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丰

  • 脑供血不足症状及治疗(音频)

    脑供血不足症状及治疗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的障碍以及短暂的意识丧失或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的减退、性格、情绪的改变等等。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改善供血的治疗以及针对血管的治疗,针对基础疾病包括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采取的降压、降脂、降糖、降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改善供血的治疗,包括应用抗血小板、改善循环、他汀类等治疗方式。如果有颅内外大血管的严重狭窄可以做头部的CTA或DIC进行明确,可以在支架或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来缓解。
  • 特发性震颤治疗(音频)

    特发性震颤治疗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特发性震颤患者若症状比较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不应用药物治疗。如果震颤影响正常生活,可以采用一线治疗药物普萘洛尔、扑痫酮等。如果单一药不能有效控制震颤,可考虑两种药物合用,或者合用减轻焦虑症状药物,比如苯二氮䓬类阿普唑仑,二线用药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A型肉毒素等。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注意引起的副作用和禁忌。\n少数患者症状严重,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脑深部电刺激术,简称DBS,主要是在脑内安装一个起搏器控制震颤,一般特发性震颤患者预后较好。
  • 特发性震颤是什么(音频)

    特发性震颤是什么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以震颤为唯一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大约有1/3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起病隐匿,缓慢进展,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震颤常出现在一侧上肢或双上肢,头部也可以累及,一般下肢较少出现震颤,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震颤频率约为6-12Hz,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暂时减轻,情绪紧张、激动、寒冷、疲劳,震颤可以加重。治疗的药物可以应用一线的普萘洛尔、扑痫酮控制,如果合并焦虑的症状,可以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应用阿普唑仑等。
  • 眩晕症七大禁忌(音频)

    眩晕症七大禁忌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眩晕症七大禁忌包括:\n第一、禁忌吸烟、饮酒和咖啡。\n第二、禁忌焦虑、紧张、烦躁,尽量保持思想乐观、保持心胸开阔。\n第三、禁忌运动量过大,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采取散步、慢跑或做体操的方式,有改善循环的作用,切不可运动量过大或幅度过大。\n第四、禁忌吃非常油腻的食物,饮食要清淡,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n第五、禁忌登高,尽量不要从事高危险的登高工作或者活动,尽量避免在马路边或水边进行玩耍、骑车以及从事能够接触火和电的工作。\n第六、禁忌大幅度地活动头颈部,因为这样可以加重眩晕的症状。\n第七、禁忌按摩,尤其是在未明确是否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时候,禁忌按摩颈椎,因为可能会导致颈动脉或椎动脉的夹层,以及损伤脊髓而发生截瘫,出现脑干梗死的严重后果。
  • 经常眩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音频)

    经常眩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经常眩晕的原因包括脑血管病、脑肿瘤以及前庭系统的疾病,或内科疾病引起的全身症状以及心因性疾病,具体如下:\n第一、脑血管疾病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脑供血不足,或由于脑干梗死或小脑梗死可以引起眩晕,甚至伴有恶心、呕吐、视物双影、构音障碍、走路不稳等。一般头部CT或头部磁共振及脑血管的检查,可以显示责任的病灶或脑血管的责任狭窄,治疗主要是给予改善循环以及眩晕对症的治疗。\n第二、脑肿瘤如果出现在脑干或小脑等部位,会引起眩晕的症状,一般会逐渐缓慢的发病,同时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一般头部或CT或磁共振可以确诊,治疗方法可以应用手术或放疗等方法。\n第三、前庭系统疾病可以引起经常眩晕,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或梅尼埃病以及前庭偏头痛等。良性位置性眩晕一般是耳石症,可以出现与体位有关的阵发性眩晕。可以通过变位试验来确诊,经过手法复位可迅速缓解。梅尼埃病会出现眩晕,同时伴有听力的下降,可以进行前庭功能和听力的检查,治疗可以应用对症改善症状以及减轻神经水肿的激素治疗。\n第四、内科的疾病也可能引起眩晕,比如高血压病、贫血以及严重的肝功或肾功的不全导致的脑病,都可以引起眩晕的症状。\n第五、可以出现心因性眩晕,比如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抗焦虑抑郁的治疗来缓解。
  • 老年痴呆预防的方法是什么(音频)

    老年痴呆预防的方法是什么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预防的方法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的饮食、烟酒的限制、体育活动以及社交活动等方面进行入手。在饮食上要少盐、少糖、少油,多吃富含胆碱的食物,比如豆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类、肉类、燕麦、小米等。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带、豆腐、大白菜、萝卜等。吃饭要注意吃七分饱,少饮或不饮烈酒,不要吸烟,要勤动脑,多做脑力的训练,比如看书、下棋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经常地活动手指,比如可以练习书法、弹奏乐器等,在吃食物时多注意进行咀嚼,以及积极的防治便秘,不要使用铝制的餐具等。
  • 老年痴呆还叫什么名字(音频)

    老年痴呆还叫什么名字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在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力障碍、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情况。\n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一般的血尿检查均正常,脑脊液化验可以发现Aβ-42水平降低,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增高,脑电图会表现为波幅降低和α节律减慢,可以做头部影像学检查,比如头部CT可以发现脑萎缩和脑室扩大。头部磁共振检查能显示双侧颞叶、海马的萎缩,还可以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的测试辅助确诊。
  • 老年人老年痴呆怎么办(音频)

    老年人老年痴呆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人老年痴呆最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生活的护理。药物治疗主要从改善认知功能和控制精神症状方面入手,能够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比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石杉碱甲以及加兰他敏等,可以通过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水平加强突触传递,改善痴呆的症状。还有就是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通过拮抗NMDA受体调节谷氨酸的活性,用于中重度的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可以应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进行精神症状方面的控制,同时要加强日常生活的照料,以防止发生意外。对于重度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减退,需要进行营养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对症支持治疗。
  • 什么是肌张力高(音频)

    什么是肌张力高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肌张力是肌肉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病变。锥体系的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时阻力开始大,结束时变小,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的肌张力增高会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伸肌和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向各个方向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加均匀,称为铅管样肌张力增高。锥体束损害所致的肌张力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或脊髓的损伤,而锥体外系的肌张力增高主要见于帕金森病等疾病。
  • 肌无力症状有哪些(音频)

    肌无力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肌无力的症状取决于受累肌肉的范围和程度,以及肌无力的症状是否出现波动,如果累及眼肌可以出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出现视物双影、斜视等。如果出现面肌无力可以导致面部表情肌的瘫痪,可以造成不能闭眼、口角歪斜、流口水等。\n如果出现咀嚼肌的无力,会导致不能咀嚼、进食困难,如果出现延髓受累的肌肉无力,可以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进食困难,以及出现说话无力、声音嘶哑等。如果出现舌肌的无力,会导致舌头不能伸出或者舌肌萎缩,如果出现颈肌的无力,会导致抬头困难等症状,如果出现肢体近端肌肉的无力,会导致上楼梯以及下蹲、走路出现问题。如果出现肢体远端的无力,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出现跨阈步态等,而且肌无力的症状可以是持续不缓解,也可以是进行性加重,最具特征性的是一种病态疲劳,最常见于重症肌无力以及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和线粒体肌病。\n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主要是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而线粒体肌病是持续的病态的疲劳,不能耐受,而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癌性的肌无力,往往短暂收缩之后病人会出现无力,然后可能还会伴有其他的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