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气为什么摔东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9-18 20:37 阅读:加载中...

文章目录

一、孩子生气为什么摔东西怎么办
1. 孩子生气为什么爱摔东西
2. 孩子生气摔东西该怎么办
3. 孩子出现反抗期的原因
二、家庭教育有哪些原则
三、孩子教育常会出现的问题

孩子生气为什么摔东西怎么办

1、孩子生气为什么爱摔东西

孩子生气摔东西是孩子出现反抗期。儿童从2岁至4岁出现“反抗期”,这种反抗不仅不是坏事,而且对他们的精神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无力也不应改变这种现象,但讲究一点教育艺术,对于正确引导孩子则十分必要。

2、孩子生气摔东西该怎么办

2.1、教育是关键。在这段时期里,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2、家长要助孩子发展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2.3、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点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

3、孩子出现反抗期的原因

3.1、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3.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3.3、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

家庭教育有哪些原则

1、平等原则。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2、尊重原则。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则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3、感情交流原则。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4、自由原则。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教育常会出现的问题

1、如果孩子不服管教,暗示着夫妻之间的教育观点不统一。

聪明的父母, 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暴露双方观点的不统一,更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因为孩子还是有点“小狡猾”的,他会依附于在争吵中“获胜的强者”。

比如,妈妈不让吃冰淇淋,而爸爸故意“唱反调”给孩子买,那么日后当妈妈单独看孩子时,孩子就可能理直气壮地顶撞妈妈:“爸爸都给我买了,你为什么不买?坏妈妈!”这样就很难管教了。

2、如果孩子自信心不足,暗示着你替他“代劳”过多。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独立完成一件事之后的那种“成就感”!但是,很多父母总怕孩子独立完成不了一件事,于是就给孩子一大堆建议,甚至干脆帮孩子动手。

这样一来,在孩子心里,最终取得成功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的事情,就不知所措了。

最新育儿

  • 产后母乳不足怎么办
  • 夏天宝宝总是发烧的原因
  • 宝宝打嗝怎么办
  • 如何让宝宝戒掉奶嘴
  • 宝宝发烧可以喝奶粉吗
  •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如何调理
  • 宝宝多大可以开始吃肉
  • 宝宝哭闹的时候怎么办
  • 看美国父母如何培养宝宝创造力
  • 洗澡有讲究 做好了会提高宝宝智力
  •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 恶作剧的宝宝潜能发展不容小觑
  • 帮助宝宝提升记忆力的妙招
  • 6岁前特殊训练成就宝宝最强大脑
  • 家长如何开发宝贝的“玩商”?
  • 面相可以反映宝宝的智商品行
  • 从多方面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
  • 让生活细节帮助孩子提高数学逻辑
  • 容易伤害宝宝智力的几大潜在因素
  • 宝宝动动小手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