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军

  •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有哪些(视频)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有哪些
    自闭症孩子的典型特征有三个,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 首先,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的孩子往往缺少和其他孩子一块玩的时候,往往独自一个人玩自己的,到了幼儿园的时候越发的明显,他们不参加集体的活动,不听老师的指令,显得尤其的特别。 第二个,是语言的交流障碍,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这些孩子说话比较晚,在两三岁的时候,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言语简单,甚至不说话,有的孩子表现为曾经会说一句话、两句话,但是慢慢的变得倒退,不会说了,他们缺乏目光的交流,不能够有效地给我们互动,缺乏表情,一些非语言交流也会出现明显的障碍。 我们和他互动的时候,这些孩子没有点头,不会摇头,不会用手去指某个东西,好像对我们爱答不理,这是交流方面的障碍。 第三个,就是兴趣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这些孩子可以长时间地沉溺于一个物品,比如他会沉溺于自己的一个破被子,不让家长去洗;出差、旅游或者到亲戚家去住的时候都要带着这个被子,不带他就会哭闹。而对于普通孩子所喜欢的游戏、动画片、玩具却失去兴趣,他们有一些非常刻板的动作行为,比如重复的走一条路线,反复的开门关门。 当然他们的感觉也会出现异常,要么很迟钝,有的孩子身上起个包或者摔伤了、摔破了,都没有疼痛的感觉,不会哭泣,或者对一些声音、光线过于敏感,他们会有惊恐的反应,在其他的孩子都能够正常走路的这个过程当中,而他们显得比较笨拙,四肢的协调性非常差,我们称为共济失调。 所有这些孩子的表现明显的落后于其他的孩子,或者已经发展出来的语言、社交能力出现恶化,都提示我们孩子存在自闭症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的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的确定诊断,尽早的进行综合干预。
    2023-07-30
  • 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视频)

    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面对孩子的叛逆,许多家长非常紧张、焦虑和痛苦,因为越教育越叛逆,最终也无法使其完成学习,甚至产生不当的行为习惯,包括打架、逃课、沾染恶习。面对叛逆的孩子,作为家长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稳定孩子的情绪。因为叛逆的孩子非常有能量,并且具有创造力、想象力、自己的方向等,因此可以理解为叛逆的孩子也具有优秀的方面,值得去尊重; 2、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多一些思考。因为叛逆背后反映出来的不单单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也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家长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去尊重成长规律。即当孩子在婴幼儿、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的不同时期,需要学会断奶、分床等,适当情况下保持相对的距离和界限。家长不应该盲目的干预和满足孩子。而对于孩子的需求,在其需要帮助的时候也需要学会拒绝。面对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尊重成长的规律,从而才能够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而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使其拥有良好的健康心态和完善的性格,最终达到能够自我教育,能够拥有良好的方向、目标。使其在成长过程当中,不单单去学习文化课的知识,还能够懂得礼貌、懂得帮助他人、懂得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上述即为非常良好的理想教育过程。而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应该采取上述的策略,最终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023-08-02
  • 自闭症的早期表现有哪些?(音频)

    自闭症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讲解医师:黄建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
    自闭症的症状通常在他们生病的第二年表现出来,严重的患者在一岁之内出现异常,稍微轻一些的孩子在两岁以后,会表现出和同龄孩子的明显的差异。那自闭症孩子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呢?首先是一个发育障碍。孩子的早期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精神发育迟滞,孩子的语言交流比较缓慢,在一岁左右咿呀学语的时候,这些孩子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不会说话,有一些非语言的交流也表现的比较异常,就是当我们去逗他,去陪他玩的时候,表现的对我们不搭不理,漠视,没有目光的对视,没有眼神的交流,我们张开双臂去抱他的时候,也缺少相应的回应,叫他的名字,没有反应,有时,大人还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存在着耳聋的情况。精神发育迟滞还表现为社会交往的迟缓,这些孩子会独自享受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活动,他们自己可以几个小时的去玩一个玩具,不参与别人的活动,他可以不哭不闹,专注的去看电视,或者去玩一个同样的玩具。自闭症孩子的早期表现还有发育的倒退,有些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发展出了一些语言,但是慢慢的又消失了,比如曾经会叫爸爸,妈妈,但是后来不叫了,会说一句话、两句话,后来慢慢的就不说话了,这是语言的倒退。还有一些社会交往技巧的能力的倒退,我们在去和他互动的时候发现很困难,变的越发的孤独和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玩自己的,这些都是早期的表现,当出现了发育迟缓,发育倒退,都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关注,警惕自闭症的可能性。
  •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视频)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好发于12岁以前的儿童,多数患儿往往在婴幼儿时期过于活泼好动,不听指令。儿童多动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唤起、维持困难以及行为多动、冲动,可导致患病儿童情绪障碍、人际交往障碍、适应环境障碍以及学习障碍等。仅部分患者随年龄增长,症状有所改善,大部分患者受影响颇深,建议尽早治疗。
    2023-07-30
  •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视频)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思想、强迫表象及强迫冲动;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不合理,却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患者往往具有反强迫的意识,却不能有效控制其症状,因而内心非常焦虑。
    2023-07-30
  • 强迫症怎么治疗(视频)

    强迫症怎么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神经心理疾病,病程较长,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 1、药物治疗:用以平衡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氯米帕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2、心理治疗:强迫症患者往往过于追求完美,心理治疗可以完善其性格缺陷,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使其不断成熟。
    2023-07-30
  • 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视频)

    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孩子如果不好动,特别安静,反而让人担心,面对好动儿童的教育如下: 1、尊重孩子的天性,欣赏孩子的活泼,同时根据这种特点制定更多的体育运动,让孩子进行活动,给予更宽广的空间,发挥特点; 2、适时引导,由好动转变成恰当的活动和平静,引导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比如从10分钟到半小时逐渐过渡。好动的孩子通常可以遵守规律,但前提是一定要设计出相对较有趣的游戏和奖赏,多加鼓励; 3、建立规则意识,一定要存在规则,需要提前告诉孩子制定的规则、怎样遵守。如果完不成规则或者破坏规则,一定要存在适当的惩罚措施,此时好动的孩子才能逐渐养成对规则的识别功能,也能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单单感受自己的感受,不单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动,同时也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顾及到团队的意识; 4、如果有些孩子确实属于多动症,此时需要家长更多的关心,甚至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帮助,进行专注力训练,培养自信心。严重时还需要药物干预,需要精神科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药物的调整治疗。 无论是多动症的孩子还是好动的孩子,干预越早效果越好。通过积极的教育,通过良好的策略,这些孩子最终都能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自信心也会建立起来,孩子的天性、创造力、想象力也能得到尊重。
    2023-08-02
  • 强迫症的治疗(视频)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个人心智成长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药物治疗:对于多数强迫症患者,尤其偏重强迫症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学业,应使用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强迫症状,降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出现的频率,缓解内心焦虑体验; 2、心理治疗:对于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帮助而言,首先帮助患者认识强迫症状,有时强迫思维无法控制,有些想法过分、多余,但是患者在没有认识的时候可能会沉浸在这种强迫思维当中。心理疏导还可以帮助患者分析强迫症状背后的心理因素,通常存在压抑的冲突、内心纠结、种种不愉快,或者人际关系上的控制、被控制的体验,而在现实当中的困难,通过心理的疏导可以帮助患者去理清心理的纠结,能够有效缓解强迫症状的出现的频率; 3、个人的心智成长:因为强迫症患者单纯依靠药物和心理咨询被动治疗时存在困难,在治疗当中缺乏主动性,治疗效果差。患者需要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和咨询师或者治疗师一起分析症状背后的原因,认识自我性格特点。对于过分的追求完美,过分的没有安全感等,通过心智成长松动僵化认知模式,从而有助于强迫症康复。
    2023-08-03
  • 小孩受惊吓的症状(视频)

    小孩受惊吓的症状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惊吓,有时是小惊吓、大惊吓。年龄阶段不同,创伤内容也不同。无论何种的创伤,其实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反应,有的是急性惊吓反应,有的是延迟发生,但是无论是何种的反应,通常能让家长关注到这些孩子的种种异常情绪和行为表现。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持续的恐惧体验,其会不断重复创伤性的受到惊吓事件的体验,包括打骂,被动物伤害或者交通事故伤害、摔倒,均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其会不断的回忆受伤害的画面,尽管并非有意如此。这种创伤的回忆是无意识的,有时其会做噩梦,在梦里不断体验这种创伤感觉,甚至受到惊吓;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紧张、恐惧,担心再次受到伤害,失眠、离不开家长,离开之后就会哭闹,没有安全感。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是一种本能的惊吓反应,进而这些孩子们为了保护自己会回避创伤性场景,不愿意提及,甚至不愿意回到受到伤害的地方。比如有的被霸凌的学生不愿意再回到学校,不愿意看到同学、老师,提到同学、老师时就会有惊吓反应。所以这些孩子在这种创伤事件之后,往往会有其它继发的情绪体验,如抑郁、愤怒,甚至有冲动行为。如果孩子的惊吓反应持久而不能较好的缓解,家长应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进行医学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早期干预效果更为理想。否则所有的经历,尤其是创伤性的经历,一定会影响其以后的心理发展,使其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也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所以对于受到惊吓的孩子,需要及时、尽早干预,尽可能减少对其后续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2023-08-03
  • 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效果(视频)

    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效果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预后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部分症状比较轻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无法得到治疗,因为患者不承认患病,也不会意识到是精神、心理、性格等问题,该部分患者只能自我疗愈; 2、对于症状比较偏重的患者,比如有自残或者其它冲动行为,给患者自己或者别人带来更多的麻烦,该部分患者通常能够得到治疗。无论是轻症或者重症患者,如果能够进行治疗,预后通常较为理想。 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尤其是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完成心理成长。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智力正常,而且精神状态活跃,有非常好的想法和创造力,如果调理得当,患者都能够有很好的预后。随时间推移、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人格越来越趋于稳定、成熟。患者关于自己的好与不好的两极化、人际关系忽好忽坏的变化以及冲动行为等,都会逐渐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好。 如果进行干预治疗,比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则进程更快。因此,建议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患者,只要确诊存在边缘人格的特点和问题,均需要积极的进行干预治疗,预后均较为理想。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