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

  • 什么是血管性血友病(音频)

    什么是血管性血友病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血管性血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遗传性血友病,它的发病机制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突变,导致血浆的血友病因子数量减少,或者质量异常。据国外报道,血管性血友病发病率约为1‰,我国尚无统计学的资料。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类型不同,临床出血表现差异很大,实验室检查比血友病复杂。轻症患者的变化不典型,根据长期综合病史以及临床综合判断。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粘膜出血,严重的还有重要脏器的出血。在治疗方面,首先要补充血浆的血友病因子,将它提高到正常的20%-30%的水平。
  • 什么是血管性血友病(视频)

    什么是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vWF因子量、值的异常导致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无出血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鼻腔出血、皮肤瘀点、瘀斑,或外伤、手术后的出血不止。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临床检查中,如出现自发性出血、外伤性出血不止,或女性患者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除进行血友病、凝血功能、血小板筛查外,还需进行vWF、Ⅷ因子活性测定。再者患者可进行vWF抗原检测和瑞斯托霉素功能鉴定等。
    2023-08-01
  • 血友病人出血怎么办(视频)

    血友病人出血怎么办
    血友病出血,无外乎是因为凝血因子减少,如果是初治病人、没有抗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输注缺乏的凝血因子。血友病有很多种,比如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等其它类型血友病,治疗原则为缺什么补什么,但量不需要补得特别高,只要达到最基本要求,不出血就足够,这是一般治疗原则。 现在国际上对血友病患者,希望能够生活质量更好,主张预防性输注,就是每周或者定期输注凝血因子,让凝血因子保持在不出血的水平,这样病人就可以实现比较好的生活愿望。这是个比较高的要求,但在医疗费用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可能只能保证第一步要求,先保证出血时能止住,以后能保证预防,让患者不出血,这是更高的要求。如果部分病人长期输注凝血因子,可能会产生抗体,对这种有抗体病人,可能还要去采用旁路途径输注,比较专业化,可能还要去咨询具体医生才能够解决。
    2023-08-01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即APTT延长,这种情况较多,具体原因如下: 1、由于先天缺乏Ⅷ因子、Ⅸ因子造成血友病甲、血友病乙,以及Ⅺ因子缺乏症,部分血管性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肝脏病,维生素K缺乏造成的APTT延长; 3、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纤溶亢进,如临床上较严重的情况DIC,由于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造成APTT延长; 4、血中有移植物,如Ⅷ因子移植物、Ⅸ因子的移植物、狼疮抗凝物; 5、口服抗凝剂治疗或者临床上应用肝素,使APTT延长。
    2023-08-01
  • 冷沉淀的作用(视频)

    冷沉淀的作用
    冷沉淀富含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因子、ⅩⅢ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所以其主要用于补充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使用于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4℃条件下融化,只剩少量冰渣,在3000g离心力下,离心10分钟得到的白色沉淀物。一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大约可以得到25mL冷沉淀,即一单位。 围手术期纤维蛋白原应维持在至少1-1.5g/L,这时应根据伤口渗血或出血量确定冷沉淀的补充量。一单位冷沉淀约含有250mg纤维蛋白原,补充20单位冷沉淀可以使机体恢复到手术需要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即1-1.5mg/L水平。术后存在严重伤口渗血并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时或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0.8-1g/L时,应该输注冷沉淀。
    2023-08-01
  •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病因(视频)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病因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属于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vWF因子基因异常导致vWF值异常、量异常,进而发生出血性疾病。小儿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方式尚不清楚。小儿患者表现为鼻腔自发性出血或外伤、手术后的出血不止。患者需注意vWF因子活性,如果活性较低,需定期补充,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需预防输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预防外伤后出血不止、失血过多等;患者进行手术时,需向医师表明自身情况,进行术前预防。
    2023-08-01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视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较少见,患者死亡率较高。引起该病的两种重要因素,一种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另一种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裂解蛋白酶的主要作用是破坏血栓性血友病因子,二者相互作用,可达到机体平衡的状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裂解蛋白酶缺乏,导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升高,因此患者易出现凝血,继而溶血,从而导致溶血性贫血。另外,因为凝血消耗大量血小板,当血小板减少时,会有出血症状。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