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霞

  • 黄斑病变会失明吗(视频)

    黄斑病变会失明吗
    黄斑病变累及到很多人群,是一个很大的疾病谱。对于不同的黄斑病变引起的视力改变将来的预后不一样,有些病变可以引起失明,比如老年性黄斑病变,累及的人群量多,国家已经累计400多万的患者,多数都是中老年患者。因为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基数还是在一年一年的攀升。大约有90%以上湿性的老年性黄斑变性都可以走向盲的阶段,致盲的周期基本上都在1年之内,如果不经治疗就会致盲,所以积极治疗对于这类疾病来讲很重要。 从医学角度上来讲,如果矫正视力<0.05,看东西的范围<5度,就可以界定为法定上的盲的概念,并不是完全眼前一片黑暗的情况下才是盲。当出现视力下降,徘徊在低视力0.3以下和盲的界限之间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因为如果视力低于0.05,很可能生活自理都会出现问题。一旦体检发现早期的黄斑病变,一定要就诊于专科医院的眼底病门诊,区分黄斑病变的类型,是否需要及时治疗,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视力预后。
    2023-08-03
  • 黄斑病变的发病率高吗(视频)

    黄斑病变的发病率高吗
    黄斑病变属于一大类疾病,可以累及很多年龄的人群,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都有不同的黄斑病变。对中青年患者来讲,近视眼患者可以合并高度近视眼的黄斑病变,对于中青年男性,A型人格经常会合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于老年人,可能黄斑病变的种类会更多,比如常见的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还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水肿。病谱很大,累及到的病人的年龄层段也很多。 以老年性黄斑变性为例,在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人口数已经达到了400万以上,在50岁以上的人口中大约有15.5%的患病率,70岁以上的患者大约有36.7%的患病率,可以看到是很大的人口数。现在国家医保政策中推出的抗VEGF的治疗方案,也是因为这一类病变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重,这一类患者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出台的政策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是很大的福音。所以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或者其他的黄斑病变,一定要就诊于专科的眼底病科进行规范的治疗,等待是绝对没有好结果的。
    2023-08-03
  • 黄斑病变严重吗(视频)

    黄斑病变严重吗
    黄斑病变很多,有些很严重,有些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比如多发生于中青年的很常见的黄斑病变,简称中浆,全称叫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这类病变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比较焦虑的A型人格或者是比较劳累的患者。主要发生的改变是眼底黄斑区的水肿样的病变,就是单纯的渗出样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感觉是看东西变形,看东西颜色、形状或者是远近改变。对于这一类病人来讲,急性期的预后较好,通过2个月左右,有自愈的倾向,视力有轻中度的下降。比如原始的视力有1.0,发生病变以后的视力可能会掉到0.6左右。对于这一类病变,可以认为不是很严重。 对于老年患者,比如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就非常严重,如果不经治疗,1年左右可以致盲。所以一旦发生病变,还是要就诊于眼底病科,先做一个很常规的检查,通过区分病变性质,确定诊断,给予合理治疗,才能避免盲的发生,避免严重的后果。
    2023-08-03
  • 眼底黄斑怎么去除(视频)

    眼底黄斑怎么去除
    黄斑是人体的正常的结构,不是病。黄斑是眼底视觉最敏感的区域,主要负责色觉、明视觉,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正常的黄斑结构决定的。只有当黄斑发生病变的时候,比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或者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水肿的病变,还有黄斑出现裂孔,黄斑出现前膜影响视力,黄斑前有其他的病变引起的出血等,主动的或被动的遮挡黄斑引起视力丧失,是一定要治疗的。但是严格意义上绝对不能去除,一旦去除,也就意味着将丧失视力。
    2023-08-03
  • 视神经萎缩四十年还能治疗吗(视频)

    视神经萎缩四十年还能治疗吗
    对于视神经萎缩已经40年的病人来讲,所有的治疗方案很可能都很无力,因为已经走到了疾病的终末端,该损伤的都已经损伤。视神经不可以再生,一旦萎缩不可以再活过来。对于这类病人,只能采取支持性的治疗方案,比如改善循环、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神经治疗。 但是也不要丧失信心,因为现在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也许有一天会发现神经再生的新技术,会发现人工视网膜方面的新技术,就会有转机。所以不管是哪一类疾病,早期认识、早期治疗很重要,千万不要等到已经累及40年,都已经出现萎缩,出现医生都无力回天的状况再来就诊,绝对不可取,不明智。
    2023-08-03
  • 正常眼底动静脉比值(视频)

    正常眼底动静脉比值
    临床上视网膜动静脉的正常比例是2:3,高血压、高血脂、妊娠高血压可以引起动脉变细。三高往往可以改变动静脉的比例,甚至引起其他的病变。静脉发生了异常的迂曲,也可以改变比例,常常见于静脉的阻塞,可能不会有出血性的改变,只是早期的改变,也可以看到动静脉的比例发生偏差。 当动静脉比例变为1:2或者1:3的时候,往往大夫就可以诊断动脉硬化。动脉和静脉的交叉的部位往往是在一个共同的壳里面包裹着,如果硬化进一步进展,还可能会引起眼底的血管病变。静脉阻塞引起出血、渗出,甚至是严重的视力丧失,需要积极的眼底病的治疗。
    2023-08-03
  • 眼底出血治疗有什么好方法(视频)

    眼底出血治疗有什么好方法
    对所有的疾病而言,对因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对因治疗就意味着根治。对于眼底出血,同样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出血的原因,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了因为新生血管引起的出血,如果出血量少,可以通过内科的治疗方案,通过眼内注射让积血吸收,新生血管萎缩,紧接着给予激光治疗,可以稳定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控制血糖也很重要,如果出血量特别大,内科治疗不足以让出血吸收,需要先通过手术治疗的方案清除掉玻璃体里的积血,然后再给予治疗。比如近视眼引起的周边裂孔牵拉引起的出血,如果可以看到裂孔,需要封闭裂孔。出血往往不是很重,需要一定时间去吸收,可以等待积血吸收。如果裂孔很大,不足以用激光封闭,也需要先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中间处理裂孔。 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具体如下: 1、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期出现增殖性的改变,出现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比如静脉阻塞引起不正常的新生血管; 2、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的出血; 3、因为视网膜出现裂孔,牵拉血管断裂,出现了出血性的疾病; 4、外伤引起的疾病; 5、比较特殊的,比如妊娠期的妇女,呕吐引起腹压增加,引起眼底的不正常的血管破裂出血。
    2023-08-03
  • 眼底积血多长时间消失(视频)

    眼底积血多长时间消失
    实际上眼底的出血不叫积血,多数情况下,眼底的积血是积在玻璃体腔里。眼睛犹如照相机,玻璃体腔的结构就像照相机的暗室一样,顾名思义,血就在整个暗室空间里充满,光路就通不过去。对于消失,严格上没有具体的时间。因为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原因不同,年龄不同。比如有新生血管性的疾病,一边吸收,一边出血,所以玻璃体腔里的血始终新旧不一的情况,甚至会越来越重,最后很可能只有手术一种方案解决。解决以后,眼底的病变再回到眼底病科继续治疗。 一过性的出血,比如老年人和近视眼常见的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由于玻璃体后脱离牵拉血管引起的小的出血,病人突然觉得眼前有很多黑点,云雾一样。年轻人来讲很可能3-4周或1个月上下,基本上就可以吸收干净。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很可能没有这么快,如果出血量大,很可能还在下方有陈旧性的积血,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没有具体的吸收时间概念。
    2023-08-03
  • 眼底血管瘤严重吗(视频)

    眼底血管瘤严重吗
    眼底血管瘤的概念很宽泛,血管瘤有很多界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里发生的血管瘤叫微血管瘤,如果仅发现微血管瘤,数量也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是轻症的表现,甚至不会影响视力。还有瘤样扩张的血管,如果扩张的血管发生于视敏度最高的黄斑区,很可能会对视力有严重的影响。大动脉瘤的病人严重性更高,很可能会合并急进性的出血样的改变。因为病人往往是视力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才来就诊,很可能已经出现大出血,出血遮挡了黄斑区,或遮挡了眼底很大部分,甚至发生玻璃体积血才会来就诊。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眼底的血管瘤样病变是重还是轻,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具体分析。 对于血管瘤样的病变是否就医的问题。根据病情不同,医生一定会给不同的建议。但是有一类一定要注意,叫毛细血管瘤样扩张性的疾病。多数发生于幼儿和青年人。如果眼底发现大片的黄白色的渗出样的改变,或者是发现不明原因的黄斑水肿的情况,一定要去专科医院的眼底病科就诊。瘤样的扩张的血管不一定是在渗出的部位,也可能是在周边的部位出现瘤样扩张的血管。这类病人需要很积极的治疗的,因为很多情况下,后期可以出现失明甚至摘眼,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病变究竟是重是轻,一定要有一个考量。如果诊断不清,一定要及早尽快的去眼底病科去就诊。
    2023-08-03
  • 眼底血管迂曲是病吗(视频)

    眼底血管迂曲是病吗
    静脉如果发生异常迂曲,比如静脉异常粗大迂曲,很可能出现血管淤滞的情况。在眼底病科就诊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到能看到的部分血管,还要让病人转动眼球,看周边部的血管是不是也发生了问题,比如血管有截断、出血等情况,很可能病人有灌注性的情况。眼底出现小问题,但这些问题可能不累及视力,但是却反映全身的病变,需要做全身的检查。 正常情况下动脉有一定的迂曲度,在正常的动静脉比例的情况下,如果病人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很可能病人的动脉血管的弹性下降,迂曲度很可能会消失,动脉就会表现变细、反光带增宽、走行比较僵直等情况。所以对于视网膜血管迂曲的情况,一定要请眼底病科大夫给予鉴别诊断。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