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源

  • 妊娠糖尿病吃什么水果(视频)

    妊娠糖尿病吃什么水果
    实际上妊娠糖尿病其实大部分水果都是可以吃的。如苹果、梨,还有西瓜,这些其实都可以吃。但是高含糖的水果不建议吃,如香蕉或干枣,这一类是不太建议吃的,尤其是干枣的含糖量能达到40%,它的升糖指数也特别高,所以升糖指数高的水果,建议少吃或尽量不吃,其它的影响不是太大。一般来说,主要是控制量,少吃一点影响都不是太大,所以大部分水果还是可以吃的,如葡萄,即使升糖指数比较高的,葡萄、荔枝尝尝问题都不大,但是吃多了肯定不行。
    2023-08-02
  • 胆固醇高的症状(视频)

    胆固醇高的症状
    通常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对血管才有保护作用。胆固醇升高的时候,没有任何症状。长期高血脂,会造成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就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被巨噬细胞吞噬以后,移行到皮下再血管上形成动脉斑块。动脉斑块在心血管...
    2023-08-19
  • 血糖11.2怎么控制(音频)

    血糖11.2怎么控制
    讲解医师:潘永源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
    血糖11.2mmol/L无论是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还是随机血糖,都属于升高状态。单纯一次升高可能是过度摄入高糖食物所致,一般可以自行恢复。如果持续升高,通常
  • 糖尿病可以吃馒头吗(音频)

    糖尿病可以吃馒头吗
    讲解医师:潘永源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
    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适量馒头,但是不建议吃大量馒头。馒头是由小麦面粉制成的食物,馒头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钠元素、钾元素等。糖尿病患
  • 吃了二甲双胍瘦了20斤怎么回事(音频)

    吃了二甲双胍瘦了20斤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潘永源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
    吃了二甲双胍瘦了20斤,可能是因为药物作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如下:1、药物作用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等糖类物质的摄取,减少机体能
  •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音频)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讲解医师:潘永源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需要结合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结果加以判断,详情如下:1、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6.5%的情况下,考虑是糖尿病的
  • 高血糖能吃板栗子吗(视频)

    高血糖能吃板栗子吗
    高血糖患者不建议吃板栗,板栗属于高含糖的食品。板栗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同时还有果糖,糖的含量比较高,因此板栗这类食物不建议患者大量食用,避免造成血糖波动。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空腹血糖小于7mmol/L的患者可以少量进食,最好作为食物的等量互换。对于糖尿病患者,进食时尽量选用含糖量低或者升糖指数慢的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相对更小,更利于血糖的管理。
    2023-07-31
  • 亚急性甲状腺炎症是什么病(视频)

    亚急性甲状腺炎症是什么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常见内分泌急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为非感染性自身免疫炎症。甲状腺被炎症破坏,这种破坏可造成甲状腺素释放增多,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触痛或甲亢的症状。若明确诊断亚急性甲状炎,如发烧明显、脖子触痛明显的情况需激素治疗。大家需到医院就诊,抽血查甲状腺功能,进行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同位素扫描,以及甲状腺摄锝功能,还应查血常规、血沉等情况来诊断,诊断明确后才能治疗疾病。所以需大家到医院就诊治疗,而不是自己在家判断是不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发。
    2023-08-01
  • 亚甲炎是什么病(视频)

    亚甲炎是什么病
    亚甲炎学名叫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病,甲状腺的自身免疫炎症,一般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甲状腺肿大、脖子触痛、发烧等症状。亚急性跟急性差不多的病有严重的症状时,需要医院就诊检查,严重者可能需要治疗。亚甲炎有自限性,一定时间以后,可能会出现自行缓解的情况,但是时间最少2-4周以上。所以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治疗,不要自己在家判断是不是亚甲炎。医院抽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甲状腺的摄碘率等,检查以后才能答复患者是否患亚甲炎。
    2023-08-01
  • 什么是醛固酮(视频)

    什么是醛固酮
    醛固酮为一种增进肾脏对于离子及水分子再吸收作用的激素,通过调节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水盐平衡。醛固酮分泌过多可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等表现。临床常见的醛固酮增多症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