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峰

  • 肩关节后脱位X线的表现(视频)

    肩关节后脱位X线的表现
    肩关节前脱位比较常见,大约占96%。肩部前后位片很容易诊断。肩关节后脱位比较少见,大约占2%-3%左右。主要是由于直接暴力,如作用在肩前部打击,或者间接暴力,在前臂外展、屈曲与内旋位上,施加于上肢的间接暴力引起。肩关节后脱位在X线正位片上常表现为正常关节,是漏诊原因。但是在仔细阅片时,仍然可以发现一系列相应改变。比如前后位片上可以见到肱骨颈不同程度变短或者消失,肱骨头与肩胛盂重叠减小、肱骨小结节影像凸向于内侧,与关节盂前缘弧度失去平衡关系。此外,肱骨头关节面与关节盂前缘及下缘距离增宽,肱骨头关节面与前缘距离>6mm时,可以诊断为异常。高度怀疑肩关节后脱位时,应该加照穿胸位片,或者照腋位片,可以发现肱骨头脱出关节盂后缘。 必要时患者可以做肩部CT扫描,显示肱骨头脱出关节盂,并且关节面朝向后,可以发现肱骨头凹陷性骨折,或者关节盂后缘骨折。肩关节后脱位极为少见,很多不专业骨科医生没有亲自诊治过,会没有考虑到此种损伤可能。结果显示,新鲜脱位患者预后功能好,陈旧性脱位预后功能差,且增加患者痛苦。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临床应该对着可疑的病例加照穿胸位或者腋位X线片,必要时做肩部CT扫描,以防止漏诊。
    2023-08-02
  • 颞骨CT检查注意事项(视频)

    颞骨CT检查注意事项
    颞骨CT扫描时患者必须摘除掉头部金属物品,比如发卡、假牙。在检查时患者必须摆正体位,比如两侧对称,是为方便对称观察两侧结构,在扫描的过程中病人一定要保持静止不动,否则可能会出现明显伪影。 颞骨内部结构众多,而且比较精细,位置重叠在一块,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传统X线技术已基本退出颞骨疾病诊断,CT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尤其是颞骨高分辨率CT,颞骨高分辨率CT在颞骨疾病中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薄层高分辨CT图像像一张生动的病理切片一样,可以清楚显示狭小中耳腔内听骨链、面神经管、内耳等精细结构以及病理改变,为临床提供重要价值。高分辨率CT通过薄层、小视野、大矩阵和骨算法,使其具有非常高的空间分辨率。 扫描常规是采用轴位扫描,以听眶上线为基准,扫描范围从外耳孔下缘往上扫至颞骨上缘,一般医生选择是<1mm,即层厚选择一般<1mm。螺旋CT螺距选择在1-1.5mm,因为螺距>20mm容易出现环形梯状伪影,螺距<1mm时会明显增加曝光时间,增加辐射剂量,主要对图像质量改变比较小,螺距1.0-1.5mm,图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
    2023-08-03
  • 肺泡性蛋白沉积症CT表现(视频)

    肺泡性蛋白沉积症CT表现
    肺泡蛋白沉着症是相对罕见的弥漫性肺泡充盈性疾病,临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肺泡蛋白沉着症约占大约2%,见于新生儿,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生后会出现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数周内患儿会死亡。后天性肺泡蛋白沉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大约90%以上原因不明,少数继发于免疫功能异常疾病,如艾滋病、淋巴瘤、血液系统肿瘤、药物、职业接触毒气。肺泡蛋白沉着症多见于年轻人,30-50岁左右,男女比例大约是4:1,大约1/3病人无症状,起病比较缓慢,过碘酸希夫反应染色呈阳性。高分辨率CT是目前发现和诊断肺泡蛋白沉着症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毛玻璃影及肺实变影是最常见的CT表现,以肺门为中心,呈蝶样对称性改变。病灶可以随机分布在全肺,磨玻璃影与正常肺组织有截然分界,可形成地图样图案。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弥漫性磨玻璃影,构成铺路石征,有时在里面可以看到支气管充气征。胸膜下病变相对较轻,空洞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征象在肺泡蛋白沉着症比较少。 此病诊断要点是较轻临床表现和显著影像学表现不呈正比,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Ⅰ型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学呈弥漫性和多灶性地图样改变,呈铺路石征。支气管活检或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可以看到PSA染色阳性。
    2023-08-01
  • 肺粟粒结节是怎么回事(视频)

    肺粟粒结节是怎么回事
    肺内结节影像是3cm以下,包括3cm,称为结节,超过3cm称为肿块。结节分类中1-3cm称为结节,<1cm称为小结节,<5mm称微结节或者微小结节。结节<3mm称为粟粒性结节,在CT片上像在农村常见的粟粒一样,常见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矽肺等。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粟粒结节,结节分布、大小、密度比较均匀,而且分布上呈随机分布,没有规律。 亚急性和慢性粟粒性结核虽然是随机分布,但是分布、大小、密度不是特别均匀。矽肺可以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粟粒结节,但是结节是以淋巴周围分布为主。结节病表现为淋巴周围分布结节,伴有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样增粗,小叶间隔及胸膜结节样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癌性淋巴管炎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样增粗,同时伴有小叶间隔光滑、增厚。 矽肺结节早期可以表现为多发粟粒结节,随着病情进展可融合成斑块,在肺内分布呈反八字形,伴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钙化。孤立性粟粒结节多数为良性,可以是纤维灶,可以是肺内小淋巴结或小肉芽肿性病灶,也可以是较小的孤立性转移瘤或是早期小的肺癌。由于病灶小,部分内部特征,比如病灶周围改变及血供特点,影像检查不容易评价,因此必须随访,必须找影像专业人员综合分析、判断性质。
    2023-08-02
  • 鼻咽癌转移肺部CT特征(视频)

    鼻咽癌转移肺部CT特征
    鼻咽癌为鼻咽部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其扩展和转移主要有四个途径: 1、颅外扩展:向鼻腔、咽旁间隙侵犯; 2、颅内侵犯:破坏颅底,侵犯脑实质,侵犯眼眶,侵犯海绵窦以及颅神经; 3、淋巴结转移:大约有75%的患者会发生淋巴结转移,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条是直接导入咽后间隙咽后淋巴侧组,汇入上颈静脉淋巴结深上组;第二个是直接导入颈深上组;第三直接流入颈后三角副神经旁淋巴结; 4、远处转移:大约占20%,主要发生在骨转移、肺、肝。肺转移相对比较少,肺内转移主要有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直接侵犯三种类型。血行转移表现为单发和多发结节,大小不等,边缘光滑,可见分叶。肺内淋巴道转移相对更少,又称癌性淋巴管炎,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的结节状增粗、小叶间隔光滑增厚,淋巴周围分布小结节影,不对称分布。鼻咽癌发生癌性淋巴管炎相对较少,直接侵犯从鼻咽到肺距离比较远,基本上不考虑,主要是血行的转移和淋巴道的转移。
    2023-08-03
  • 骶骨脊索瘤CT表现(视频)

    骶骨脊索瘤CT表现
    脊索瘤是起源于胚胎脊索残留组织的低度恶性骨肿瘤,肿瘤好发于脊柱两端,是颅底蝶枕结合部以及骶尾骨,骶尾骨最多见,大约占55%,颅底次之,约占35%。脊柱比较少见,大约在10%,7-69岁之间均可以发病,40-60岁比较常见,男女发病率大约是2:1。骶尾部脊索瘤发病年龄比颅底脊索瘤年龄偏大,而且大多是有骶尾部疼痛,可以向下肢放射,可以出现大小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大多数在直肠指诊时可以触到直肠后方肿块。骶尾部脊索瘤好发于骶3到骶5椎体,病变大时可以累及整个骶椎。 在CT检查中,病变呈溶骨性或者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以看到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肿块与正常骨分界不清楚,里边可以看到囊变,斑点状钙化及碎骨片。增强后是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可以看到强化分隔,骶尾部脊索瘤主要鉴别是骶尾部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多见于年轻人,20-30岁为主。此病是以发生在骶1椎体到骶3椎体为主,病变呈偏心性及多房样囊性骨质破坏,肿瘤内没有钙化,周围软组织肿块不明显。
    2023-08-03
  • 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X线鉴别(视频)

    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X线鉴别
    脊柱结核常见为中心型,多见于胸椎,是椎体内骨质破坏。边缘型脊柱结核,常见是腰椎结核,主要表现椎体前缘,上缘和下缘的局部骨质破坏,向椎体和椎间盘内浸润延伸,椎间隙变窄是其特点。韧带下型脊柱结核,主要见于胸椎,病变在前纵韧带向下扩展,椎体前缘骨质破坏,椎间盘完整。附件型脊柱结核,以脊椎附件骨质破坏为主,累及关节时,跨越关节。 以上各型均可见椎旁冷脓肿,而且其内死骨比较少见。脊柱肿瘤表现为多发骨质破坏,累及单个和多个椎体,受累椎体可以相邻,但是多数不相邻,呈跳跃样发展,周围很少有软组织肿块,很少累及椎间盘。椎间盘受累与不受累是鉴别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的特征表现。结核有椎旁冷脓肿,而椎体肿瘤是软组织肿块。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