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清静

  • 排黄疸大便颜色(视频)

    排黄疸大便颜色
    黄疸患者胆红素代谢后可通过大便排出,大便里的粪胆原保持大便颜色为偏黄的正常颜色,若出现异常,如胆红素排泄障碍、阻塞性黄疸,则粪胆原不能通过大便排出,大便可变成陶土样的颜色,灰白色或白色。而阻塞性黄疸通常出现灰白色陶土样大便,不完全性的阻塞可出现白色或稍淡黄,可通过大便颜色进行黄疸鉴别。但必须结合肝脏影像学检查、肝脏生化学检查明确黄疸性质,即为溶血性或为肝细胞性、阻塞性。而大便颜色为其中一个反映,对于临床医生有一定鉴别意义。 大便通畅对于胆红素的代谢是较重要的环节,因胆红素有肠肝循环,若通利大便,减少胆红素吸收,对退黄疸有一定帮助。
    2023-08-02
  • 中医治疗风湿性肩周炎的方法(视频)

    中医治疗风湿性肩周炎的方法
    风湿性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特别为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通常称为五十肩,但五十肩不可等同于风湿性肩周炎,有可能为关节退行性病变。风湿性肩周炎在中医里有多种治疗方法,最常见如中药外敷,舒筋活络、祛风散寒,还可针灸,针刺肩盂、肩颈等穴位非常有效,也可拔罐、艾灸、按摩。需内外结合,可口服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若为老年人可配合滋补肝肾的药物,或温通药物。可通过局部手法按摩、理疗等综合治疗,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也可止痛。通过整体治疗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病情进展和加重。
    2023-08-01
  • 什么是黄疸肝炎(视频)

    什么是黄疸肝炎
    黄疸肝炎是相对于非黄疸性肝炎,即肝炎伴有黄疸症状,如皮肤、巩膜黄染等。通常为肝细胞破坏、胆小管堵塞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眼球巩膜黄染,经肉眼可观察到。一般胆红素17-50mmol/L为隐性黄疸,超过50mmol/L为显性黄疸。而所说的黄疸性肝炎通常指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和非黄疸性肝炎引起的黄疸相比较,黄疸会更重,因肝功能失代偿,而胆红素代谢为肝功能主要功能。 肝细胞若被大量破坏,则胆红素摄取、结合、转化、排泄等任何环节障碍都可出现黄疸。若为综合性胆红素代谢的多个代谢环节都出现问题,导致胆红素外移,出现黄疸,通常提示病情较重。
    2023-08-02
  • 甲型肝炎怎么治疗(视频)

    甲型肝炎怎么治疗
    甲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因甲肝没无特效抗病毒药,而自限性疾病指免疫系统完全有能力清除病毒,只需护好肝脏,通过营养支持、护肝,降酶、退黄对症治疗,一般可很快恢复,部分病情较轻患者通过休息也可恢复。极少部分患者可发生重症肝炎,必须经过专科治疗,严重需进行人工肝特殊治疗,才可顺利康复。而中医认为甲肝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可通过清热利湿、解毒治疗,通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甲肝为嗜肝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的炎症,通过消化道传播,即粪口途径。若病毒通过粪便污染食物,此时若不注意手部卫生,病毒可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引起肝脏炎症坏死,从而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恶心、乏力,严重时可出现黄疸。
    2023-08-03
  •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视频)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为传染病,诊断标准如下所示: 1、需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如甲肝、戊肝,传染性较强,通过消化道接触可传播,包括粪-口传播途径,需结合有无接触病人的传染流行病学史; 2、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如果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时会出现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出现肝功能损伤表现,如肝酶升高,而严重可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 4、影像学表现,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可能会有肝脏的肿大,早期可能没有特异性表现。而慢性病毒性肝炎,如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可能会有肝脏纤维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出现肝脾肿大或硬化、结节等; 5、病原学诊断,较特异性,如甲肝,有IgM型甲肝抗体;戊肝,为戊肝抗体IgM,乙肝为乙肝三系,丙肝为丙肝抗体作为初筛,最终依靠丙肝RNA确诊,综合分析诊断。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