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丽

  • 化验血常规能查出什么(音频)

    化验血常规能查出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等。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系统: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红细胞系统是红细胞计数增多时有生理性的变化,比如冲动、兴奋等。减少时见于妊娠、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等,病理性的增多见于频繁的呕吐、出汗,大面积烧伤、肿瘤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等。病理性的减少见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巨无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基本相同。另一个主要的项目就是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它的增高可以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等,减少可以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亢等。生理性的增高也可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妊娠新生儿。此外,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它们的增减各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第三大系统是血小板计数,它的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的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减低的时候可以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DSC等。所以通过化验血常规,可以让我们对上述的疾病进行明确诊断或者提醒,结合其他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疾病。
  • rhd血型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rhd血型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RH阳性血型是1940年科学家在豚鼠和家兔身上获得的一种免疫血清。这种血清不但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也可以与部分人的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也就是这些人的红细胞跟恒河猴的红细胞有共同的抗原点,故而以恒河猴的名字缩写命名,命名为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含有5种抗原,也就是大C、小C、大D、大E和小E。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含有D抗原,又称RH抗原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中国人群RH阳性血型可以占到99.7%,而RH阴性为稀有血型,只占不到3%。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RH血型无天然抗体,其抗体多由输血或者妊娠免疫生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旦形成抗体,如果再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孕育RH阳性胎儿可以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 血液黏稠吃什么好(音频)

    血液黏稠吃什么好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对于血液黏稠增高者,医生强调饮食宜清淡、戒烟、忌酒、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是最根本的疗法,可以在早、午、晚各饮一杯淡盐水或者是凉白开水。特别是在血稠发生率较高的夏季,饮水能起到预防疗效。另外,饮茶有抗凝血的作用,黑木耳有溶血作用,长期饮用和使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此外,玉米、大豆、黑豆、大蒜、姜、洋葱、山楂、牛奶等有不同程度的降血脂,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诸如维生素C、维生素E、阿司匹林、潘生丁、复方丹参等药物都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液流速,抑制血液凝集和溶解血栓等作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日常可多吃粗粮、绿叶蔬菜和瓜果。
  • 献血前可以吃饭吗(音频)

    献血前可以吃饭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一般情况下献血前是可以吃饭的,献血前一定要正常饮食,献血前一天晚餐及献血当天的早餐一定要吃,以免献血的时候出现低血糖。但是要注意要禁食高脂肪、高蛋白、豆制品、油炸食品及酒类的饮料,以免造成脂肪血。献血前虽然可以吃东西,但是不宜吃得太饱。因为吃太饱会使人血液往消化机关聚集,也容易使人出现大脑缺氧的症状。正常是七、八分饱即可。同时献血前应该清淡饮食。为了确保血液质量,献血前饮食应该清淡。献血前几日应该以吃素食为主,最好少进油腻的食物,不要使用虾、蟹等蛋白质过高的食物,以免蛋白变质,致使血液中出现过敏物质。
  • 凝血四项指什么(音频)

    凝血四项指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属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简写为PT,正常值为12-16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简写为APTT,正常值为24-40s。凝血酶时间,简称TT,正常值为14-18s。纤维蛋白原,简写为FRB,正常值为2-4g/L。凝血四项是检测病人的凝血系统,出止血功能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指标。另外,凝血酶率是用于观察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偏高说明凝血时间过长,凝血机制不好,也就是出血不容易止住,偏低说明凝血太快,可能容易形成血栓。凝血四项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做凝血四项检查的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已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 化验血常规需要空腹吗(音频)

    化验血常规需要空腹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化验血常规尽量空腹,从检查的前一天晚上8点开始,就不要再进食或者饮水,直到第二天早晨也不要吃早餐,直接去体检中心检查,检查完毕后再享用营养早餐,然后再开始进行剩余的检查项目。除了要空腹外,还要注意几点:第一、检前一周之内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大量的饮酒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因为食物的刺激使血液成分发生暂时性的变化,影响体检的结果。第二、检前三天应该避免重的体力劳动、激烈运动和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保持心情放松,注意休息。第三、体检前最好能洗个澡,清洁一下,使抽血的部位防止感染,血常规检查时,要放松情绪。
  • Rh血型阳性是什么(音频)

    Rh血型阳性是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根据Rh因子的有无,可以区分Rh阴性和Rh阳性两种血型,这种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在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因此而命名。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集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的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血型系统。Rh血型的发现,对于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维护母婴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中约占99.7%,Rh阴性约占3%。所以,Rh阳性的人是大多数的、普遍的,他可以接受本血型的阴阳两性血,而不发生症状。
  • 血色素低于几克要输血(音频)

    血色素低于几克要输血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儿童为110-160g/L。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诊断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贫血可以分为四级,轻度的是血红蛋白大于90g/L,中度的血红蛋白在60-90g/L之间,重度的血红蛋白在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儿童为110-160g/L。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诊断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贫血可以分为四级,轻度的是血红蛋白大于90g/L,中度的血红蛋白在60-90g/L之间,重度的血红蛋白在30-60g/L之间,极重度的血红蛋白低于30g/L。如果血色素在60g/L以下,就一定需要输血,但是如果病人本身头晕、乏力、心悸的症状比较严重,即使血色素高于60g/L,也是需要输血治疗的。所以具体是否需要输血,要视临床情况而定。
  • 献血的好处(音频)

    献血的好处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第一、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坚持适量的献血,可以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分,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轻松,能够有效的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第二、可以预防缓解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第三、男子献血还可以减少癌症发病率。第四、可以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健康的情绪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和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籍,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第五、经常献血可以提高造血功能。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可以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 献血的坏处(音频)

    献血的坏处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网上有很多疯传献血坏处的帖子,主要的论点是献血可以极大的伤害身体,其实献血极大伤害身体根本没有依据。成人血液总量为体重的7%-8%,也就是一个健康成年人,60公斤的人计算,血量约为4200-4800毫升。按照中国现行的献血规则,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献血量不能超过400毫升,一般在200毫升。也就是将身体1/20不到的血液献出,失血量少在400毫升以下,可由组织液及脾出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个小时内即可以得到改善,一般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影响。体弱、经期的女性、脾功能障碍、贫血等特殊人群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一般也会在24小时内消除。所以献血对人体没有坏处。而且即使不献血,身体内的血液也在不停地更新。因为成年人红细胞的寿命只有不到四个月,同时骨髓等造血器官内的造血干细胞在不停的制造血液,形成所谓的血液新陈代谢。对于肥胖、缺乏运动、嗜酒、年迈等人群来说,血液新陈代谢速度相对比较慢,血液粘稠度比较高,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适当的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以提高造血功能,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所以献血不仅没有坏处,适当的献血对人体造血以及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