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勇

  • 左前降支心肌桥危险吗(视频)

    左前降支心肌桥危险吗
    对于左前降支心肌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结局,患者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仅需观察或酌情用药即可。只有极端情况下,心肌桥并发冠脉持续痉挛,才可能引发相关心肌损伤。左前降支心肌桥是指前降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走行于心室肌内,在心室收缩时可产生压迫,造成左前降支一过性管腔狭窄,而舒张期狭窄解除,一般不会引发相关心肌损伤及不良结局。根据其收缩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通常可分为3级,1级心肌桥是指心室收缩时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达50%以下,2级心肌桥是指心室收缩时可造成管腔狭窄50%-75%,3级心肌桥是指心室收缩时造成75%以上的管腔狭窄。对于心肌桥,多观察即可,必要时可酌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以及钙通道阻断剂,迟缓心肌收缩,改善心室肌压迫,多可改善症状。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并发冠状动脉痉挛或固定狭窄,导致明显症状时,需行外科手术松解,解除心肌压迫,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3-08-01
  • 为什么会得妊娠心脏病(视频)

    为什么会得妊娠心脏病
    妊娠心脏病,又称为围产期心肌病,是在产前、产后女性出现一种心脏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类似于扩张心肌病病程的疾病。妊娠心脏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属于一种多因素疾病,与病毒感染、免疫损伤、应激等多因素相关。妊娠心脏病多见于高龄、多胎、多产孕妇,患者在产前3个月或产后6个月,容易并发此类疾病。妊娠心脏病的临床病程,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但较扩张心肌病预后良好。高龄、多产、多胎的孕妇,通常建议进行常规心脏彩超,随诊筛查。如果一旦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的情况,应积极干预,必要时终止妊娠。妊娠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利尿、强心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同时可以给予金三角药物,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倍阻剂、螺内酯等相关药物,以改善患者预后,抑制心脏变大、心功能不全。妊娠心脏病患者,多数经上述用药可以明显缓解症状,连续应用数年后,可以逐渐停止用药,该疾病的预后较为良好。
    2023-08-01
  • 心脏病做什么手术(视频)

    心脏病做什么手术
    心脏病包括多种疾病,除内科药物治疗外,还可进行介入或者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心脏疾病选择不同手术,心脏病包括以下常见疾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管腔狭窄,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严重狭窄时可行介入治疗,如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或者药物球囊扩张术。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行冠脉搭桥手术进行血运重建,改善预后;2、瓣膜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以及其他特发性心脏瓣膜病。当瓣膜性心脏病出现严重瓣膜反流、心腔扩大,必要时可行瓣膜置换手术。对于瓣膜狭窄导致的瓣膜心脏病,可行介入球囊扩张术改善狭窄;3、并发节律紊乱:如严重心动过缓,可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提升心率,改善预后;4、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可行射频消融手术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改善症状以及临床预后。
    2023-08-01
  • 普大心见于什么心脏病(视频)

    普大心见于什么心脏病
    普大心通常是指心脏各房室均明显扩大,表现为全心增大。临床可出现全心衰竭,常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或其他相关心肌病中晚期表现,如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等,晚期均可表现为全心增大,称普大心。普大心患者多出现全心功能衰竭,表现出明显肺淤血所导致的呼吸困难,包括体循环淤血出现的水钠潴留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对于普大心心脏的患者,应积极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可酌情应用强心剂,例如地高辛,以及利尿剂,例如呋塞米等,来改善血流动力学。患者还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例如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或β受体阻断剂的美托洛尔,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剂,如螺内酯等,来抑制心肌重构、心腔扩大,从而改善预后。
    2023-08-01
  • 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是什么意思(视频)

    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律失常,解剖基础为正常心脏传导系统之外,出现跨越房室结,连接心房、心室的旁道,表现为特征性心电图,包括PR间期缩短<0.12s,和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依据心电图表现,可明确房室旁道具体位置。预激综合征患者可终身无相关症状,此时心电图仅表现为异常,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伴发心房颤动时,可引发心室颤动危重、极高危病变。预激综合征患者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行药物治疗进行转复,如普罗帕酮、胺碘酮,可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发作时,应积极进行电转复,避免不良事件。预激综合征患者可行射频消融进行根治,避免相关并发症。
    2023-08-02
  • 高血压高压135低压100危险吗(视频)

    高血压高压135低压100危险吗
    血压高压130mmHg,低压100mmHg,为高血压二级,存在中度风险,会导致一系列临床损害,常见如下:1、血管病变:可以导致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引发动脉瘤,动脉夹层等危重并发症;2、动脉粥样化进展:高血压持续二级水平,会造成动脉粥样化进展,引发相应靶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包括脑卒中、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也可造成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眼病等相关损害;3、左心室肥厚:持续升高高血压可以导致左心室肥厚,早期可引发舒张功能减退,晚期可失代偿,引发心腔扩大、收缩性心力衰竭;4、高血压急症:急进性急速升高或极度升高高血压,会引发高血压急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而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猝死。
    2023-08-02
  • 心脏卵圆孔未闭的症状,需要治疗吗(视频)

    心脏卵圆孔未闭的症状,需要治疗吗
    心脏卵圆孔为心脏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孔隙,多于出生后2个月内闭合,若1岁以后卵圆孔仍未闭合,考虑为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可分为三度,轻度卵圆孔未闭多无明显症状。中度卵圆孔未闭可由剧烈活动,或一定因素导致右房压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一过性症状,包括右向左分流,而引发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还有右向左分流,出现左心负荷过重而引发低血压,并可因右心系统栓子反常进入左心致脑栓塞,患者亦可表现为头痛。上述症状在重度卵圆孔未闭,及卵圆孔直径>4mm患者中更为明显。若卵圆孔未闭患者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主要采取卵圆孔封堵,适用于出现明显症状的中、重度卵圆孔未闭患者。对于卵圆孔未闭直径<2mm的轻度患者,多无需上述处理。对于出现明显症状的中度卵圆孔未闭及卵圆孔直径在2-4mm,或重度卵圆孔未闭、卵圆孔直径>4mm患者,可行介入或外科手术封堵,修正房间隔缺损,改善患者预后。
    2023-08-02
  • 心肌梗死的原因、部位及范围是什么(视频)

    心肌梗死的原因、部位及范围是什么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完全闭塞或接近完全闭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逐渐进展,堵塞管腔,或因斑块突然破裂继发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完全闭塞。根据病变血管情况,其梗死部位范围不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可引发左室前壁心肌梗死,当前降支中远段闭塞时,可造成前间壁心肌梗死,当前降支近端闭塞时,可造成广泛前壁心梗。左冠回旋支闭塞,可造成左室高侧壁心肌梗死,表现在心电图I导联、aVL导联,ST段抬高及动态演变。右冠脉发生闭塞,可造成右心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为V3R-V5RST段抬高及动态演变。中国人以冠脉右优势为主,右冠脉供应右心室,还供应左心室下壁和正后壁,因此右冠脉闭塞也可并发左室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
    2023-08-03
  • 心肌梗死的护理问题(视频)

    心肌梗死的护理问题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类型,可以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预后,接诊后会采取一系列治疗手段,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在此基础上,护理也具有较重要意义,通常需要注意以下护理问题:1、生命体征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即体温、血压、脉搏、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严重偏离正常值,需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判断以及处理;2、临床表现护理:心肌梗死病人会出现胸痛、焦虑、紧张表现,有效缓解上述症状产生的相应影响,对于病情恢复也较重要,可能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安抚,酌情应用镇静药;3、相关并发症护理:心肌梗死病人在接受抗栓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相关出血并发症。护理应该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征象、瘀斑、出血点,也要注意大小便颜色,比如尿液是否发红、大便是否发黑、是否出现泌尿系统及消化道系统出血;4、体位护理:心肌梗死病人存在体位保护问题,对于意识不清、存在误吸风险病人,需要采取头高位或半坐位,避免胃肠道食物、胃液反流,进入气道引发窒息;5、生活护理:部分心肌梗死病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卧床休息,及时令病人活动,并给予下肢按摩,可以避免形成静脉血栓。以上为心肌梗死病人常见护理问题,需要予以关注,与医生协作、加强护理,才能改善预后。
    2023-08-03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视频)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为冠心病严重分型,通常存在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密切相关,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即梗死部位为左室前壁,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此类疾病均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并影响心功能,甚至严重危及生命。发生心室颤动,即猝死时,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通常在没有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情况下,仅需进行密切监测即可。有效的病因治疗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发生,即及时、有效、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同时也将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减轻发生后的危害。若具备相关危险因素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同时去除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避免冠心病进展成为心肌梗死,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