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缩症

  •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可以走路吗(视频)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可以走路吗
    腓骨肌萎缩症可以分Ⅰ型、Ⅱ型、Ⅲ型、Ⅳ型,不同基因突变表型可轻可重,最常见的是PMP22基因突变。而根据发病年龄、时间、症状进展程度,部分患者能走,部分患者不能走。通常起病年龄越早,病情越重,起病年龄越晚,病情越轻,突出表现为远端肌无力,即小腿、脚、手力量较差,但大腿和肩部力量较好。 部分患儿因为小腿肌肉萎缩无力,呈现仙鹤腿的特点,此类患儿相对起病较早。几个月开始发病的患儿相对较软,整体运动发育落后,可能无法走路,但经过一些康复训练、对症治疗,运动能力可相对好转。 部分患者在4-5岁、7-8岁,甚至成年后发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此类患者可以走路,但肌肉力量也会慢慢下降,最后只能坐轮椅。相对而言,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不能走的概率较低,而能走的比例更高,但后期再出现倒退和坐轮椅的几率很大。
    2023-08-03
  • 腓骨肌萎缩症能要孩子吗(音频)

    腓骨肌萎缩症能要孩子吗
    讲解医师:国红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腓骨肌萎缩症又叫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是遗传性周围神经感觉运动神经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者是X染色体的遗传。遗传的基因靶点不是特别的固定,但如果是显性遗传,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会遗传上腓骨肌萎缩症。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就略差,所以建议这部分的患者能不要孩子就尽量不要孩子。这类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感觉障碍弓形足等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
  • 什么是小儿腓骨肌萎缩症(视频)

    什么是小儿腓骨肌萎缩症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遗传病,多有家族史,比如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叔叔、阿姨等有这种病史。小孩早期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即肌肉软松无力,然后有特殊临床表现,比如足下垂,做足背屈动作不能完成。由于长期足下垂,导致小孩高足弓,逐渐丧失运动能力,有些可能以前还会走,逐渐的不能行走。还有可能会波及上肢出现上肢肌肉萎缩,出现比如拇指、其余四指的肌肉萎缩,出现手跟动物爪子一样,皮包骨头,即爪形手。这种孩子要早期诊断: 1、做肌电图诊断,明确肌源性还是神经源性损害; 2、进行家族史的询问,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3、家里假如有腓骨肌萎缩症的孩子,一般第二胎,建议妈妈怀孕以后去医院做基因检测,看看怀的孩子有没有腓骨肌萎缩症的基因,要是有的话,提前终止妊娠,不要再把这孩子生下来带入社会。 腓骨肌萎缩症患儿早期干预治疗以后,基本上生活能自理。
    2023-08-02
  • 肌肉萎缩发病率(视频)

    肌肉萎缩发病率
    一般情况下发病率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疾病而言,所以肌肉萎缩的发病率并不是很好回答。但可以列举几个比较难治的疾病,以肌肉萎缩和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率提供参考。 渐冻症发病率是10万人当中有2-4个人发病,即2/10万-4/10万,而渐冻人就是运动神经元病。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病率是每3500个出生男孩当中有一个发病,因此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另外,腓骨肌萎缩症发病率是4/10万左右。上述疾病都是罕见病,发病率都在2/10万-10/10万之间。所以肌肉萎缩相关疾病并非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率一般都比较低。如果存在类似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找专业医生诊治,避免延误治疗。
    2023-08-03
  • 腓骨肌萎缩症的寿命(音频)

    腓骨肌萎缩症的寿命
    讲解医师:刘玉祯  (主任中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肌萎缩科
    腓骨肌萎缩先是表现双下肢肌的没劲,他的下肢表现像鹤型腿、高足弓、双脚的背屈无力。时间长也可能导致双手的没劲,双手握力差,活动不灵活。最后时间一长了以后,可能导致双上肢手基本成爪形手,双下肢基本瘫痪,这样的也就卧床,或者瘫在轮椅上,但是寿命是不受影响的。因为它是基因遗传引起的,所以没有根本治疗方法,通过治疗能够改善症状,从根本上来说去除病因是不可能的。
  • 腓骨肌萎缩症如何治疗(音频)

    腓骨肌萎缩症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何红英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
    对于腓骨肌萎缩症,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对症治疗,或者支持治疗。对于出现畸形的患者,可以采用矫形器的方法,比如畸形足可以穿矫形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n在康复治疗中,腓骨肌萎缩症以改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包括力量训练,还有拉伸训练,维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以及应用适当的一些仪器或者矫形器来鼓励患者活动,并提高安全系数。同时要嘱咐患者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运动的负荷,增加关节或者肌肉负担。康复锻炼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包括耐力训练,还有力量训练。维持肌肉力量,提高有氧的运动能力,改进体能,保持运动幅度,避免关节挛缩。对于畸形比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外科的矫形手术。
  • 腓骨肌萎缩症如何治疗(视频)

    腓骨肌萎缩症如何治疗
    腓骨肌萎缩症目前暂无针对病因的特殊治疗,主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需多学科密切合作,主要内容如下:1、康复与矫形治疗:被动肌肉拉伸使运动维持正常姿势平衡,对防止肌腱萎缩与维持正常步态有重要作用。鞋托、矫形鞋与其他辅助设备等,对防止畸形进展与改善行走能力也有较大帮助;2、手术治疗:腓骨肌萎缩症足部畸形属于逐步进展过程,儿童期与青春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柔性高弓内翻足畸形,随年龄增长可发展为固定畸形,约15%-25%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可能会存在脊柱畸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骨骼畸形矫形治疗;3、药物治疗:疼痛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常见症状,主要与骨关节病、骨骼畸形与姿势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因肌肉疲劳也会导致疼痛,可适当应用消炎镇痛与神经止痛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2023-08-03
  • CMT腓骨肌萎缩症能治愈吗(视频)

    CMT腓骨肌萎缩症能治愈吗
    腓骨肌萎缩(CMT)属于遗传性疾病,目前不能完全治愈,腓骨肌萎缩为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疾病,典型表现为累及双下肢,出现双下肢肌肉逐渐出现萎缩和无力。患者常表现为特殊腿型,即鹤立腿或倒香槟酒瓶样的腿,大腿下1/3或下2/3突然变细,如同棍子样,特别细。患者脚部由于腓总神经受到损伤,足背抬起较困难,通常表现为跨越步态,走路时腿抬得很高,但足下垂。同时患者足弓较高,为弓形足,做检查时可以发现周围神经有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变性的情况。
    2023-08-03
  • 腓骨肌萎缩症能要孩子吗(音频)

    腓骨肌萎缩症能要孩子吗
    讲解医师:国红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腓骨肌萎缩症又叫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是遗传性周围神经感觉运动神经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者是X染色体的遗传。 遗传的基因靶点不是特别的固定,但如果是显性遗传,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会遗传上腓骨肌萎缩症。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就略差,所以建议这部分的患者能不要孩子就尽量不要孩子。 这类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感觉障碍弓形足等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
  • 腿部肌肉萎缩怎么治(视频)

    腿部肌肉萎缩怎么治
    腿部肌肉萎缩治疗要看引起其病因,不同病因有不同治疗方法,常见原因如下:1、慢性、遗传性疾病:如Charcot-Marie-Tooth(腓骨肌萎缩症)这类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且逐渐进展,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会引起腿部肌肉萎缩,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办法。这些疾病可能会随着病程进展,进行性加重;2、废用性萎缩:比如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由于长时间不运动,肌肉出现萎缩。当腿部骨折痊愈后,患者恢复运动会使萎缩肌肉重新恢复,这类肌肉萎缩可以恢复。
    2023-08-03