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

  • 糖耐正常后期还会血糖高吗(音频)

    糖耐正常后期还会血糖高吗
    讲解医师:罗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糖耐正常,后期通常不会再出现血糖水平升高。因为糖耐量试验主要是了解人体对糖粉进食以后的胰岛储备功能,以及对高血糖耐受程度。如果糖耐量异常,提示孕妇的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功能受损,如果糖耐正常,提示孕妇的胰岛β细胞能够完全满足糖代谢,在后期不会再出现血糖升高。\n有少数人群如果确实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在后期要注意生活方式上有所控制,不能因为糖耐正常后期就过度放纵饮食,其会导致热卡摄入过多、油脂摄入过多、糖分摄入过多,有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糖升高。所以糖耐正常,后期如果将生活方式控制良好,通常不会导致血糖升高,但是如果生活方式上过度不节制,这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
  • 绞股蓝能降血糖吗(音频)

    绞股蓝能降血糖吗
    讲解医师:罗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绞股蓝并不能够帮助降低血糖,对于降低血糖,应该正规的使用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口服类降糖药物、注射类降糖药物治疗,像绞股蓝并不能够代替药物。对于血糖高,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具体如下:\n一、缺乏胰岛素的患者,缺乏胰岛素的人群使用绞股蓝代替胰岛素是万万不可,能诱发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导致生命危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进行终身治疗。\n二、一种血糖升高是由胰岛素作用下降,胰岛素抵抗所引起,而绞股蓝并不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同时,可以选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帮助降低血糖。\n总之,不可以使用绞股蓝,代替平时正规的降血糖药物。
  • 甲状腺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甲状腺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甲状腺疾病由以下几种原因所引起:1、遗传背景: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遗传背景存在一定关系,有些父母患有甲状腺疾病,子女可能会得甲状腺疾病,是遗传所导致;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由于年龄因素会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3、自身免疫情况:甲状腺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的甲状腺疾病都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导致,自身免疫性的甲状腺疾病包括格雷夫斯病、桥本甲状腺炎等,格雷夫斯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地区环境:有些地区是缺碘地区,在缺碘地区容易出现因为缺碘所导致的甲状腺疾病如克汀病,这种疾病表现为甲状腺体型增大,同时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还容易出现呆小症患儿的出生,会表现为呆、聋、矮、哑、瘫,同时在高碘地区像海边,甲状腺疾病无论是甲亢还是甲减,发生率也会高;5、电离辐射:有些青少年在儿童时期接受过电离辐射,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
    2023-08-02
  • 低血糖要怎么办(音频)

    低血糖要怎么办
    讲解医师:罗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出现低血糖,要先及时进食含糖食物,来积极纠正低血糖的状态。含糖的食物可以选择的种类,有白砂糖、方糖、巧克力、夹心饼干等等。如果患者已经因为低血糖无法进食,建议不要擅自喂食,以免导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或者是呛咳,而导致窒息。建议这个时候应该送到医院进行紧急就诊,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来纠正低血糖。\n纠正低血糖的时候,要注意加强血糖监测,也就是在进食含糖食物,或者是静脉输注葡萄糖过程以后,应该了解血糖是否有所上升。如果血糖并没有明显上升,必要的时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其他的措施,如使用拮抗胰岛素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等等来进行纠正。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一下导致低血糖的原因,避免下一次再犯。
  • 高血糖能吃紫薯吗(视频)

    高血糖能吃紫薯吗
    高血糖的患者可以吃紫薯,要将紫薯归类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粮一类,紫薯主要是提供淀粉。高血糖的患者每天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上,可以占到总热卡的50%-60%,而且建议高血糖的患者在主粮的选择上选择粗粮,如适量食用紫薯有以下几种好处:1、增加饱腹感、促进肠蠕动:紫薯粗纤维含量比较多,可以帮助高血糖患者增加饱腹感,减少对于食物的欲望,更好地控制饮食的总量,而且紫薯的粗纤维可以帮助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尤其高血糖患者长期由于慢性并发症导致便秘状态时,吃紫薯可以帮助促进肠蠕动,促进排气和排便;2、维持细胞运动、提高新陈代谢:紫薯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对高血糖患者维持细胞运动、提高新陈代谢有很大的帮助;3、提高免疫力:紫薯当中含有一定的花青素,可以帮助高血糖患者维持抗氧化应激的状态,提高免疫力,有一定抗癌的作用。所以高血糖的患者吃紫薯非常有利,但建议选择紫薯这些粗粮的时候要进行合适的选择,不要过量。每天在主粮当中1/3的量可以由粗粮来提供,过多的粗粮也会对高血糖患者的胃肠道造成一定的负担。
    2023-07-31
  • 高尿酸血症怎么诊断(视频)

    高尿酸血症怎么诊断
    如果血尿酸水平≥420μmol/L需要考虑存在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因为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如果内源性或者外源性嘌呤生成过多,或者由于肾脏原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都会导致尿酸水平过高。某些疾病也会导致尿酸消耗过高,出现低尿酸状态 ,进行营养物质的补充可以纠正。如果高尿酸血症长期控制不佳时,会导致尿酸盐沉积于软组织、关节和肾脏中,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在发作时,患者的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而且疼痛可能难以耐受。痛风性肾病会导致尿酸盐沉积肾脏中,形成结石、结晶,严重时会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对于尿酸异常需要引起重视。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饮食上要限制高嘌呤类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产品以及肉类,每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帮助促进尿酸排出。
    2023-08-02
  • 甲状腺疾病会不会传染人(视频)

    甲状腺疾病会不会传染人
    甲状腺疾病不会传染人,因为甲状腺疾病并不属于慢性传染性的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以及甲状腺局部结节,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常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格雷夫斯病所引起,这种疾病与免疫遗传背景有一定关系,通常并不属于传染性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可以选用口服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另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常与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缺碘有一定的关系,这些也属于慢性疾病,而不属于传染性疾病。通常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以后,疾病可以得到控制与缓解。甲状腺结节与多因素发生有关系,并不是传染性疾病,不是由于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所引起。针对甲状腺结节,可以通过超声来观察良恶性质,如果是良性结节可以定期观察,也不会传染到别人。如果是恶性结节,则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总体而言,甲状腺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并不属于传染性疾病。如果身边有甲状腺疾病患者,不要歧视他、隔离他,与他共同相处通常没有问题。
    2023-08-02
  • 甲状腺疾病有什么症状(视频)

    甲状腺疾病有什么症状
    甲状腺疾病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甲状腺疾病的具体类型,具体症状如下: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病因为格雷夫斯病,主要症状为颈部增粗,伴有突眼、怕热、多汗、心悸、进食增多、体重进行性下降,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的症状;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表现为怕冷、乏力、劳动力下降、嗜睡、皮肤粗糙、浮肿;3、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有颈部的异常疼痛,可以放射到牙龈、耳后、头部等,患者除颈部疼痛还会出现发热症状。所以不同的甲状腺疾病,症状、表现不尽相同。
    2023-08-02
  • 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有哪些(视频)

    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有哪些
    甲状腺疾病的检测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主要包括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可以帮助判断甲状腺功能。如果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甲状腺自身抗体可以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等,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存在结节或其他肿物时,可以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测,了解甲状腺肿物的性质。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甲状腺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判断甲状腺肿物性质,了解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对甲状腺疾病,主要可以进行抽血、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完善穿刺细胞学检查。
    2023-08-02
  • 甲亢会不会发生传染(音频)

    甲亢会不会发生传染
    讲解医师:罗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甲亢不会发生传染,因为甲亢这个疾病并不属于传染性疾病,而是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主要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异常所引起,所以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也不会通过接触而传播,因为它并不是病原体所导致。\n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处于增多的状态,导致甲亢常见的原因有自身免疫性的甲状腺疾病、格雷夫斯病,患者体内通常会存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由于这种自身免疫的存在,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多。由于这些增多的甲状腺激素,所以会出现交感兴奋的高代谢状态,表现为怕热、心悸、多汗,这些症状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逐渐消失。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或者进行放射碘-131治疗、手术治疗,通过针对甲亢的治疗,甲状腺激素水平会恢复到正常,这些甲亢的相关症状也会逐渐消失,并不会传染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