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丽

  • 淋巴癌检查项目有什么(音频)

    淋巴癌检查项目有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淋巴癌这种疾病具体的在临床上有很多不一样的表现。检查上医生们一般就是对于患者的患病部位的组织进行采样检查。早期检查项目有哪些?第一、血常规及血涂片。血常规一般正常,可以合并慢性病贫血。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出现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髓可以出现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外周血可以出现淋巴瘤细胞。第二、骨髓涂片及活检。霍奇金淋巴瘤罕见骨髓受累,而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髓,骨髓涂片可以见到淋巴瘤细胞,细胞体积比较大,染色质丰富,灰蓝色,形态明显异常,可以见到“拖尾现象”。淋巴瘤细胞≥20%时,诊断为淋巴瘤白血病。骨髓活检可以见淋巴瘤细胞聚集浸润,部分患者骨髓涂片可以见到噬血细胞增多及噬血现象,多见于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第三、血生化。LDH增高与肿瘤负荷有关,为预后不良的指标。第四、脑脊液检查。中高度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Ⅲ期或者Ⅳ期患者可能出现中枢神经受累或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要行脑脊液检查,表现为脑脊液的压力增高,生化蛋白量增加,常规细胞数量增多,单核为主,病理检查或者流式细胞术检查,可以发现淋巴瘤细胞。第五、组织病理检查。霍奇金淋巴瘤可以见到诊断性的RS细胞及其变异型细胞。第六、TCR或者IgH基因重排可以出现阳性。以上介绍的是淋巴癌的常用检查项目。
  • 淋巴癌可以治愈吗(音频)

    淋巴癌可以治愈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过去有90%以上的患者在一年内死去,但这种恶性肿瘤也是治疗进展最大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现在大多数恶性淋巴瘤都有望能治好。因此恶性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这主要归功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这两种方法是当今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措施,而且已经取得显著的疗效。尤其是霍奇金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总的10年生存率,已提高到5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可能已经治愈。非霍奇金淋巴瘤常播散到全身各处,对某些病人而言,完全治愈是可能的。对于部分病人,治疗能延长生命,并改善症状达数年之久,治愈或者长期存活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淋巴瘤的分期和播散的部位。当然,化疗决定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的副作用比较显著,能引起短暂或者持久的不育,增加感染的危险性以及引起脱发。但是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来说,这样的治疗方法还是最佳的选择,能极大的增加病人的治愈机会。
  • 淋巴癌检查项目有哪些(音频)

    淋巴癌检查项目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淋巴癌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可以有如下的检查:一、血常规及血涂片。血常规一般正常,可合并慢性病贫血,可以出现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可以出现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外周血可以出现淋巴瘤细胞,但是比较少见。二、骨髓涂片及活检。NHL侵犯骨髓,骨髓涂片可以见到淋巴瘤细胞,细胞体积比较大,染色质丰富,灰蓝色,形态明显异常,可见拖尾现象。淋巴瘤细胞≥20%为淋巴瘤白血病。骨髓活检可见淋巴瘤细胞聚集浸润,部分患者骨髓涂片,可见嗜血细胞增多及噬血现象,多见于T细胞的NHL。三、血生化。LDH增高与肿瘤负荷有关,为预后不良的指标。四、脑积液的检查。中高度侵袭性AHL临床三期、四期患者可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行脑脊液的检查,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生化蛋白量增加,常规细胞数量增多,单核为主,病理检查或流式细胞术检查可发现淋巴瘤细胞。五、组织病理学检查。TCR或IgH基因重排可以出现阳性。
  • 脖子淋巴癌有什么症状(音频)

    脖子淋巴癌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脖子淋巴癌的局部表现:一、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和深度淋巴结,其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多可融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浅表淋巴结以颈部多见,其次为腋下及腹股沟,深部以纵膈,腹主动脉旁多见。二、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的压迫症状,主要是指深度淋巴结,如肿大的纵膈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除了局部的症状之外。还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消化系统30%的胃、胰、肠受累,造血系统呈贫血象,与骨髓受累有关,心血管系统偶有渗出性心包炎,肝损害可以出现5%-15%的患者可以出现骨转移、骨痛,约1/3的患者有肾浸润,出现肾衰。
  • 淋巴癌一般能活多久(音频)

    淋巴癌一般能活多久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对于淋巴癌患者的存活时间与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淋巴癌的方法有关。如果早期发现淋巴癌,通过有效的方法治疗,是有治愈的可能的。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即使是淋巴癌晚期,患者也不要因此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毕竟淋巴癌晚期不代表生命的结束。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淋巴癌的方法之一,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缓解病人的症状。很多病人可以通过化疗得到一个长期的缓解,但是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一同杀灭。所以,化疗依然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组织,容易转移,容易复发,而且全身的毒副作用比较大,造成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可以采用化疗同时辅以中医药治疗,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之后,淋巴癌是有很大几率治愈的。即使是晚期也可以获得比较长的生存期。
  • 淋巴癌死前两天症状(音频)

    淋巴癌死前两天症状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淋巴癌到了晚期,是严重影响生命的疾病了。淋巴癌死前两天可以出现哪些症状呢?第一、死前两天时,因为癌细胞已经出现了全身的扩散,癌细胞会扩散到身体的主要器官,形成了新的病灶,会造成身体的各个主要器官的功能衰竭。所以晚期患者的身体非常虚弱。第二、淋巴癌患者死前几天可以出现疼痛加剧,因肿瘤的压迫,吞咽食物困难,患者休息不好甚至没有意识。晚期的癌症患者身体都非常瘦弱,此前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烧的症状。到了最后,癌细胞扩散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非常典型的淋巴癌患者死前出现的一个症状是肠胃消化系统的变化,也是淋巴癌死前症状中不能忽视的一点。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等。肝内弥漫浸润或者肿大淋巴结,压迫胆总管时可以发生黄疸。
  • 血友病遗传方式是什么(音频)

    血友病遗传方式是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友病甲型、乙型和丙型有各自不同的遗传方式。血友病甲、乙均为性染色体X连锁隐性遗传。遗传有四种情况:第一、是血友病甲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儿子为正常,女儿均为携带者;第二、是正常男性和女性携带者结婚。所生儿子50%可能患有血友病甲,女儿50%可能为携带者;第三、是血友病甲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结婚。其女儿为血友病患者,而携带者的概率各为50%,其所生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占50%;第四、是男女均为血友病的患者。其所生子女均为血友病患者。血友病丙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
  •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什么(音频)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份,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最主要的媒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一致性的参数,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其参考值为11.5%-14.5%。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均匀一致,则该参数降低。如果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说明红细胞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则该参数高于参考值。如果单纯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临床意义不大,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可以暂时观察。如果有明显贫血,需要考虑地中海贫血,到医院进行专科进一步检查。
  • 成人淋巴瘤是怎么回事(音频)

    成人淋巴瘤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成人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瘤细胞可以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较为公认的是某些感染因素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率有关。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最常罹患的恶性肿瘤就是淋巴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6-100倍,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BNK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EBV病毒感染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VT淋巴瘤的可能病因,丙型肝炎病毒与脾淋巴瘤有关。机体的免疫异常、自体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的药物、老龄化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放射线、杀虫剂、除草剂、染发剂、重金属、苯等物理因素、化学品也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音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为特征。之前的时候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比较差,病程比较短,不及时治疗,病死率为80%-90%。随着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预后大大改观,病死率降到10%-20%。血浆置换最主要的机理是纠正酶的缺乏,去除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聚集的不利因子和自身抗体。血浆置换原则是早期、足量、优质、联合,只要患者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即开始使用。对于遗传性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输注是首选的治疗措施,但疗效不如血浆置换。可以与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环孢素A等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稳定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抑制IgG的产生,通常与血浆置换同时应用,一直持续到病情缓解,再逐渐减量。脾切除有时候也可以使用,但是疗效不十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