症状。
    2023-08-03
  • 小孩肚子淋巴结肿大危险吗(视频)

    小孩肚子淋巴结肿大危险吗
    小孩腹内淋巴结肿大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危险,腹内淋巴结肿大常会发生腹痛,即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率并不低,常继发于一次上呼吸道感染后,常在感冒后1-2周可能开始出现间断腹痛,有些严重的小孩可能还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但多数症状不会太严重,只有间断腹痛的表现,自己能够缓解。所以对于绝大部分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孩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注意腹部保暖、进食温热食物、注意休息等,等待自然病程结束便可。多数小孩急性病程在2周内便会缓解,有些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孩症状会较严重,有些小孩可能发生继发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状较重,很多小孩可能会有明显发热、呕吐。如果发生化脓性肠细胞淋巴结炎可能更为严重,炎症波及到肠道,甚至出现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多数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病毒感染引起,自然病程并不长,多数在1-2周内会自愈。
    2023-08-03
  • 宝宝缺钙怎么办(视频)

    宝宝缺钙怎么办
    缺钙的孩子,在临床上可能就会出现抽搐表现,要及时就医,做即刻处理。多数孩子实际并不是缺钙,而是缺乏维生素D,也就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以,针对维生素D的缺乏做处理。如果孩子真正的出现了维生素D缺乏性的佝偻病,会建议孩子到医院做正规的大剂量口服或者针剂处理。具体的方法建议从孩子生后两周开始,每天补充400U的维生素D,这是预防量。每个孩子都应该正规补充。对于维生素D补充的时间推荐至少补充到两岁,这是对于足月儿。如果是早产儿,建议从生后两周开始补充800-1000U的维生素D,一直补充到生后3个月之后再改为每天400单位。对于大月龄的孩子,如果孩子的配方奶摄入比较多,每天在500ml以上,同时又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日光照射,可以不额外补充维生素D。但是,如果在北方或者是寒冷地带,日晒比较少,建议至少隔天补充。如果孩子每天摄入的奶量已经在1000ml以上,可以不再额外摄入维生素D,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孩子不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
    2023-08-03
  • o型血妈妈生的孩子容易得黄疸吗(音频)

    o型血妈妈生的孩子容易得黄疸吗
    讲解医师:张晓蕊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
    对O型血妈妈生的孩子,不一定容易得黄疸,要看孩子的血型。如果妈妈是O型血,而爸爸不是O型血,孩子血型可能就不是O型血。如果孩子不是O型血,比如孩子是A型或者B型,和妈妈之间存在血型不合的基础,可能比正常,或者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发生溶血病。溶血病就是引起孩子黄疸的很常见诱因,而且往往会引起比较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但不一定发生。\n除了溶血之外,还有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孩子发生黄疸。对于O型血的妈妈,所生孩子是不是容易发生黄疸,首先要先看父亲血型和孩子血型。如果存在血型不合,确实可能更容易发生溶血病所导致的黄疸。但对于其他病因导致的黄疸,即使是O型血的妈妈生孩子,和其他妈妈生的孩子,发生几率就是一样的,需要监测孩子黄疸水平,再做积极的对因和对症治疗就可以。
  • 宝宝对奶粉过敏怎么办?(音频)

    宝宝对奶粉过敏怎么办?
    讲解医师:张晓蕊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
    现在对奶粉过敏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对于6个月以内的孩子来说,宝宝对奶粉过敏发生的机制和成人的过敏发生机理是不完全一样的。小月龄的孩子出现奶粉过敏,或者牛奶、蛋白过敏,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肠道发育不健全,肠黏膜的屏障不够完善,同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又不是特别的完善,这里要特别注意,孩子牛奶、蛋白过敏并不是免疫力低,实际上可能是免疫力更强,或者是免疫功能不平衡引起的。对于孩子出现过敏来说,唯一的治疗方式就是奶品的调整,目前在市面上,按蛋白分子大小,我们的奶品主要分为4个种类,分别是全蛋白奶粉、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和氨基酸奶粉。其中,绝大部分孩子主要是会对大分子的全蛋白奶粉过敏。这4种奶粉,蛋白分子会逐渐的缩小,致敏性就会逐渐的减少,也就是说越往上,过敏的可能性越小。但是由于蛋白分子被破坏,所以越往上,奶粉的口味就会越差,孩子的接受度也会越差。所以目前现在推荐从孩子出生开始,尽量最开始吃奶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接触适度水解蛋白奶粉,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比如父母都有明显的过敏性疾病的这样的孩子,就建议从出生就不要吃全蛋白奶粉。但是适度水解蛋白奶粉只有预防过敏的作用,没有治疗的作用,如果孩子已经致敏,出现很明显的过敏表现,就建议给孩子换用深度水解蛋白,或者是氨基酸奶粉,可以起到治疗过敏的作用。除此之外,一般孩子出现牛奶、蛋白过敏,多数会表现有湿疹,或者是腹泻,或者便血等等表现。所以除了换奶之外,还可以针对湿疹做一些保湿的处理,针对腹泻或者便血做一些保护胃肠黏膜的处理,都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