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 胆结石会导致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升高吗(视频)

    胆结石会导致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升高吗
    胆结石有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原因在于胆结石同时合并急性胆囊炎,炎症波及肝脏可引起二者异常升高,或由于结石掉入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胆汁逆流入血出现胆汁淤积和黄疸,表现为肝脏指标异常。除转氨酶升高外,还会出现碱性磷酸酶、转肽酶及胆红素异常升高。 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引起的慢性胆囊炎,但没有合并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指标可以正常。对于合并有肝功能异常的胆囊结石患者,还需警惕是否同时合并慢性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脂肪肝等。严重肝硬化患者也易出现胆囊结石,此时胆囊结石治疗更为复杂,手术风险更高。患者由于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会增加手术中出血风险。
    2023-08-02
  • 胆结石掉到胆总管可以做微创手术吗(视频)

    胆结石掉到胆总管可以做微创手术吗
    胆结石掉入胆总管形成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胆结石较常见的并发症。结石经由胆囊管掉入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可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联合胆管切开取石方法,通过胆道镜及特殊取石器械将结石取出。胆管切开处可一期缝合或留置T型管,根据胆管结石大小、数量、胆管炎症以及胆管下段是否通畅决定。 老年患者或复发性胆管结石,可通过ERCP及内镜下经由胆总管下段将结石取出,同时联合胆囊切除术。两种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而言,应根据年龄、结石大小、胆管直径及患者身体状况考虑,通常均可选择。胆管结石一经确诊,建议尽早通过外科或内镜方法进行治疗。
    2023-08-02
  • 胆结石有遗传吗(视频)

    胆结石有遗传吗
    胆结石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相关性,但并不属于遗传性疾病。胆结石发病率较高,通常在一个家庭中可能有多个成员患有胆结石,但胆结石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慢性疾病都有相关性。胆囊结石发病率在我国较高,正常人群中8%-15%都有胆结石形成。如果家族中有胆结石,更多的可能是由相似的生活、饮食习惯引起。中老年女性属于胆结石高发人群,与肥胖、年龄、性别、多次妊娠及体重快速降低等有一定相关性。部分有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道功能不良、糖尿病、慢性肝病及甲状腺功能不良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胆结石。胆结石主要与胆汁中的代谢、感染、异物及胆囊功能有相关性。
    2023-08-02
  • 胆囊息肉在胆囊里面还是外面(视频)

    胆囊息肉在胆囊里面还是外面
    胆囊息肉生长在胆囊内壁,向胆囊腔内突出,而不是长在胆囊外。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为此类疾病的总称。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如:1、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中过饱和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内壁上形成,可以表现为多发、较小的息肉;2、腺瘤性息肉:是由于胆囊内壁的黏膜腺体增生所致,可出现异常的血流,或是胆囊息肉较大,生长较快,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3、炎性息肉:是由于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引起的慢性胆囊炎,这种炎症反应性息肉通常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息肉的性质、相关症状、是否存在癌变风险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胆囊疾病进行选择,包括定期检查、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或是外科手术等。
    2023-08-02
  • 单发胆囊息肉如何治疗(视频)

    单发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对于单发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根据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内部有无血流信号、生长速度、基底是否够宽,以及息肉有无潜在癌变风险确定,具体如下:1、刚发现时,胆囊息肉一般不大,通常采取定期观察即可;2、较大的息肉,尤其是直径已经达到1cm以上,又是单发,而且基底较宽、外形不规则、内部有血流信号,应考虑是否为腺瘤性息肉。此类疾病虽然总体发生率不高,但有一定的潜在癌变风险,所以应考虑外科手术干预,避免其癌变,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病理学诊断,目前影像学检查并不能够100%将其与胆固醇性息肉进行鉴别。普通的超声也只能测量息肉的大小和观察息肉外观,判断息肉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可以通过超声造影、增强CT或核磁共振确诊,但最终确诊应依靠病理检查。
    2023-08-02
  • 胆囊息肉会引起胆红素高吗(视频)

    胆囊息肉会引起胆红素高吗
    胆囊息肉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异常升高。胆囊息肉长在胆囊腔内,附着于胆囊内壁上,对于胆汁的排泄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包括溶血性疾病、肝脏疾病以及胆道梗阻等,部分患者属于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也会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的成分发生改变,甚至有可能会增加胆囊息肉的风险。所以查体时发现胆囊息肉,同时又有胆红素升高,并非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是良性黄疸,还是由于病理性因素所致。如果合并有肝脏慢性疾病或者胆管扩张,必要时需进一步检查。而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疾病或者合并有脾大,应考虑是不是造血系统出现问题所致。对于胆红素升高,不应归因于胆囊息肉,因为胆囊息肉通常不会引起胆红素异常升高。胆红素升高时也要观察是间接胆红素升高,还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以及是否合并其他检测指标异常等。
    2023-08-02
  •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息肉区别(视频)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息肉区别
    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胆囊息肉,其实是同一种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医学专有名词,俗称胆囊息肉。病变和癌变完全不同,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贴附在胆囊壁上,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灶总称,包括非肿瘤性和肿瘤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为非肿瘤性,没有正常细胞结构,往往是胆固醇结晶,不具有癌变风险。对于单发、体积较大、生长较迅速、内部有血流信号的腺瘤性息肉,需引起重视,提示这种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此外,部分胆囊已经发生肿瘤或恶变时,影像学检查可能提示有较大占位,此时需进一步通过增强CT、核磁共振、超声造影等进行确诊。
    2023-08-02
  • 胆囊息肉手术后多久可以正常工作(视频)

    胆囊息肉手术后多久可以正常工作
    多数胆囊息肉患者在手术后1周左右,可以正常恢复的工作。目前胆囊息肉多通过腹腔镜切除,通过微创手术可以减小患者的痛苦,伤口在1周左右可以愈合,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无需长期卧床休息。同时,患者在术后早期应以清淡、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手术1周后可以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摄入过量脂肪、胆固醇、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且戒烟、戒酒。若患者无明显发热、疼痛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后1周,则可以正常恢复工作和生活。但对于重体力劳动者,或经常使用腹壁肌肉的患者,建议多休息。此时虽然伤口表皮已经愈合,但内部组织的连接仍不牢固,可能会由于剧烈运动导致伤口感染、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2023-08-02
  • 胆囊息肉会引起脸黄吗(视频)

    胆囊息肉会引起脸黄吗
    胆囊息肉通常不会引起脸黄的表现,所谓胆囊息肉是指生长在胆囊内,在胆囊壁上附着的息肉样病变的总称。大多数的胆囊息肉,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会引起胆道的梗阻,因此也不会引起黄疸而出现脸黄的表现。出现黄疸可能是由于胆汁无法进入到肠道,而引起的胆道梗阻。如果出现脸黄,要检查血液当中胆红素是否有异常的升高,还要查是否有贫血,再有做影像学检查观察肝脏是否存在形态的改变,是否存在胆道的梗阻。毕竟引起黄疸的原因,包括溶血性的疾病、肝脏的疾病,以及胆道梗阻性疾病,严重的贫血也会出现面色发黄,所以胆囊息肉并不是引起脸黄的原因。如果出现胆红素异常升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不能因为发现胆囊息肉而延误其他疾病的诊治。
    2023-08-02
  • 多发胆囊息肉7mm严重吗(视频)

    多发胆囊息肉7mm严重吗
    多发胆囊息肉7mm,不算很严重,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生活、饮食方式是否健康。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胆囊多发息肉通常是胆固醇性,是由于胆汁当中过多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而形成。最开始可能很小,然后会缓慢地增大,甚至是形成胆固醇性的结石,引起疼痛症状。对于发现胆囊息肉的人群,要到医院进行确诊,排除不好的疾病,包括腺瘤性息肉,甚至是恶变的潜在可能。还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吃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注意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观察胆囊息肉的变化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以控制息肉的快速增长。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