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 冠心病挂号挂什么科(视频)

    冠心病挂号挂什么科
    如果患者出现阵发性胸前区疼痛,且多见于活动后,经休息可缓解,每次发作时间持续在几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则应警惕自己是否具有冠心病,常规可去医院心内科门诊挂号。当然,某些基层医院没有细分科,此时可以就近去挂内科门诊,但是也应尽量挂专科心内科门诊。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剧烈性胸痛,需要紧急处理,一般推荐去大医院胸痛中心。因胸痛中心具有高效流程,可在患者危急情况下,比如发生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胸痛危急症状时,进行及时救治。
    2023-07-31
  • 冠心病初期治疗方法(视频)

    冠心病初期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分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冠心病早期,首先要改变的生活方式,比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的体育锻炼,定期查体,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比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药物治疗,心绞痛在急性发作的时候,嘱咐病人要立刻休息,停止活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含服硝酸酯类的药物,平时的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抗血小板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替格瑞洛等; 2、他汀类的药物,这一类药物是有控制斑块生长、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3、β受体阻滞剂,这一类药是降低心肌的氧耗,从而减少心脏对血液的需求,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4、硝酸酯类的药物,它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脏的血液供应,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5、其它药物还有ACEI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 如果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超过70%以上,同时又伴有这种比较严重的心绞痛症状,药物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时候,可以建议患者进行心脏的介入治疗。
    2023-07-31
  • 冠心病患者能喝酒吗(视频)

    冠心病患者能喝酒吗
    根据指南和统计描述,喝酒不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且酒有一定活血作用,同时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血管保护作用。 但最近有一系列新研究证明,饮酒总体危害远大于带来的些许受益,比如酒精同时可以促进心跳加快,增加心肌氧耗,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所以建议冠心病患者尽量不要饮酒。当然,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可以少量饮酒,但最好有一定限度,比如白酒每天不要超过一两,红酒不要超过二两等。
    2023-07-31
  • 早期冠心病的注意事项(视频)

    早期冠心病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人早期应该谨遵医嘱,听从医生建议,比如定时服药、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定期复查指标等。 此外,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工作量和运动量问题,因为工作量和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心肌氧耗增加,诱发心绞痛发作,所以在工作中要量力而行,不宜过劳,且在运动时也应尽量选择人多处,避免发作时无人帮助。另外,冠心病人不适合游泳,因为心绞痛发作时需要立即停止运动,但游泳过程中如果立即停止可能会发生溺水等情况,应尤为注意。
    2023-07-31
  • 冠心病人如何锻炼(视频)

    冠心病人如何锻炼
    冠心病人非常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但有以下几条注意事项: 1、尽量选择较温和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 2、尽量避免激烈竞争性以及危险运动,比如篮球、足球、游泳等,因为在游泳过程中一旦发生心绞痛,无法立即停止,会出现意外; 3、运动之后不要立刻洗热水澡或抽烟,因为运动后马上进行热水澡,周围血管打开,血流进入外周血管会导致心脏供血下降,若马上抽烟会导致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从而促进儿茶酚胺释放,同时烟中尼古丁也会损害血管内皮,均容易诱发心脏病。 所有运动都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会收到较好效果,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023-07-31
  • 什么叫心脏杂音(视频)

    什么叫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指在心脏特定部位听诊区听到异常声音,如二尖瓣听诊区听到吹风样杂音,或在二尖瓣听诊区舒张期会听到隆隆样杂音。杂音是一种临床表现或查体症状,一般可根据其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提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通常杂音在收缩期分为六级,在三级以上称之为病理性杂音,此类患者建议做心脏彩超,从而进一步区分和诊断瓣膜发生变化、位置,以及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治疗等。 一般心脏杂音提示心脏瓣膜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对于此类结构性心脏病,如果病情较严重,建议做进一步治疗。需要注意,此类结构性心脏病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
    2023-08-01
  • 最近老是心慌怎么回事(视频)

    最近老是心慌怎么回事
    心慌是一种临床表现,属于自我感受,此类人群常查体会发现心率加快、早搏,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或者阵发性房颤等。通常原因不一,但都可表现为心慌症状,所以对待心慌患者,建议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通过评价24小时内心率总体情况,以及发作症状时心电图情况等,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对应治疗。另外,还存在某些少见原因,比如过度消瘦、有低血糖、甲亢,以及绝经妇女到更年期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