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优红

  • 胃镜检查对身体有害吗(视频)

    胃镜检查对身体有害吗
    胃镜检查对身体没有伤害,多数小儿做胃镜的原因为怀疑有上消化道疾病、胃食管疾病。胃镜常规分为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常规普通胃镜为经过咽喉部的局麻进行胃镜检查。无痛胃镜为通过静脉麻醉后进行胃镜检查,麻醉药物存在过敏风险。但麻醉师在进行麻醉之前会进行评估,过敏意外的发生概率较低。 小儿胃镜检查与成人相同,左侧卧位躺在床上,胃镜从口咽部伸入,经过食管到达胃内,到达胃后充分注气,使胃黏膜撑开,观察胃黏膜病变。对于有特殊病变的患儿,需从胃镜器械管道将活检钳子伸入,取一小块胃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因此,胃镜整个操作过程,并没有严重损害。但检查后患者会有咽喉部不适,且因充分打气,患者可出现腹胀感觉。通常胃镜检查完毕后,不适症状即可消失,不会产生后遗症。
    2023-08-01
  • 2个月婴儿胃食管反流能接种疫苗吗(视频)

    2个月婴儿胃食管反流能接种疫苗吗
    2个月的小儿胃食管反流可以接种疫苗。6个月以内的小儿出现胃食管反流较常见,患儿进食后可立即出现呕吐,也可进食后一段时间再呕吐。呕吐物主要为胃内食物,包括奶汁,有时会有奶瓣,偶尔有少量胆汁性液体。此时患儿呕吐完精神状况尚可,可立即进食。普通胃食管反流并无明显不适,患儿可以接种疫苗。 此外,患儿呕吐后呕吐物带血,或有较明显胆汁样液体、有粪渣样液体,或者小儿伴有贫血现象。此时除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疾病,如食道裂孔疝或者消化道先天发育畸形。患儿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评估患儿是否需要做适当检查。平时可自行观察小儿的精神状况是否正常,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体重增长是否正常。如果各方面都正常,通常并无大碍。如果小儿发育欠佳,则需要去医院让专科医生评估是否有其他原因引起。
    2023-08-01
  • 母乳性黄疸妈妈多喝水可以吗(视频)

    母乳性黄疸妈妈多喝水可以吗
    患儿出现母乳性黄疸时,母亲多喝水并没有帮助。母乳性黄疸是良性黄疸,是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在出生后3-5天出现的黄疸。黄疸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3周到3个月以内黄疸可自行消退,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但需要与病理性黄疸进行鉴别。 病理性黄疸比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在生后1-2天即可出现,且上升速度较快,黄疸值较高,超过正常标准。黄疸会出现退后复现,持续时间较长。正足月儿在2周以内黄疸会消退,早产儿在4周以内黄疸会消退。如果黄疸超过1个月以上仍未消退,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原因较多,婴儿期间最早需要排除的病理性黄疸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黄疸患儿大便颜色变浅或者颜色变白,建议在出生后2-3个月内确诊,有助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反复出现怎么办(视频)

    母乳性黄疸反复出现怎么办
    一般母乳性黄疸不会反复出现,如果黄疸反复出现,则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因为病理性黄疸的特征为黄疸退而复出,或者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做特别处理,患儿生长均正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可正常接种预防针,黄疸可自行消退。 如果黄疸反复出现,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到医院评估。检查患儿大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其他精神方面症状,以及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排除病理性黄疸。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有什么特征(视频)

    母乳性黄疸有什么特征
    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期间较常见,多数小儿在出生3-5天以后出现黄疸。一般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3周到3个月时恢复正常。母乳性黄疸需要与病理性黄疸区分,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部分患儿在24小时甚至12小时内即可出现黄疸。黄疸上升速度较快,且超过正常标准,或者黄疸消退又出现。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个月,则为病理性黄疸。 此外,母乳性黄疸的小儿精神状况较好,以母乳喂养为主。大便颜色正常,没有大便颜色变浅、变白的现象,生长发育良好。如果母乳性黄疸超过1个月未退,则需要到医院检查患儿是否为病理性黄疸,做血生化检查。因小儿出生超过1个月,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不准确,通过血生化检查可以判断黄疸值。黄疸为直接胆红素升高还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有助于疾病判断。此外,通常母乳停3-5天后,母乳性黄疸可较快下降,而病理性黄疸不会有特征性变化。
    2023-08-02
  • 肚子疼做什么检查(视频)

    肚子疼做什么检查
    腹痛检查与具体导致疼痛的原因有关,具体如下: 1、功能性腹痛:患儿通常存在慢性腹痛,疼痛时有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查体并无阳性体征。患者到医院做初步检查,如血常规、超声检查均正常。如果从症状上判断为功能性腹痛,并不需要做过多检查,无需过度焦虑,平时通过饮食改善以及改变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调整,腹痛即可缓解; 2、器质性腹痛:根据疼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性质,是否有放射痛,及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呕吐、腹泻、便血、发热情况,初步判断疾病,根据判断的疾病再做具体检查。如家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患儿经常上腹痛,有餐后痛或者夜间痛、饥饿痛表现。此时需要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做碳13呼气试验。部分患儿需要做胃镜检查,明确是否有慢性胃炎以及胃溃疡表现。此外,如果患儿合并腹胀、呕吐,需要做腹部立位片或者上消化道造影,以及需要做抽血化验,如血常规、CRP,即C-反应蛋白。初步判断患儿是否有炎症性疾病,以及是否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2023-08-02
  • 儿童消化性溃疡最好发部位(视频)

    儿童消化性溃疡最好发部位
    儿童消化性溃疡最好发部位为胃和十二指肠,造成儿童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如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比如腹痛、恶心、呕吐、嗳气。 儿童消化性溃疡主要表现成为消化道出血,胃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大便颜色黑。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较低。如果患者有腹痛、消化道出血或者不明原因的贫血,则怀疑为消化性溃疡。建议患者去医院做胃镜检查,胃镜可明确胃内有无炎症以及溃疡。消化性溃疡有少数并发症,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可以导致穿孔。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出血量较大,穿孔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023-08-01
  • 结肠溃疡是什么原因引起(视频)

    结肠溃疡是什么原因引起
    结肠溃疡常见原因如下: 1、感染性疾病: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溃疡; 2、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可以引起结肠溃疡。小儿常见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3、血管炎性疾病:如常见过敏性紫癜,可以引起整个消化道溃疡。 总之,结肠溃疡患者有腹泻便血,或者黏液血便表现。治疗要根据具体原因而定,感染引起的结肠溃疡需要控制感染。如果为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如果为结肠溃疡,建议就诊于有消化科的儿童医院,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评估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2023-08-01
  • 怎么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视频)

    怎么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为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出现的黄疸,通常黄疸在小儿出生后3-5天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3周到3个月时黄疸消退。小儿除黄疸外,其他精神状况、吃奶、生长发育均正常。母乳性黄疸为良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如果黄疸值高,不能判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5天。因母乳性黄疸停喂母乳3-5天,黄疸可出现明显下降。 此外,母乳性黄疸应与病理性黄疸鉴别。病理性黄疸主要特点为出现时间比母乳性黄疸早,通常在小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黄疸上升速度快、黄疸值高,或者黄疸退后又出现,持续时间长。正常足月儿2周内黄疸消退,早产儿4周内消退。 若儿童为异常黄疸,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判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常见检查方式为抽血检查生化,检查黄疸具体值,以及升高的黄疸为直接胆红素为主还是间接胆红素为主,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如果为直接胆红素为主或者伴有肝功能损害,则并不是母乳性黄疸,需要进行其他病因检查。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4个月未退是怎么回事(视频)

    母乳性黄疸4个月未退是怎么回事
    母乳性黄疸为良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对患儿没有影响。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在小儿出生后3-5天,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一般在3周到3个月以内消退。如果母乳性黄疸超过4个月未消退,则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理性黄疸原因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可以表现为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变成陶土色,大便颜色较白。母乳性黄疸为良性黄疸,并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为胆道闭锁,需要早期诊断,建议在婴儿期的前2-3个月诊断,如果超过此时间诊断,患儿治疗效果则会较差。 总之,如果小儿黄疸4个月未退,不一定考虑母乳性黄疸,需要去医院化验血生化,检查黄疸是直接胆红素高还是间接胆红素高。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