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梅

  • 香砂平胃丸怎么样(音频)

    香砂平胃丸怎么样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香砂平胃丸对于脾胃阳虚有不错的治疗效果,香砂平胃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物,主要是健脾燥湿、和胃止痛的作用,这种药物对于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都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香砂平胃丸在使用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主要用于治疗脾胃阳虚引起的各种症状,这些患者会存在有口干不欲饮、大便溏稀、四肢冰凉、倦怠乏力等症状。\n部分人出现胃部疾病是由于脾胃阴虚导致的,出现纳呆、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症状。脾胃阴虚的患者使用香砂平胃丸,会因为药物性质比较辛燥,反而会引起上火症状,对疾病的治疗有不利影响。在使用药物期间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情绪、清淡饮食,能够增加治疗效果。
  • 恶心呕吐按摩手的哪里(音频)

    恶心呕吐按摩手的哪里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恶心、呕吐按摩手的合谷、内关,以及手心部位。合谷位于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这个穴位是属于大肠经的原穴,对合谷穴进行按摩不仅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同时还可以缓解疼痛,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n内关位于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左右,这个穴位是八脉的交会穴,对内关穴进行按摩不仅可以缓解恶心、呕吐,同时对于腹泻、心悸、胃痛等都具有调节作用。在人体手心的部位是属于肠胃的反射区,对这个部位进行顺时针的按摩,不仅能够提高肠胃功能,同时还能够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手部按摩缓解恶心、呕吐只适用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对于急性发作并且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应选择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胃复安、西咪替丁等。
  • 胃痛按摩哪里可以缓解(音频)

    胃痛按摩哪里可以缓解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痛按摩上脘、中脘、合谷、足三里可以进行缓解,胃部疼痛大多数是由于胃壁平滑肌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在按摩的时候首先需要针对胃体部位进行按摩,对上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胃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疼痛。\n在按摩的时候,同时也可以针对上脘、中脘两个穴位进行按压,这两个穴位位于胃体上,适当进行按摩不仅能够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提高胃部的功能,促进胃对食物的消化。合谷位于大拇指和食指中间,这个穴位本身具有止痛的作用,对合谷穴进行按压可以快速的缓解胃部疼痛感。足三里在肠胃疾病的治疗上是很常见的,对足三里穴位进行按压,不仅可以提高脾胃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胃的疼痛感。
  • 胃疼按摩哪里(音频)

    胃疼按摩哪里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疼可以按摩中脘、足三里、梁丘、天枢等穴位,一部分人出现胃部疼痛是因为食物消化不良在胃内积滞而引起的,可以针对中脘穴进行按摩。中脘穴是在腹部正中间,肚脐向上一部分,中脘穴主要主要作用就是增加胃动力,不仅能够减轻疼痛,同时还具有消食导滞的作用。\n足三里是胃经上一个特别重要的穴位,具体部位是在小腿外侧,膝盖下方三寸左右,足三里的主要作用就是和胃止疼,对足三里进行按摩不仅可以减轻胃部疼痛,同时还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梁丘也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下肢大腿前外侧的膝盖上,梁丘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强肠胃功能,减轻胃部疼痛。天枢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腹部肚脐两侧,这个穴位不仅可以消除胃部疼痛感,同时还具有提高肠道免疫力的作用。
  • 胆囊疼痛按摩哪里缓解(音频)

    胆囊疼痛按摩哪里缓解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胆囊疼痛可以按摩胆囊穴、胆俞穴、合谷穴缓解,在人体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的下方有一个凹陷的地方,这个地方是胆囊穴,出现胆囊疼痛时,可以针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胆囊穴具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等疾病,尤其是对于急性胆囊炎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n胆俞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这个穴位是胆囊的俞穴,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方面的疾病,比如胆囊炎、肝炎等,同时对于胃部疾病也具有调节作用。合谷穴是在人体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对合谷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达到通经活络、镇静止痛的目的。部分人出现胆囊疼痛是由于胆结石导致的,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溶石治疗,否则疾病会反复发作,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
  • 治胃痛的穴位(音频)

    治胃痛的穴位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痛时可平躺于床上,腹部放松,用五指指尖轻贴于腹部,上下颤动,颤动的频率以每秒3-4次为宜,用力应均匀、柔和,先从上腹部开始,逐渐缓缓下行至脐部,来回往复移动,如此颤动十余分钟,如听到肠鸣音,感受到肠气下行并排出,即已达到治疗效果。\n平躺于床上,从上腹部到脐部用指尖轻轻压迫,可按压多个治疗胃痛的穴位,如中脘、下脘、关元、神阙等,在这些穴位用指尖加力压迫和加强颤动频率,也能缓解胃痛。俯卧于床上,他人掌根揉按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可经过胃俞、脾俞等多个对症穴位,可以采用艾灸以上腹部穴位或足三里等温经通络,均可缓解腹痛。
  • 腹部按摩有助排便吗(音频)

    腹部按摩有助排便吗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腹部按摩是有助于排便的,出现排便困难,大多数是由于肠道蠕动缓慢引起的,在对腹部进行按摩时,能够推动肠道的蠕动,在肠道蠕动速度增快后,肠道中的粪便就能够更容易排出。\n部分人出现便秘是由于肠道功能出现紊乱导致的,在对腹部进行按摩时,能够促进肠壁局部的血液循环,在肠壁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后,不仅肠道蠕动功能会得到改善,并且肠壁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也可以得到提高,肠壁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以润滑肠道,因此,粪便的通过会更加容易。在按摩帮助排便时需要注意按摩的方向,应当以顺时针方向为主,并且力度要轻柔,手的温度也应当高一些。一旦手温过低或者力度过大,还会对肠壁造成刺激,反而对肠道功能造成影响。
  • 胃疼是什么引起(音频)

    胃疼是什么引起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引起胃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急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肠胃炎胃癌等,这些疾病症状的共同特点有腹痛、腹胀等,但是也有很多微小的差别。如果在吃饭后出现胃部疼痛或者疼痛加重,多是由于胃溃疡引起,因为吃饭后胃酸分泌过多,胃酸会刺激胃部受损黏膜导致疼痛。如果在吃饭前疼痛,吃饭后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多是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部疼痛,这也是与胃酸有关,吃饭前胃酸直接刺激受损肠道黏膜,吃饭后胃酸去消化食物会减轻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部疼痛。胃部除了疼痛有吐血或者便血情况的,多是由于胃穿孔或者胃癌等引起,除了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胃痛外,其它脏器的病变也有可能导致胃疼。
  • 治胃痛的穴位(音频)

    治胃痛的穴位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痛时可平躺于床上,腹部放松,用五指指尖轻贴于腹部,上下颤动,颤动的频率以每秒3-4次为宜,用力应均匀、柔和,先从上腹部开始,逐渐缓缓下行至脐部,来回往复移动,如此颤动十余分钟,如听到肠鸣音,感受到肠气下行并排出,即已达到治疗效果。\n平躺于床上,从上腹部到脐部用指尖轻轻压迫,可按压多个治疗胃痛的穴位,如中脘、下脘、关元、神阙等,在这些穴位用指尖加力压迫和加强颤动频率,也能缓解胃痛。俯卧于床上,他人掌根揉按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可经过胃俞、脾俞等多个对症穴位,可以采用艾灸以上腹部穴位或足三里等温经通络,均可缓解腹痛。
  • 胃疼可以艾灸吗(音频)

    胃疼可以艾灸吗
    讲解医师:江雪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痛是可以艾灸的,胃痛主要与脾胃有关系,虽然在胃部出现疼痛,但是脾胃虚寒、饮食过度也会导致胃痛,肝气郁结也会侵犯胃部,导致脾胃虚弱,不通则痛。\n胃痛是可以通过艾灸来缓解的,因为艾灸主要有扶阳祛邪、温经散寒的效果,所以艾灸对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胃部疼痛治疗效果较好。胃痛艾灸可以选择肺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艾灸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艾灸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清热止痛,利于通便,但是艾灸之后不能马上洗澡,不可以吹风,以免会导致着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