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 胃出血如何用药?(音频)

    胃出血如何用药?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胃出血是通俗的说法,实际上临床上就是指上消化道出血,它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胃癌,针对病因它的用药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用药有一定的共性。首先最常用的就是质子泵的抑制剂;第二、有H2受体的拮抗剂;第三、还有去甲肾上腺素,这个一般作为口服或者胃管的滴注;第四、可以口服凝血酶;第五、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他的用药的目的是减少内脏的血流,垂体后叶素是常用的药物,但是作用时间短,主张小剂量的用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孕妇患者是不宜使用的,主张同时舌下含服,如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近年来,主要应用血管生长抑制素、奥曲肽、特利加压素等,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价格较高。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法(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和肝脏的组织病理特点,简单分为肝炎为主型,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胆系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型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三类疾病可以单独的存在,也可以相互重叠存在。根据病情治疗方法也各有特点,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硫唑嘌呤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它主要药物就是熊去氧胆酸,可以联合使用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主要药物是熊去氧胆酸、免疫抑制剂和抗纤维化制剂,针对胆管狭窄的患者,可以在内镜下行胆管的扩张与乳头肌切开放置支架,同时三者均需要对症的治疗,晚期的患者一般需要肝移植。
  • 肝区隐痛是怎么回事(视频)

    肝区隐痛是怎么回事
    肝区隐痛指右季肋区有疼痛,因患者肝脏充血、肿胀、渗出、肝包膜刺激神经而产生胀痛、钝痛、重压感、刺痛等。由于肝脏邻近脏器组织较多,所以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炎,需从多方面找原因。肝包膜周围炎、胆系感染、胸壁病变都会引起肝区隐痛,胸膜及肺组织病变、膈下脓肿等也会引起肝区隐痛。
    2023-07-30
  •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怎么回事(视频)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怎么回事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指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病因不明、免疫介导累及到肝脏的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只能做肝移植。临床上反复出现转氨酶升高、高球蛋白血症、血液中发现自身抗体,组织学上以肝小叶的界面性肝炎和汇管区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3-08-01
  • 乳腺纤维瘤怎么治愈(视频)

    乳腺纤维瘤怎么治愈
    临床对于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治愈只有一种方法,即手术治疗。手术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传统开刀手术,把肿瘤切除,临床上比较多见。第二种方法是微创旋切术,在彩超引导下做微创旋切,把肿块完整切除。进行该手术的时候大家要注意,患者做手术一定要避开月经期。之所以避开月经期,一是月经期进行手术容易出血;二是月经期手术可能把良性的肿瘤考虑为乳腺癌,所以应该避开月经期进行手术。一般注意上述两点,把肿瘤完全切除,基本上能够达到治愈。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乳腺纤维瘤切除以后不会复发,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术后又复发。一般在肿块很小的时候,因为临床上观察的患者,乳腺纤维瘤达到1cm的时候,做旋切进行病检,发现有乳腺癌几率。所以乳腺纤维瘤如果>0.5cm,就要密切观察。一是看它生长的快慢,二是看彩超下的分级,分级如果达到3级的时候,也应该及早手术干预。因为乳腺纤维瘤从理论上讲,有一定的癌变率,还比较高。如乳腺纤维瘤长期不治疗,癌变率可以达到10%。
    2023-08-02
  •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怎么回事?(音频)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大出血,它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还有胆道的出血,这些统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表现有呕血和黑粪为主,常伴有血容量不足,是临床中常见的急症。其中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最常见;其它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包括胃十二指肠的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可以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另外还有食管病变,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就是Mallory-Weiss综合征;还有食管裂孔疝;还有血管的病变,如主动脉夹层,胃壁内小动脉瘤破裂、血管瘤等;还有肝胆胰病变,如门静脉的血栓形成、胆道出血;还有全身的疾病和其它,比如流行出血热、肺心病等,都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标准(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标准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主要含有三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三种疾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重叠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诊断积分系统,治疗前大于15分,治疗后大于17分,可以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的诊断标准第一个是碱性磷酸酶升高,第二个是抗线粒体抗M2型抗体的高低度,第三个是影像学的排除大胆管的梗阻,第四点病理提示小胆管的损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它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生化的检查提示,淤胆及自身抗体的出现,胆管造影提示肝内外胆管有多发的狭窄扩张的串珠样表现。肝活检可以见到胆管的稀少、闭塞、胆管周围纤维化,同时有以上2-3种疾病,那就可以诊断为重叠综合征。
  • 如何预防胃出血?(音频)

    如何预防胃出血?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如何预防胃出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慢性肝病的患者要了解和掌握目前自己的肝病的状态,比如有没有肝硬化,有没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劝告,比如避免诱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一定不要有侥幸的心理。其次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来说,平时要多观察自己的症状,必要时候要做胃肠镜的筛查;第二、要合理休息,不要过于劳累。慢性肝病的患者由于肝脏的功能缺失,不能满足全勤的工作,所以要注意休息,做到力所能及、劳逸结合,提倡比如说跑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不适宜做快跑、急走等剧烈的运动;第三、要合理的饮食,禁食粗糙的食物,有可能会损伤食管和胃底曲张的静脉。所以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过饱,要注意饮食要较为软和少渣的饮食。进食的时候最好是细嚼慢咽,易于消化,同时也要富含有营养,患者还要禁辛辣油煎的食物;第四、不要紧张,科学证明不良的情绪可能会诱发消化道出血;第五、一定要戒酒,合理用药,避免接触和进食对肝脏有损害的毒性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等,一定要谨慎使用,以免诱发消化道的黏膜出血。
  • 自身免疫性肝病能治好吗?(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能治好吗?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将它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还有胆系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型,比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些疾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重叠存在,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硫唑嘌呤为主。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主要的药物是熊去氧胆酸,可以联合使用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它的主要药物也是熊去氧胆酸、免疫抑制剂和抗纤维的制剂,针对胆管狭窄的患者可以在内镜下行胆管扩张和乳头肌切开放置支架等等。同时三者均需要对症治疗。晚期的患者需要肝移植,但是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所以目前尚没有可治愈性的药物,但是只要规范的、合理地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一类疾病可以长期缓解。
  • 自身免疫性肝病传染吗?(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传染吗?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一般认为遗传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的发病因素。遗传易感性可能影响机体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性,人体还有白细胞抗原和第二基因,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此外,病毒感染、药物和环境可作为触发因素,促使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的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肝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了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通过以上,可以知道这是免疫性肝病,没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