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

  • 结核分枝杆菌高温能杀死吗(音频)

    结核分枝杆菌高温能杀死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高温可以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干燥、寒冷、酸性、碱性都有一定抵抗力,黏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可达8-10天,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在室内阴暗、潮湿处结核分枝杆菌能数月不死,低温条件下,如零下40℃仍能存活数年,用氢氧化钠或硫酸对痰液处理时,杂菌很快被杀死,而结核分枝杆菌仍能存活。不过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在液体中加热62-63℃,持续15分钟,或煮沸100℃五分钟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敏感,实验室或病房采用紫外线灯消毒,10瓦的紫外线灯距离照射物0.5-1米,照射30分钟就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直接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也可被杀死,可用于结核患者的衣服、书籍等消毒,结核杆菌对乙醇也很敏感,在70%的乙醇中两分钟就会死亡。
  • 肺结核会头晕吗(音频)

    肺结核会头晕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部分肺结核患者有时会出现头晕症状,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n第一、一部分人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副反应可能会引起头晕,比如长期服用异烟肼,会产生头晕之类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但如果能够耐受就不要停药。\n第二、由于肺结核患者会经常性出现午后低热,发热的时候由于头部血液循环加快、血管肿胀,容易导致头部疼痛及头晕的症状。\n第三、部分空洞性肺结核患者血氧供应不足,引起暂时性的脑供血不足,所以会感到头晕、胸闷。\n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大部分头晕的情况可能是有感冒、颈椎病、贫血、心律失常、休息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导致的,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一一排除,以找到正确原因并进行恰当治疗。还要注意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都可能引起头晕。
  • 接触了肺结核病人怎么办(音频)

    接触了肺结核病人怎么办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接触了肺结核患者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不是所有的肺结核患者都具有传染性,很多患者经过规范治疗,两个月后就已经不排菌了,不具有传染性。第二、也不是所有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以后都会发病,发病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毒力以及个人的机体免疫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是正常的,并且接触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比较少,少量的结核分枝杆菌就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杀灭,这种人群不会发病。感染结核菌后,如果发病1-3个月左右是可以检查出来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结合菌素试验,如果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可能有结核菌的感染,还应该进一步做胸部影像学以及痰菌的检查,看一下是否发病,如果三个月以后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说明没有被传染,则不需要再做其他检查。 \n
  • 肺结核病人饮食禁忌(音频)

    肺结核病人饮食禁忌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临床上建议肺结核患者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辣椒、洋葱、生姜、生葱、生蒜、咖喱、芥末等,也不要吃生冷食物,如雪糕、冰镇牛奶、冰啤酒等。对于水果的种类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各种水果都可以吃,尤其是橙子、雪梨、葡萄、苹果、香蕉、西瓜、哈密瓜等,最适宜肺结核患者使用,不过有一些热性的水果,比如桂圆、荔枝、樱桃、山楂、芒果、榴莲。吃了会使肺结核病人阴虚内热,也就是俗称的上火,有可能会导致加重病情,所以这些水果应尽量少吃,多数肺结核患者都是营养状况较差、身体抵抗力较低的人,而且肺结核病又是慢性消化性疾病,所以患者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适当进补、适当调理,日常饮食中加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三餐主食量一定要充足,可以提供丰富的能量及多种营养成分,还要多吃优质蛋白含量丰富的肉类、蛋类、豆制品和奶制品等。
  • 65岁以上老人能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吗(音频)

    65岁以上老人能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65岁以上的老人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我国2021年3月29日发布的第一版新冠疫苗接种指南中明确规定,18岁以上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都可以接种,没有年龄上限,即使年纪80周岁以上,只要身体健康都可以接种,不过要注意以下几种禁忌:\n一、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还有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出现过敏者。\n二、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n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n四、正在发热者,或患有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n五、妊娠期妇女。
  • 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音频)

    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流感就是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主要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三种,其中导致人体常见流感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这两种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而且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十分频繁,传染性极强,容易引起大流行。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衣物、餐具等日常用品进行传播。人体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各型和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 支原体感染是什么意思(音频)

    支原体感染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支原体感染是指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微生物,通常临床上常见的致病性支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n其中肺炎支原体可导致人体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气管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的传染源是患者以及支原体携带者,在其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肺炎支原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使易感者感染。另外直接接触感染的口、鼻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分泌物污染的毛巾、衣物、餐具等也可导致感染。\n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可引起人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这几种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还可引起流产后的发热和产后发热,另外在分娩期间也可经产道使新生儿感染,使其出现肺炎或脑膜炎等。
  • 退烧栓跟布洛芬能一起用吗(音频)

    退烧栓跟布洛芬能一起用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退热栓和布洛芬不能同时应用,发热患者至少在应用退热栓4-6小时后,才能够服用布洛芬。临床上常见的退热栓,主要成分基本都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主要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美林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这些药物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相似。\n如果二者在短时间内同时应用,没有间隔开来,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疼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急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另外,非甾体抗炎药应用过量,还有可能会使机体出现一定程度的肝肾损伤,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非甾体抗炎药的用量,以及用药间隔时间。
  • 百日咳是什么病(音频)

    百日咳是什么病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本病的病程可迁延数月,故而称为百日咳。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新生儿也不例外,婴儿是高发人群,小于六月龄的婴儿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可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严重的会引起死亡。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包括非典型、轻型及潜伏感染者,患者或潜伏感染者在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病原菌,病原菌会随飞沫快速传播,易感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后被感染。百日咳杆菌在体外生存力弱,间接传播的可能性小。\n百日咳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还需要辅以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等,需要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通常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五天后。若没有抗生素治疗,需隔离至发病后21天。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等。
  • 百日咳用药(音频)

    百日咳用药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对于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先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等。卡他期进行使用,能减轻,甚至不发生痉挛性咳嗽,进入经咳期使用抗生素,不能缩短百日咳的临床过程,但可以缩短排菌期及预防继发感染,相应药物如下:\n一、红霉素:是首选药物,可以静脉滴注或口服。新生儿使用红霉素时,有发生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风险,故新生儿要慎用。\n二、阿奇霉素:可用于治疗肺炎、中耳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不良反应是可能会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n三、克拉霉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如恶心、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n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大,故不存在用药绝对最好、最快、最有效的用药方案。除了常用非处方药外,其余处方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