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枫

  • 什么是内镜下胰胆造影术(视频)

    什么是内镜下胰胆造影术
    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实际上是指利用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然后通过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乳头处的开口,进入到胆管和胰管,进行造影,显示胆道和胰腺的病变。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最早是诊断性的技术,简称ERCP。现在ERCP技术已经从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成为治疗技术。实际上很多胆道和胰腺的疾病都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进行治疗,比如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比如慢性胰腺炎放置胰管支架,以及梗阻性黄疸减黄手术,这些手术都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来解决。这个治疗性的技术非常安全,在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的感受都非常好,不会引起明显的痛苦,而且一般操作过程不会花费过长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相对也不多,是一个微创的治疗技术。
    2023-08-01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的效果如何(视频)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的效果如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效果非常不错。早期肠癌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外科的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下的手术。如果早期肠癌适合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完全一样。早期肠癌,所谓的“早”有些标准,比如原位癌,即常说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分化比较好的黏膜内的早期肠癌,没有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比较好的,即便有黏膜下侵犯,但是侵犯的层次比较浅,这些情况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与开刀一样。但是有些情况,比如分化程度比较差或者浸润深度比较深,甚至到达固有肌层,这种情况下不合适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该做外科手术。医生会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一个最合适治疗方式。
    2023-08-01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视频)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的一种手术,其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它不用开腹,也不像腹腔镜一样,腹部不需要打洞,是在胃肠镜下进行的手术方式。通常而言,通过胃镜或肠镜进入病变的区域,把病灶下面用生理盐水打起来,用电刀一点点的把病灶完全剥离下来,最大的优势是保留了器官。 过去治疗癌症不但要把肿瘤切掉,也要切除一部分长肿瘤的器官,即患有肠癌,仅把癌切掉并不够,还要把肠管切掉一部分,然后把剩下的肠管接起来。 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肠癌只需要把病变的肠黏膜表面剥掉,肠道仍然完整,病人恢复非常快。一般术后2-3天就可以出院,48小时左右就可以进食,对病人的生理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小。
    2023-08-01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视频)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经过胃镜或肠镜来做的,不用开刀。以早期胃癌为例,通过胃镜来做,做之前患者先进行全麻,胃镜经过口腔进入胃内,首先找到病灶的位置,用电刀进行标记,标记好之后在病灶下面注射有颜色的生理盐水,让黏膜的病变与肌肉完全分开,分开之后用电刀一点点的把病变的黏膜从肌肉层上逐渐剥离下来。当病变完全剥离下来之后,将病灶从胃经过口腔拿出体外。然后对切除的区域进行仔细处理,包括把裸露的血管夹闭、修复肌肉损伤等。病人回到病房以后,还会使用一些药物,防止术后发生并发症。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
    2023-08-01
  • 胃肠道间质瘤内镜下特点(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内镜下特点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不是癌症,但是它的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有侵袭性。胃肠道间质瘤在内镜下,在胃内的主要表现是隆起,隆起的表面覆盖着正常的黏膜。之所以会覆盖正常黏膜,是因为肿瘤是在胃壁内生长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覆盖正常黏膜的隆起。发现隆起之后,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做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可以看清楚隆起的起源、层次,可以判断肿瘤是在黏膜下层,还是来源于固有肌层,具体是在腔内生长较多,还是腔外生长较多。另外还可以通过其回声,初步判断胃肠道间质瘤是倾向于良性,还是倾向于恶性。通过超声内镜的初步判断,可以进行初步了解,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2023-08-01
  • ERCP胆总管取石费用是多少(视频)

    ERCP胆总管取石费用是多少
    ERCP技术是比较高端的技术,其治疗费用,以上海地区为例,大部分在3-4万元之间,当然也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比如疾病本身很复杂,可能费用会高一点。如果你疾病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复杂,可能费用就会低一点。3-4万元的费用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医生的操作费用、手术器械的费用。个别情况下,比如出现并发症,治疗并发症的费用可能会稍高。ERCP手术可以医保报销,医保能够承担相当一部分的费用。
    2023-08-01
  • ERCP手术的优缺点(视频)

    ERCP手术的优缺点
    ERCP手术是专门治疗胆胰疾病的微内镜下治疗技术,该治疗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微创,手术不经腹部,即不开刀,又叫不开刀的内镜下手术,病人腹部没有伤口。ERCP手术是从口腔经过胃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在胆道和胰管里面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所以腹部没有伤口,非常微创。而且术后大部分病人恢复的非常快,一般住院2-3天就可以出院。任何手术都有并发症,ERCP手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的急性胰腺炎。大部分急性胰腺炎都是轻型胰腺炎,一般住院3-5天能够恢复。极少数是重症胰腺炎,发生率非常小,非常罕见。还有其他的并发症,比如出血或者穿孔等,发生率更低。随着内镜手术器械的发展和做ERCP手术医生技术的不断提高,ERCP手术后的并发症现在越来越少,非常微创且安全。
    2023-08-01
  • 食管平滑肌瘤转变恶性的几率大吗(视频)

    食管平滑肌瘤转变恶性的几率大吗
    食管平滑肌瘤是食管壁平滑肌细胞形成的瘤性增生,最后形成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平滑肌瘤为良性肿瘤,恶变的概率非常小,在临床上很少遇到食管平滑肌瘤转变成恶性的情况。食管平滑肌瘤虽然为良性,但是有一部分的食管平滑肌瘤会逐渐长大,最后会引起相应的症状,比如肿瘤在食管内二,食管管腔原本就小,如果肌瘤逐渐长大,会堵塞管腔,造成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等一系列症状。所以如果食管平滑肌瘤比较大,建议切除,可以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如果食管平滑肌瘤很小或者是起源于黏膜肌层,比如一公分以下的食管平滑肌瘤,这种肿瘤长大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如果出现长大的趋势再切除也可以,如果没有长大,肿瘤一直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无需急于切除肿瘤。
    2023-08-01
  • ERCP取石成功率(视频)

    ERCP取石成功率
    ERCP是专门治疗胆胰疾病的技术,最主要的适应症是胆总管结石。最早胆总管结石治疗是通过开腹手术,创伤非常大,腹部要留一个大概十公分左右的伤口,还要挂一个月的T管。ERCP手术之后治疗胆总管结石非常微创,通过口腔进入十二指肠,然后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在该部位进行切开,将手术器械进入到胆管内把结石取出来。该方式成功率非常高,95%的胆总管结石都可以通过ERCP的方法取出。也有些情况ERCP不适合,比如结石特别巨大,或者胆管合并有其他问题,例如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时取石的成功率会下降,结石特别大的时候,不能完全把结石取出。但是总体而言,ERCP取石的成功率非常高,术后的恢复也很快,ERCP取石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因此建议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该首先选择ERCP进行取石治疗。做ERCP取石手术主要是看结石的大小,另外还与病人本身解剖有无异常有关。如果一切顺利,结石也不大,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取石手术,平均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将大部分结石取出。少数结石特别多或者结石很大的情况,或者十二指肠有解剖异常的情况下,可能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大多数手术过程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2023-08-01
  • 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腹痛正常吗(视频)

    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腹痛正常吗
    做完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大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的疼痛,但是有些病人会有腹痛的情况,要区分对待。多数的术后疼痛,并不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做手术的过程中肠道里打很多气体,有时候做完手术,气体还没有排出,患者可能感觉腹部比较胀、比较痛。这种情况没有太大关系,排气以后,腹痛的症状很快就会缓解。还有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固有肌层的损伤或者有些小穿孔,这种穿孔在术中就夹闭,但是尽管已经夹闭,由于肠壁很薄,可能会影响到肠壁外的浆膜层,造成炎症。术后有疼痛感,医生往往会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比如预防性的使用一些抗生素。这种疼痛感往往在术后1-2天之内,即可恢复。如果术后疼痛明显,同时腹部按压后也疼,这个时候要非常小心,可能出现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并发症,即穿孔。因此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腹痛,甚至伴有发热,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必要的时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解决。总而言之,术后比较轻微的腹痛是正常现象,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腹痛,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