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辉

  • 神经内分泌癌的存活期(视频)

    神经内分泌癌的存活期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恶性程度相对比较高的恶性肿瘤,主要源于神经内分泌源性的肿瘤细胞。它根据不同器官特异性的神经内分泌癌,可以发生比如肺部神经内分泌癌,就有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当然还有一些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癌。无论属于哪种器官特异性肿瘤,这类肿瘤恶性程度相对都比较高,病人的生存期可能会有所受限,当然不同特异性器官的肿瘤,它具体的治疗方式可能也相应有所差别,对病人的生存期也会相应有所影响。常规来讲,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如果不经治疗,生存期一般是半年左右,如果经过系统的治疗,生存期可能也会有所延长。比如对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癌,如果经过系统的治疗,病人的生存期可能延长1-2年,当然还要根据初诊时神经内分泌癌具体的分期情况。对于局限期病人的生存期有可能达到2-3年,对于广泛期的神经内分泌瘤,一般生存期也可能达到1年甚至更久。总之,针对不同的肿瘤,还是要根据它具体的分期情况,根据不同个体临床上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2023-08-03
  • 淋巴结肿大全身瘙痒会是淋巴瘤吗(视频)

    淋巴结肿大全身瘙痒会是淋巴瘤吗
    若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伴有全身瘙痒,不一定为淋巴瘤,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病毒出现感染可首先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在临床触诊时有压痛,或局部引流区有红、肿、热、痛的炎症性表现,在感染出现全身性反应时,会引起皮肤瘙痒,或有相伴性的皮肤改变,如感染导致的皮疹,或病毒疹引起瘙痒等。故临床上不能单纯通过淋巴结肿大、全身瘙痒的症状诊断为淋巴瘤,这种诊断不科学。淋巴瘤通常以颈部或浅表的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主要表现,通过彩超检查,淋巴结可能失去正常的结构,皮髓质界限不清楚,有时可形成多个淋巴结的融合,触诊较坚韧,活动度差。而最终的诊断,需依靠穿刺活检或整个淋巴结的病理活检,来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若确诊淋巴瘤,治疗上以抗肿瘤治疗为主,改善患者预后。
    2023-08-03
  • 恶性淋巴瘤的症状(视频)

    恶性淋巴瘤的症状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人体淋巴造血循环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临床上通常要通过病理活检加以诊断,在终末期的时候,要根据各个脏器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病人后续的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主要的表现如下: 1、全身性症状:比如消瘦、乏力、盗汗、发热等; 2、器官特异性病变:根据淋巴瘤起源的位置不同,症状有所不同,胃的淋巴瘤可能表现出胃部不适、消化性溃疡等,主要是晚期恶性淋巴瘤的表现,如果是终末期恶性淋巴瘤,表现可能相对比较重。如果涉及淋巴瘤侵及的器官以及各个功能脏器指标,比如肝功、肾功改变,有时可能表现为肝脏转氨酶、胆红素持续性升高,甚至在临终时可能表现肝性脑病、肾性脑病等; 3、侵袭部位症状:比如侵袭到心包,可以出现大量的心包积液,可能出现平卧困难、气喘等情况。如果侵犯到肺部,可以出现相应的肺部的胸腔积液以及肺部炎症、肺部肿瘤性病灶等,导致呼吸困难。
    2023-08-03
  • 霍奇金淋巴瘤早期症状(视频)

    霍奇金淋巴瘤早期症状
    霍奇金淋巴瘤属于一类恶性疾病,早期症状具体如下:1、局部表现:可以表现为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有时会形成局部淋巴结之间融合成团,触之质地较韧,且活动度相对较差。通过彩超检查能够看到淋巴结结构消失,皮髓质界限不清楚,可能考虑是恶性疾病;2、全身性表现:主要与淋巴瘤全身消耗症状有关,比如低热、乏力、盗汗、消瘦四大症状也是作为淋巴瘤全身性的症状表现,但并不绝对。临床上依靠临床症状诊断,有时也难以进行细致或者准确鉴别,主要还是要依靠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淋巴瘤是金标准,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性和非霍奇金性淋巴瘤,霍奇金性淋巴瘤也有很多亚型,通过治疗相对比较惰性的霍奇金性淋巴瘤病人,确实可能获得比较长期的生存状态,不过临床上还是要明确诊断之后,再进行指导治疗。
    2023-08-03
  • 肾癌肺转移症状(视频)

    肾癌肺转移症状
    肾癌患者出现肺部转移的常见症状如下所示:1、泌尿系统症状:肾癌由于器官特异性,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梗阻出现,如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与梗阻,可能还会伴血尿等症状。部分患者随病变对被膜导致的侵犯,可能出现腰痛现象且病情严重,症状较明显;2、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胸痛或累及胸膜时形成胸腔积液,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3、全身系统症状:患者随体内病变负荷逐渐增加,可能引起全身性表现,包括肿瘤性低热、乏力、消瘦、盗汗甚至形成晚期恶液质。但临床具体情况要根据个体化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并判断。
    2023-08-03
  • 化疗后嗜睡多久能缓解(视频)

    化疗后嗜睡多久能缓解
    化疗后,由于化疗对机体存在消耗,患者可存在乏力、嗜睡等症状。随着机体恢复,大概1周可缓解。但若患者的体内状态相对较差,则该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2-3周。部分患者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嗜睡,在用药结束后,一般1-2天可较快自行缓解。化疗后出现嗜睡的情况,不同的个体应给予个体化的分析和判断。若为正常情况,则无需特殊处理。但若化疗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神志不清的嗜睡、昏睡症状,应引起重视,可进行常规化验。如离子、相关的颅脑神经方面,或大脑核磁相关的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有相应较需解决的急性并发症,或症状出现。化疗应用的为细胞毒性药物,每种化疗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可有不同,故应用化疗药物时,应为患者进行量身制定,选择患者能耐受的化疗方案,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
    2023-08-03
  • 化疗后脚凉疼怎么办(视频)

    化疗后脚凉疼怎么办
    患者化疗后如果出现下肢发凉伴疼痛,需寻找相关原因,应明确具体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部分患者可能会应用奥沙利铂,其主要副作用是周围神经毒性,患者可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或末梢循环障碍,可引起温度较低。随着治疗周期延长,药物在体内产生一定累积,从而出现相关副作用,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上述问题时,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戴芬(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等进行止痛对症治疗。针对局部神经损害,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复方三维B、B族维生素等善神经受损。通常停药后半年,患者上述症状可能会逐渐改善和缓解,但临床面对不同问题时需具体分析和判断。
    2023-08-03
  • 化疗前需要做什么检查(视频)

    化疗前需要做什么检查
    化疗前需要完善较多检查,包括对全身定性诊断以及对肿瘤定量诊断、患者是否能够耐受化疗,并对机体各项器官,脏器功能检查,常见检查如下: 1、定性诊断:对于肿瘤定性与定量诊断较重要,定性诊断是明确疾病以及病理类型,需要依靠穿刺、活检、脱落细胞学检查或者手术标本,进一步明确是否为恶性疾病;2、定量诊断:即分期,包括影像学检查,比如肺癌检查肺部CT检查,以及容易转移到的部位检查,如头部进行头核磁检查、骨扫描检查、肾上腺与肝脏进行腹部CT检查,必要时可以进行PET-CT全身扫描,进行更有效定量诊断;3、各项器官、脏器指标:包括肝功、肾功、心肺功能、血液系统检查,需要明确患者是否能够耐受化疗,做好充足准备。所以临床上完善上述检查后,才能明确后续治疗方案。
    2023-08-03
  • 化疗皮肤变黑多久恢复(视频)

    化疗皮肤变黑多久恢复
    化疗结束后2-3个月左右,皮肤颜色会逐渐恢复,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前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逐年增高,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也逐渐提高了关注度。尤其是化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虽然随着免疫靶向等等新的治疗方式的不断涌现,化疗目前还是占据相对比较大的地位。针对不同的恶性肿瘤病人,一生中统计可能都要接受过1-2种不同化疗方案的治疗。化疗可能就会引起相应的副作用,副作用最主要可以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副作用,可以表现为消化系统的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肝脏、肾脏等功能异常。对于化疗导致的皮肤问题,最常见的可能是皮疹、白斑,甚至可能会出现溃疡。当然一些病人在化疗之后,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而表现为皮肤变黑。这种情况要进行系统性其他各个脏器指标的检查,如果其他各项指标都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单纯的皮肤色素沉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大概在化疗结束后2-3个月左右,皮肤的颜色会逐渐恢复;部分病人皮肤色素沉着,随着药物剂量的累积,可能呈现相对比较严重的程度,甚至可能后续呈现不可逆的皮肤损害。针对这样的情况,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发现,明确病因,如日光照射、放疗、化疗药物的色素沉着。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尽量让变黑的皮肤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2023-08-03
  • 前纵隔肿瘤是什么样的疾病(视频)

    前纵隔肿瘤是什么样的疾病
    前纵隔肿瘤相对比较常见,包含良性、恶性疾病,包括以下几种疾病:1、胸骨后甲状腺肿:属于相对较良性疾病,必要时应进行相应手术根治性治疗,改善病人压迫症状;2、胸腺肿瘤:包括胸腺囊肿,影像学上边界相对较规则,被膜较光滑且密度较低,形成囊样的变化。胸腺瘤根据来源和病理类型不同,良恶性有明显差别,A型和AB型以良性为主,B型胸腺瘤有一定的恶性侵袭能力。尤其B2、B3型的恶性胸腺瘤,在临床影像学上可观察到被膜易发生破坏,或向周围组织有侵袭倾向。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问题,具体分析判断;3、其他肿瘤:包括畸胎瘤、血管瘤等。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