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萍

  • 黄斑变性怎样治疗好(视频)

    黄斑变性怎样治疗好
    黄斑变性,常分为先天性的黄斑营养不良,多见于小孩、青年人,对于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矫正屈光不正,生活饮食方面适当的注意即可。临床上更多看到老年性的黄斑变性,对于早期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叮嘱患者注意生活饮食方面干预,防止病变进一步的加重,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进入了湿性时期,要给予及早的积极治疗。目前,湿性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治疗,首选方案是眼内的抗VEGF的治疗,目前国家的医保政策已经覆盖到这类人群患者。另外对于湿性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除了眼内的抗VEGF的治疗外,有特殊的患者,可能也要给予激光的治疗或PDT的补救治疗。所以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根据疾病的病程进展情况、病情的分期,医生会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这类型的患者,不管先天性的黄斑营养不良还是老年性的黄斑变性,都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医生给正确的治疗方案。
    2023-08-03
  • 视网膜黄斑变性是怎么回事(视频)

    视网膜黄斑变性是怎么回事
    严格意义上黄斑变性,由很多原因引起,因为黄斑区看东西是中心视力最强的地方、最好的地方,而且变色能力还有明暗的视觉是非常好的区域。所以黄斑变性是指黄斑的区域发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患者会觉得看东西时中央看不清楚,颜色失真,而且看东西变形,出现上述症状时,要警惕黄斑出问题。黄斑变性的原因一般老年人会出现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是老年性黄斑变性,对于中年人、青年人或小孩,引起黄斑变性是遗传因素所导致黄斑区的营养不良,所以如果出现中心视力的下降、看东西变形、颜色变暗、变色能力不强时,确实要警惕视网膜黄斑变性的可能性。根据年龄的特点,由不同的病因导致。
    2023-08-03
  • 老年性黄斑变性用什么药(视频)

    老年性黄斑变性用什么药
    老年性黄斑变性从病程上是早期和中期时眼底的表现,只是玻璃膜疣或玻璃膜疣的融合,对于这类型的患者,视功能的损害可能是轻度。推荐口服抗氧化剂、营养补充剂,比如维C、维E、含锌的或玉米黄素,还有叶黄素等,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早期和中期可以适当使用。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如果诊断是湿性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首选的一线方案治疗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 目前进入国家医保是雷珠单抗注射液和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这两种药物刚开始治疗是每月注射1次,最少注射3次,之后根据病情的进展再决定再注射的次数,还有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除了做眼部注射时可能还要结合激光治疗。总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在早期时可以给予营养补充剂,如果黄斑变性已经达到湿性时,抗VEGF治疗是首选治疗。
    2023-08-03
  • 先天性黄斑变性能治好吗(视频)

    先天性黄斑变性能治好吗
    目前先天性黄斑变性,一般指遗传性的黄斑营养不良,因为由遗传基因导致酶的缺陷,或生物合成的物质所导致的视网膜结构功能的破坏。目前虽然明确黄斑营养不良的位点突变,但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对上述营养不良的患者有益。严格意义上,黄斑营养不良没有办法治愈。但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有的疾病进展非常缓慢,甚至不进展。所以对于此类患者,不能认为孩子肯定将来会失明,根据发病的类型不一样,预后也不一样。而且对于黄斑营养不良的患者,在没有明确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前,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能够帮助患者获得较好的有用视力。所以对于先天性的或者遗传性的黄斑营养不良的患者,没必要给予患者治疗结局不明确的治疗方案,但是给患者很好的屈光不正的矫正,对于患者的视力改善有极大的帮助。
    2023-08-03
  • 黄斑变性诊断标准(视频)

    黄斑变性诊断标准
    黄斑区是中心视力最相关的区域,如果出现黄斑区的问题,病人觉得: 1、中心视力不好,所谓中心视力是看地方、区域不清楚,而余光可能看东西相对较清楚,出现中心视力下降; 2、觉得看哪里会发暗,会出现看东西变形,最典型的令人觉得看窗户时,窗户框变形扭曲,如果出现中心视力的下降,视物的变形、变颜色时要考虑黄斑变性。 从眼科医生看,做相应的眼底检查,此时看到黄斑区可能会出现出血、水肿、渗出等,以上是眼科医生所见,看到眼底后作为诊断标准,再去做眼科的检查,最常用的无创性的检查叫OCT,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病灶的情况时,会建议去做眼底的血管造影,包括眼底的荧光素血管造影和脉络膜的吲哚青绿的造影。所以黄斑变性的诊断症状,包括了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变色等,再有眼科医生眼底的检查,还有辅助检查,比如OCT眼底荧光造影和脉络膜血管造影。
    2023-08-03
  • 中浆病如何治疗(视频)

    中浆病如何治疗
    中浆大部分患者认为是自限性的疾病,如果不做特殊的治疗,在4-6个月时也可以自行恢复,视网膜下的液体可以自行吸收,如果在做检查时发现视网膜下液的高度非常高,病人的症状非常明显时,也会对症给促进液体吸收的药物。 另外,中浆发病有诱因,比如大量的饮酒、熬夜、劳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的使用。对有诱因的患者,要去除诱因,病人要戒烟戒酒、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的稳定。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果可以减少用量或者停止用药最好,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如果是中浆患者,通常会给患者做OCT的检查,眼底的无创性检查,眼底的荧光素的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的结果,如果患者有明确的渗漏点,可以根据渗漏的部位来决定做何种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直接封闭渗漏点,促进进一步的吸收。常用的激光有532nm的激光,还有PDT光动力的治疗,上述两种治疗可以较快速的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让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尤其对于慢性反复的中浆患者,更应该进行眼底血管的造影检查,确定是否需要激光的干预,因为慢性迁延性的患者,视力障碍会发生比较严重。
    2023-08-03
  • 中浆病能导致失明吗(视频)

    中浆病能导致失明吗
    一般认为是预后相对较好的疾病,所以对于大部分中浆的患者,是不会导致失明。但是中浆有特点,虽然有一部分人可以自愈,自行可以恢复,但是有的病人会反复,反复1次2次,甚至有少部分病人迁延不愈,迁延不愈的视网膜下总有液体的状况,时间长会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的萎缩,会导致色素上皮的萎缩,有少部分的患者会继发黄斑区的脉络膜的新生血管膜,甚至由于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的萎缩,导致中心视力较差,中浆病一般是不会导致失明,但极个别迁延不愈的慢性中浆病患者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上述视力障碍严格意义上可能不会失明,但因为损害的是中心视力,对生活还有其他的自理行动会出现不便利的情况。所以中浆病虽是预后较好的疾病,但是反复、慢性迁延不愈的患者,要注意中浆病仍然会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
    2023-08-03
  • 眼底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眼底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葡萄膜炎在眼科是一大类的炎症疾病,细分种类是非常多,包括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部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对于葡萄膜炎的治疗,首先要看病情的情况,从解剖上来分属于何类葡萄膜炎,如果以前部的中间葡萄膜炎为主,用到的治疗方案是点眼药水治疗为主,如果是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的患者,除了局部的点药外,往往要进行眼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全身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另外,葡萄膜炎常见的原因跟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因素以外,还有很多的发病因素跟感染有关,比如细菌感染,比如梅毒感染等,此时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要进行病因治疗,比如抗细菌、曲霉菌治疗等,葡萄膜炎的治疗是综合的,对因又对症的广泛的治疗方案,包括去因治疗,眼部的局部的眼药水的治疗,还有眼周的药物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全身用药往往涉及到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的消炎药,还有免疫抑制剂等,总之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病因还有疾病的类型来对因具体治疗。
    2023-08-03
  •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睛疼吗(视频)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睛疼吗
    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原因非常多,中老年人较常见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全身的血液的代谢有关。还有患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但是是炎症因素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一般情况下不伴有明显的眼痛,但是因为有三高症状,病人在发病前会有眼部不适的症状,对于这类炎症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会有眼部疼痛的感觉,再有视网膜静脉阻塞到后期的患者,由于阻塞的严重程度,这类型的患者有可能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都知道青光眼会引起眼压升高,会引起眼睛的憋胀、疼痛。 所以如果已经诊断视网膜静脉阻塞,出现眼部的疼痛、眼胀时,注意看是否合并青光眼或继发青光眼。如果认为症状有可能是视网膜静脉阻塞,但是出现疼痛时,一定要跟医生讲明白,要注意筛选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生的原因,可能不单纯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有另外的发病因素,治疗的过程中,去除病因对疾病治疗是非常重要。
    2023-08-03
  • 视网膜静脉阻塞能治好吗(视频)

    视网膜静脉阻塞能治好吗
    目前随着药物的大量上市,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可以有不错的预后。视网膜静脉阻塞有分支和中央静脉阻塞,上述阻塞的类型,决定预后有不一样的改变。不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还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如果合并看东西明显的变形,视力明显的下降,早期的干预治疗,比如眼内的玻璃体腔的注药,适时的激光治疗等,会明显的改善视力,能获得不错的预后。但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预后相对比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差,而且不论中央静脉阻塞还是分支静脉阻塞,整个的病程的时间较长。不是非要给病人做何治疗,病人的随访和定期的随访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病程过程中,血管阻塞的情况会有改变。如果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一定要去医院定期复查,因为病情发展过程中会有变化。如果跟随着医生做出正确选择,疾病对视力的影响可能不像想象的严重,应该不会导致失明。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