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智

  • 脑膜瘤治疗方法有几种(视频)

    脑膜瘤治疗方法有几种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2023-08-02
  • 左侧顶部大脑镰处脑膜瘤症状(视频)

    左侧顶部大脑镰处脑膜瘤症状
    大脑镰旁是颅内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大脑镰在大脑正中间,头部正中间从前到后类似片状,大脑镰左右都可能会长脑膜瘤。通常左侧顶部大脑镰处脑膜瘤有以下症状:1、感觉异常:左侧顶部镰旁脑膜瘤的部位靠中间,从头前到头后的中点处靠后,属于重要的感觉功能区,右侧肢体感觉会经过脊髓一直传导到左侧颅内,因此患者最常见症状是右侧肢体感觉异常;2、运动异常:由于顶叶前方紧邻运动功能区,左侧运动功能区支配右侧肢体活动。所以脑膜瘤长在此部位,如果压迫顶叶,通过水肿或间接性机械 压迫,会波及前方额叶,可能引起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及上肢抬举无力,或走路时无力等症状;3、其他:脑膜瘤属于占位病变,且随着脑膜瘤生长,由于头颅容积不变,脑膜瘤生长会占据一定头颅容积,特别是有水肿发生时,可产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所以除运动和感觉异常外,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甚至眼科检查会发现视乳头水肿等。
    2023-08-02
  • 颅内胆脂瘤手术成功率高吗(视频)

    颅内胆脂瘤手术成功率高吗
    颅内胆脂瘤手术的成功率,相对于其他颅脑肿瘤较高。颅内胆脂瘤不是肿瘤,而是颅内的异位上皮,可不断分泌胆脂成分。胆脂瘤无血供,因此术中不如处理其他肿瘤时,需要处理血供后再去处理肿瘤。另外,颅内胆脂瘤质地较软,术中不需要过多去剪或用超吸刀打碎,使用吸引器吸引基本就能将其吸出。如果胆脂瘤能得到微创和彻底的切除,手术成功率较高。对于颅内胆脂瘤手术,最大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几点:1、粘连:颅内胆脂瘤会分泌胆脂成分,可能与旁边神经发生化学性炎症而导致粘连,此时分离需要小心,应将胆脂瘤从神经上分离;2、位置:对于胆脂瘤,可以长的位置较多,可在颅内到处生长,所以应选择较好的入颅方式,甚至需联合入颅,或通过分期手术将其彻底切除。
    2023-08-03
  • 垂体瘤术后激素多久恢复正常(视频)

    垂体瘤术后激素多久恢复正常
    垂体瘤术后,激素多久能恢复正常,取决于手术对肿瘤的切除程度。如果肿瘤相对较简单,术中可做到彻底切除,术后激素恢复较快,基本3天左右可以恢复正常,稍晚可能1个月,最晚3个月时,可以恢复正常。垂体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当垂体生长垂体瘤后,可引起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称为功能性垂体瘤,手术目的是缓解激素异常引起的靶器官改变。通常侵袭性垂体瘤生长较复杂,侵犯的复杂部位较多,且与周围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海绵窦里的神经关系较密切。此类肿瘤在术中可能达不到彻底全切,术后激素不一定能恢复正常。所以如果患者在3个月甚至半年后,发现原有升高激素并未降至正常,可能需进行二次手术或放疗,甚至进行药物治疗,争取使升高激素得到生理性缓解。
    2023-08-01
  • 侵袭性垂体瘤生长速度(视频)

    侵袭性垂体瘤生长速度
    侵袭性垂体瘤一般是指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据其生长表现,其生长速度通常较快。侵袭性垂体腺瘤不仅会在鞍内生长,可突破鞍内正常边界,向外侧长到海绵体,或向上突破鞍膈而长到颅内,或再向其他部位扩展,侵犯周围骨质甚至颈椎动脉等较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建议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在其侵袭更多的神经或血管等其他结构前,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在其最小状态下做到彻底切除。早期手术通常能减少术中对周围神经或血管的损伤,并能最大程度将其切除干净,避免其长入不宜切到的死角部位。
    2023-08-01
  • 垂体瘤的分类(视频)

    垂体瘤的分类
    垂体瘤是颅内的常见肿瘤,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1、功能性垂体瘤:因为垂体是人体的激素分泌器官,如果新生肿瘤引起激素分泌异常,导致人体性腺激素如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脂醇、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异常,会造成相应靶器官异常,如泌乳素分泌增多会引起泌乳或停经,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以及口唇肥厚、四肢肥大等肢端肥大表现;2、非功能性垂体瘤:仅有机械性生长,并不会引起激素分泌增加,也不会引起靶器官的临床表现,但可能机械性压迫上方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如果肿瘤体积继续增大,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等表现。
    2023-08-01
  •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怎么办(视频)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怎么办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的处理应该因人而异,要取决于听神经瘤术后复发的程度,主要分析有以下几点:1、保守治疗:如果病人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肿瘤稍微增加,同时患者面神经功能或听力存在,建议可以保守接受放射治疗。在此情况下,二次手术通常不如第一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可以明显发现肿瘤和神经的界面,可以较好识别和保护神经和肿瘤。二次手术时肿瘤和神经之间可能发生粘连,较难识别和做到精确分离,因此,放疗可能比手术带来的创伤小;2、手术治疗:如果是听神经瘤术后,部分病人没有长期随访,等到再次发现时,肿瘤体积较大并引起明显的压迫症状,比如压迫脑干引起肢体活动障碍,或者是压迫到小脑引起脑积水等较为很明显的症状,此时只有手术途径,要尽快的解除压迫。如果病人放疗控制不住的情况下,肿瘤还在继续增长,还要考虑手术治疗。
    2023-08-02
  • 听神经瘤不手术会怎样(视频)

    听神经瘤不手术会怎样
    患有听神经瘤,不进行手术,随着听神经瘤进展,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听力下降:随着疾病自然进展,听力会慢慢下降,此过程可能会较长,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2、手术难度增大:随着听神经瘤生长,体积增大后,手术时再保留面神经、听神经的难度会增加。通常医生给不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会考虑个体化原则。如果患者有听力,术中保留听力的把握不大,但肿瘤较小,没有明显压迫,为保留患者双耳听力的生活状态,可能会建议先观察。如果病情发生变化,如听力急剧下降,或肿瘤进行性增大,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有听力,术中保留听力的可能性较大,会建议早期手术,因早期手术可能将听神经瘤和面神经、听神经分开,并全切听神经瘤,将来可能终身保留听力。因此,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2023-08-02
  • 听神经瘤早期主要症状包括什么(视频)

    听神经瘤早期主要症状包括什么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早期症状与其起源有关。听神经不是1根神经,分为蜗神经、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还包括紧邻的面神经,等于4根神经组成一束神经。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这2根神经下方是主管听力的蜗神经和管面部功能的面神经。患者早期主要症状是因听神经瘤压迫蜗神经,引起听力下降或耳鸣。通常发生上述症状后,患者一般会到耳鼻喉科就诊。如果耳鼻喉科医生建议患者做核磁共振,会发现在内听道里有占位性病变,此时可能会转到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2
  • 表皮样囊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区别(视频)

    表皮样囊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区别
    表皮样囊肿和皮脂腺囊肿有本质区别,主要区别如下:1、皮脂腺囊肿:是指皮肤皮脂腺如痤疮样发生感染,属于感染性病变;2、表皮样囊肿:不是感染性病变,而是先天性病变,是在大脑内有异位生长的先天性上皮,此上皮组织会不停分泌胆脂性组织,所以又称为胆脂瘤。表皮样囊肿外观类似珍珠,呈白色且质软,类似雪花膏。如果不进行处理,大脑内的血管、神经及脑组织间有较多间隙,随着表皮样囊肿不停分泌,胆脂成分会进入各个间隙内。因此该病应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分泌到盲区,进行处理时难度会增加,甚至一次手术无法解决,需要二次手术。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