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

  • 自身免疫性肝炎做什么检查(视频)

    自身免疫性肝炎做什么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清生化学检查:即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水平,谷丙、谷草、碱磷酶、谷氨酰转肽酶,但是转氨酶的水平并不能够准确地反映肝内炎症的活动程度; 2、免疫学检查:包括自身抗体,例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检测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分型;此外免疫球蛋白的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G和γ-球蛋白,可以反映肝内炎症的活动程度,对于判断治疗的疗效有帮助; 3、肝组织学检查:肝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精确评价肝脏的分期和分级;对于自身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组织学检查是唯一确诊的方法;肝组织学检查可除外其他肝病,鉴别患者是否有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定停药时机,所以,肝组织学检查至关重要。 患者一旦拟诊自身免疫性肝炎,一定要找专科医生就诊,尽可能地行肝脏组织学检查。
    2023-08-01
  • 自身免疫性肝炎有什么症状(视频)

    自身免疫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表现多样,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在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10%-20%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无临床症状,表现为隐匿性发病,仅在体检中发现转氨酶异常,约25%的患者可呈急性发病经过,甚至部分病人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1/3的病人在诊断时已经有肝硬化表现。部分病人就诊,首发症状表现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首次就诊的症状是呕血和黑便。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常合并自身其他器官或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式甲状腺炎、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023-08-01
  • 顽固性腹水是怎么回事(视频)

    顽固性腹水是怎么回事
    顽固性腹水指腹水症状不能被利尿剂有效控制,或在抽放腹水之后早期复发,不能够被利尿药有效阻止的腹水。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患者一旦出现顽固性腹水,一年病死率可达60%。顽固性腹水的治疗,一线治疗是大量抽放腹水,联合输注白蛋白,虽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二线治疗指的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即TIPS。但TIPS治疗顽固性腹水,要求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有望在TIPS治疗中获得最大收益,同时TIPS治疗要求医生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所以目前TIPS治疗仍然作为顽固性腹水的二线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理想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肝源紧缺,价格昂贵,所以不能在临床上广泛的开展。除上述治疗,腹水的浓缩回输也是顽固性腹水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他包括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
    2023-08-02
  • 腰椎突出、狭窄、滑脱三者的关系(视频)

    腰椎突出、狭窄、滑脱三者的关系
    腰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三种疾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表现为单纯的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出现一侧下肢麻木、疼痛。随着年龄增长以后,突出未得到良好的纠正,会导致继发性的椎管狭窄,出现椎管狭窄的症状,导致腰背肌功能长期得不到良好的锻炼,会同时引起腰椎椎体之间的错位,即腰椎滑脱。三种疾病的共同点是患者的腰背肌和肌肉较疲软,不能给腰椎间盘良好的支撑。
    2023-08-03
  •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视频)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
    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炎,只要伴随皮肤巩膜的黄染、胆红素水平的升高,都能称为黄疸型肝炎。所以,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是症状诊断,而不是病因诊断。病因中部分可造成传染,部分不能造成传染。像病毒性肝炎,可引起传染,而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包括遗传代谢性的肝病也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可以伴随着胆红素升高,临床上也称之为黄疸型肝炎,但以上病因造成的黄疸型肝炎不会发生传染。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型肝炎是可以传染的,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2023-08-03
  •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视频)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病毒性肝炎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恶心、肝区不适,以此类症状为主,少数病人会出现畏寒、发热,查体时可以见肝脾肿大,血清生化学检查可出现转氨酶呈不同水平的升高、胆红素水平升高。在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发生慢性化,病情迁延,病人可进展到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会表现出肝掌、蜘蛛痣、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少数病人可进展至肝细胞癌。
    2023-08-03
  • 低血糖症的原因(视频)

    低血糖症的原因
    糖尿病因血糖高引起,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却伴有低血糖症表现。当血糖低于2.8mmol/L,且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时,则称为低血糖症。其原因如下: 1、由于患者身体的某些疾病易引发低血糖症; 2、由于患者未积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或使用的降糖药物过量造成低血糖症; 3、由于患者使用降血糖药物的方法不当,如注射速效的胰岛素或口服阿卡波糖后未及时进餐。
    2023-08-01
  • 低血糖的诊断(视频)

    低血糖的诊断
    若患者伴有低血糖典型症状,血糖低于2.8mmol/L,且及时补充糖类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较快消失,即可诊断为低血糖。 临床常见低血糖的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多表现为产生饥饿感、出汗、乏力、心慌、紧张、焦虑、手发抖等; 还可出现脑功能受损的表现,如嗜睡、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同时可能出现幻觉,严重者会发生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023-08-01
  • 低血糖危害(视频)

    低血糖危害
    低血糖的危害如下: 1、低血糖可造成智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及理解能力下降等; 2、低血糖可对脑细胞功能造成危害:当低血糖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时,其危害不可逆转,在短时期内,因脑细胞严重受损,部分患者未能醒来而变成植物人,严重者将导致死亡; 3、低血糖可对心脏产生影响:低血糖患者易患高血压及冠心病,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023-08-01
  • 老年人味觉减退是什么原因(视频)

    老年人味觉减退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的味觉减退是很复杂的,多种原因引起。除了老年人的味蕾、舌乳头萎缩,味蕾减少,形成味蕾减退,甚至于消失的很重要原因以外。还与口腔黏膜,包括舌肌肉萎缩有关。比如造成口干、口苦,包括口腔黏膜萎缩,会形成味觉的减退。另外,味觉这种滋味的产生和嗅觉、视觉、心理、内分泌神经都密切相关。有好多整体性的病也可以引起味觉的改变,所以针对味觉,老年人的减退,还要进行一个全面体检,来分清楚味觉减退是味蕾减少,或者口腔黏膜萎缩,局部病引起的。还是有全身性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情志病、心理因素导致的。只有分清这些来对症治疗,才能够取得好的疗效。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