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幼儿耐心

发布时间:2023-09-18 20:37 阅读:加载中...

文章目录

一、怎么教育幼儿耐心
1. 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2. 培养孩子耐心,家长要做出榜样
3. 培养孩子的耐心可暂时转移注意力
二、 如何培养小孩的性格
1. 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2.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
三、如何让小孩听话
1. 爸爸妈妈要统一教育孩子的方法
2. “战后”要善后

怎么教育幼儿耐心

1、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经验表明,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等五种。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通过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来训练孩子的耐心,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如对一岁的孩子,最初等上3~5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一分钟;两岁孩子的忍耐力训练难度可稍大一些,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他们的愿望要推迟一下实现;而当一个经历过耐性训练的四五岁孩子提出某项要求时,教师可用几小时或几天时间限制他愿望实现的时间,可结合认识的钟表或日历进行,如告诉孩子:你耐心等待,看时针指向10点,就到了我们的户外活动时间等。在这项活动中,当孩子达到了预定目标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2、 培养孩子耐心,家长要做出榜样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孩子的耐心可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

如何培养小孩的性格

1、 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无法满足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想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我们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一定不要满足,要坚决说NO,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所以他就会放弃自己的要求和试探,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要这样。

2、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

要经常在非竞争情况下,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即使这种看法在你们看来再不合理,也不要指责他、打击他。有时也适当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或意愿行事;让孩子参与家庭规则和计划的制定和讨论,不制止孩子询问大人的看法。这样,就不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处于被忽略的状态,那么,孩子在竞争中也不会那么输不起。

如何让小孩听话

1、 爸爸妈妈要统一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统一你们的教育方法,如果一个在教育,一个在掩护孩子,那这个孩子从自己的内心就会告诉他自己,我才不听你的话呢,反正妈妈(爸爸)会保护我的,千万不要这样,所以当一个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或者可以跟随者另一个人说一下孩子,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反省一下,以后不可以这样了。

2、 “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最新育儿

  • 产后母乳不足怎么办
  • 夏天宝宝总是发烧的原因
  • 宝宝打嗝怎么办
  • 如何让宝宝戒掉奶嘴
  • 宝宝发烧可以喝奶粉吗
  •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如何调理
  • 宝宝多大可以开始吃肉
  • 宝宝哭闹的时候怎么办
  • 看美国父母如何培养宝宝创造力
  • 洗澡有讲究 做好了会提高宝宝智力
  •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 恶作剧的宝宝潜能发展不容小觑
  • 帮助宝宝提升记忆力的妙招
  • 6岁前特殊训练成就宝宝最强大脑
  • 家长如何开发宝贝的“玩商”?
  • 面相可以反映宝宝的智商品行
  • 从多方面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
  • 让生活细节帮助孩子提高数学逻辑
  • 容易伤害宝宝智力的几大潜在因素
  • 宝宝动动小手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