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亚敏

  • 淋巴瘤会全身淋巴结肿大吗(视频)

    淋巴瘤会全身淋巴结肿大吗
    淋巴瘤最常见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故此类患者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但具体需根据病情分期分析,常见如下: 1、Ⅰ期淋巴结肿大可能较局限; 2、Ⅱ期淋巴结肿大部位相对较多些; 3、Ⅲ期是横膈上下都会有淋巴结肿大; 4、Ⅳ期有弥漫性脏器改变。 因此,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患者常见症状,此外可能还有其它表现,比如内脏浸润,包括骨髓淋巴瘤细胞浸润,或者空腔脏器、胃肠道淋巴瘤,以及脾脏累及、脾脏肿大等。 如果患者无意发现淋巴结肿大,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具体原因,比如炎症、肿瘤或其它原因。如果最终确诊是淋巴瘤,需化疗,且化疗大多数以静脉化疗为主,通常为6-8或4-6个疗程,甚至有些患者在淋巴结肿大区域还要进行放疗,比如放射野治疗,另外部分患者还需要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为主的移植治疗。
    2023-08-03
  • 淋巴瘤在血液中会有什么表现(视频)

    淋巴瘤在血液中会有什么表现
    淋巴瘤患者在血液系统中表现会有特征,比如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显微镜下检验血液可能是正细胞贫血,此外患者可能还会有些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其均属于血液系统异常现象,建议做骨髓穿刺。通过骨髓穿刺可查看淋巴瘤细胞是否有骨髓浸润,或者发展成为淋巴瘤白血病,常见如下: 1、如果患者在淋巴瘤白血病期,则血液里可能会发现淋巴瘤细胞; 2、如果到淋巴瘤白血病期,则外周血里面可能会有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同时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或者其它网状细胞增殖,但并非每个患者在外周血中都会有此类表现。 因为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或者白细胞下降,所以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比如头晕、乏力等,需要输血治疗,如果白细胞减少或者是异常淋巴瘤肿瘤细胞增多,还可能会出现反复感染,故建议结合抗感染治疗。
    2023-08-03
  • 骨穿结果怎么判断是不是白血病(视频)

    骨穿结果怎么判断是不是白血病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检查,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判断白血病: 1、形态学:穿刺后做骨髓液涂片检测,查看造血细胞和普通血细胞中是否含有白血病细胞,因为白血病细胞在显微镜下有特征,所以检验人员能够识别; 2、免疫学:骨髓液抽出后做免疫学分型,即查看血细胞,特别是白细胞表面是否有抗原分子,比如CD7、CD3、CD20、CD19等,然后根据表面分子表达确定是否属于白血病细胞; 3、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学角度查看是否有基因突变、基因融合,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BCR-ABL融合基因,95%以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具有该基因,所以一旦诊断有此基因表达,相当于已完成基因诊断; 4、染色体方面:查看女性患者染色体是否为XX或者男性为XY,即为正常核型,如果有些染色体存在异常、片段缺失或者异位,在某些白血病当中也是特征性改变。 总之,穿刺骨髓虽动作很简单,但背后需通过上述四个步骤进行白血病诊断。
    2023-08-01
  • 白细胞增多是白血病吗(视频)

    白细胞增多是白血病吗
    白细胞增多有很多原因,其中就有白血病,但不代表白细胞增多就是白血病,如果发生白细胞增多建议到医院做检查,比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判断增多白细胞类型,如果增高非常显著,建议到血液科门诊进一步检查,若血液科大夫考虑可能是血液病,需要做骨髓穿刺,即在骨髓上抽取骨髓液化验,从而查看增高白细胞计数是骨髓病变引起,还是其它原因引起。 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可以增高,但是其它其他疾病同样会有类白血病反应,引起白细胞增高,比如严重感染、慢性感染。正常白细胞计数是4000-10000/μL,但对于慢性感染、长期慢性疾病,或者严重感染患者而言,其白细胞计数甚至可达30000-50000/μL,但一般不超过50000/μL,称之为类白血病反应。 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金标准之一,可用于鉴别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其包括很多检查项目,比如细胞学检测、染色体检测、基因遗传学检测等。
    2023-08-01
  • 白血病会不会遗传(视频)

    白血病会不会遗传
    白血病不是遗传性疾病,即并非父辈或者祖辈有某种白血病,孩子就会得白血病,但发病诱因里生物学背景具有一定作用,说明遗传背景在发生、发展机制中有关系,比如整个白血病发病机理里面,包括患者出现染色体改变、遗传物质基因突变等,均可造成白血病发生、发展。 虽然白血病无遗传性,却具有遗传背景,比如双胞胎里面有个孩子得白血病,则另一人得白血病概率会显著增多。此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比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等,因为有遗传学异常,遗传学物质不稳定,故在先天性疾病患者当中,发生白血病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2023-08-01
  • 白血病早期小孩流鼻血特点(视频)

    白血病早期小孩流鼻血特点
    白血病早期小儿流鼻血具有以下特点: 1、白血病患者流鼻血很难止住,因为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体内骨髓被大量白血病细胞占据,造成血小板功能下降,故患者血小板计数很低,流鼻血时间会相对较长,量也比较大; 2、白血病不仅限于流鼻血,其它地方也会出血,比如牙龈出血、痰中带血、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者不小心碰撞出现瘀点、瘀斑等; 3、白血病患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出血之后血凝不住,所以出血症状相对比较严重,因此跟普通流鼻血不同。有些孩子或者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鼻窦里面血管丛发育异常,也会经常流鼻血,但此为良性,和白血病完全不同,当然白血病患者流鼻血,还会伴随其它症状,包括感染性发热、贫血等,是综合表现。
    2023-08-01
  • 白血病复发的前兆(视频)

    白血病复发的前兆
    白血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或者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很多人可能会获得治愈,但确实也存在复发情况。白血病复发前兆是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感染性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导致流鼻血或者牙龈出血,甚至月经增多等症状。 总体来说白血病复发整个症状和首发症状类似,如果患者有上述先兆,建议患者去医院通过血液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进一步诊断。如果血液常规检查后发现有指标明显异常,则建议进行骨髓穿刺,因骨髓穿刺以后就能够完全确定患者是否复发。通常在首次诊断白血病时,骨髓里原始细胞比例大于20%,复发时原始细胞比例大于5%。
    2023-08-01
  • 白血病人发烧是好事还是坏事(视频)

    白血病人发烧是好事还是坏事
    白血病患者发烧是常见症状,具体是好事还是坏事需要一分为二看待,或者分阶段去分析,常见如下: 1、白血病患者在首次诊断时,绝大多数都会有发热,因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效白细胞或免疫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增殖,故会出现感染性发热,是最常见的白血病早期症状,具有病情提示作用,此外白血病初诊症状还包括感染、体重下降、胸闷、气短等; 2、多数白血病患者需要联合化疗,如急性白血病,而化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发热,如化疗方案结束后,进入骨髓抑制期,白细胞通过化疗后会降低许多,从而达到骨髓抑制,导致抵抗力非常弱,此时很多患者也会出现发热,同样认为是感染性发热,比较危险,特别是当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时伴有发热。对于化疗过程中的感染性发热,需要用强有力的广谱抗感染药物迅速控制感染,减少感染并发症对身体的危害,后期通过化疗药物作用,控制、杀灭白血病细胞,使体内白血病细胞残留降到最低,然后进行反复化疗; 3、部分年轻的中高危白血病患者在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会有排斥反应,可能也会出现发热情况,此时建议用激素类药物或其它免疫抑制剂进行控制。有些患者为低热,是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但此发热反而有利于减少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风险,故具有一定利处。 总而言之,整个白血病从最开始诊断到治疗后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存在很多阶段,且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表现,故建议根据发热原因进行判断,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3-08-01
  • 什么疾病会引起重度贫血(视频)

    什么疾病会引起重度贫血
    贫血症状非常常见,实际上许多疾病都可引起重度贫血,常见如下: 1、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当然疾病程度严重就可导致重度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缺血、缺氧、活动能力下降等。白血病特别容易导致重度贫血,因为病态细胞在体内广泛增殖,导致正常红细胞生成受到抑制; 2、系统恶性肿瘤:通常到中晚期时候也会合并贫血表现; 3、非血液性系统疾病:比如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会导致贫血; 4、慢性感染、肺结核、肝硬化:也可能导致贫血。 对于血液系统受到继发性损害,引起贫血症状,可通过输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重点还是应该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2023-08-01
  • 贫血输血的风险(视频)

    贫血输血的风险
    贫血输血总体较安全,但确实有一定风险,故贫血需要把握指征,一般血色素低于6g,或者出现严重缺血、缺氧表现,才需要输血。输血是为改善患者症状,存在一定风险,常见如下: 1、输血反应:常见比如皮疹、畏寒、发热、发抖,甚至血压改变等; 2、过敏反应:血里有些过敏物质,跟受者发生相互作用以后,会导致过敏表现,同样也会诱发皮疹或血清病样过敏反应,需要加强抗过敏药物; 3、传播输血源性疾病:因现在血液都是健康供者捐献,国家或血液管理部门会对献血员进行严格健康体检和筛查,总体非常安全,但不排除供者捐献血液里会有一定病原体,或者是目前医学检测手段检测不到的血源疾病; 4、反复输血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抗体:如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可能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后期输血小板疗效不理想,如原来血小板几千,输血小板之后还是只有几千。 目前针对上述不良反应已有相应措施,如输血过敏会采用抗过敏反应,对于传播疾病问题,前期卫生管理部门和血液中心会进行严格筛查,如果反复输血产生抗体,则尽量减少不必要输血频度,另外可以进行HLA配型的血小板输注或PRA等筛查,减少产生抗体或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